分享

丧子之后,毛主席跟谁也不多说,却与一位姓周的圈外人倾诉痛苦

 中医360 2023-01-25 发布于山东

1950年12月,北京西华厅会议室内一片灯火通明,烟雾缭绕,毛主席正在这里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第三次战役要想打得顺利,第二次战役必须尽可能地吃掉敌人三四万的兵力,并把他们赶回三八线以外…”

毛主席一边指着墙上被放大数倍的朝鲜地图,一边同在场的老同志们说道,面对此战,毛主席魄力与自信。

会议结束后已是午夜,毛主席正准备问周总理要半碗面条充饥,见其手边放着一个文件袋,表情有些不自然又道:“怎么半碗面条也不舍得给吗?”

周总理道:“已经吩咐厨房了,对了主席…这是彭总一个月前发来的电文…您看看吧,这还有一封朝鲜领导人发来的慰问电”

毛主席毫无戒备地打开文件夹,只不过数秒的工夫便成了一个“霜打的茄子”。

“岸英…”毛主席轻唤了一声,随后又佯装无事那般抬起头,询问周总理:“那个…总部损失大吗?”

此后,毛主席再也没有与人公开讨论过长子牺牲一事,即使旁人问及他也不肯多说,痛苦到极致时,只能与一位圈外好友“发一发牢骚”。

那么,这位能让毛主席敞开心扉的圈外人究竟是谁?他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交情?面对毛岸英的牺牲,他们之间又有过怎样的交谈?

他是毛主席最珍爱的同窗

他叫周世钊,湖南宁乡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人士,大诗人与爱国学者。

旁人只知其曾与毛主席有过诗歌上的往来,却不知其二人自青年时期,在湖南求学时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是1913年,立志远离韶山,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青年毛泽东,看到了一则关于湖南第四师范的招生广告:“学校不收学费,以教育立国为本,学生毕业后可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毛主席遂包袱一卷,立即参加了招生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预科班,那年周世钊刚小学毕业,也报考了四师,同样以优异的成绩与毛主席分在一班。

由于青年时期的毛主席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又是班上第一名,自打周世钊来到预科班之后,便被眼前这位谈吐不凡的同学深深地吸引着。

那时,毛主席深爱与同学们谈论时事政治与救国之道,班上的同学不论男女都被他拉着畅聊过一番,周世钊同学自然也在其中。

“你好,同学,我叫毛润之,你叫什么?家住哪?几口人…”是毛主席的主动和率真,将周世钊引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后来他们成为班上最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分在一个宿舍,自修时又趴在同一张桌子上奋笔疾书,去食堂打饭时,也互点对方爱吃的小菜一起拼桌,那关系简直比亲兄弟还要亲。

1914年春,湖南省委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将四师划给了一师,毛主席和好友周世钊等300多名师生一起,搬到了湖南省“第一师范”。

从那时开始,毛主席便在更大的校园里展现出了他超凡的“领导”能力,宣传新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婚姻自由等等。

毛主席像一个末日残垣上的阶梯,深深地吸引着那些迷茫的莘莘学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又像乱世之中的天降雄师,以一身刚正不阿之气,卓越的智慧与胆识,令人望而生畏。

而青年周世钊则刚好与毛主席“刚柔并济”,他温文儒雅,谦和大方,待人诚恳,才情逼人,深受同学们敬重。

如果说,第一师范时期的毛主席,像一把被注入哲学观与反抗灵魂的利剑,那么周世钊便是那幅滴水不漏的剑鞘,与青年毛泽东山鸣谷应。

1917年,毛主席和周世钊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业进入尾声,这一年学校开始评定优秀学员,毛主席排名第一,周世钊第二。

他们二人在学校如“风云”般的存在,既互为知己好友,又是学校师生们都公开认可的“奇才”。

1918年,毛主席在毕业之前,与蔡和森等人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周世钊第一个响应加入。

三年里,他们共同步入社会,宣传救国新思想,鼓舞学生运动,反对军阀割据,创建报刊,抨击时弊,推崇新文学,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1919年底到1920年春,毛主席率领湖南代表团赴京,与李大钊等人商量驱赶军阀张敬尧一事。

其间,毛主席还曾给远在湖南的好友周世钊写信:“我想你现在在家,我很希望我的计划和行动能与你一致…我现在觉得你是一个真能爱我,并对我有益的人…”

而周世钊深知毛主席有着宏伟的救国夙愿,故回信请他回湖南大干一番。

后来毛主席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周世钊则坚定地选择回到教育岗位,让更多学子们从混沌之中觉醒。

面对不同的选择,其二人互相尊重也互相支持,前后在湖南共同奋斗了9年。

直至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毛主席率部前往井冈山,与外界失去联络,他们二人才因此中断通讯。

1949年,解放势头席卷全国,周世钊代理湖南第一师范校长,于该年7月,联合学生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毛主席激动之余接连回了两封。

新中国成立后,周世钊给毛主席写了一首诗,同时又附上一份关于陈泽同在湘潭地区建设工业区的意见书。

大约过了一个半月,毛主席在百忙之中给周世钊回了信,并赞颂他:“骏骨未凋,尚有生气”。

1950年9月,毛主席托回家省亲的好友给周世钊、王季范送上国庆观礼请帖。

半月后周世钊来到北京,登上了北京天安门,5日后毛主席终于抽出时间约见他,二人从下午四点一直聊到天黑。

那时距离二人最后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23年,此时乾坤逆转,世界焕然一新,二人再见面时,竟聊起了家常…

“我记得你从前清瘦,是什么时候胖起来的?”周世钊问道。

毛主席说:“以前在老家跑来跑去又要骑马打仗,是瘦一些,在延安住了十几年窑洞天天伏案写东西,没时间运动就开始胖了...”

不时间,晚宴开始,毛主席请周世钊、王季范等一行恩师旧友举杯共饮,畅聊往事,展望未来,气氛还像从前那般欢快...

毛主席与周世钊聊抗美援朝

就在周世钊入京观完礼之后,毛主席便收到了朝鲜方面发来的急电:“请求支援”。

前后不过十几天的工夫,毛主席便召开多轮会议,宣传抗美援朝,组建志愿军,一气呵成地完成支援朝鲜的重任。

期间,周世钊曾向毛主席提议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被毛主席拒绝了,毛主席认为他加入民主党派,更能团结我党与各派之间的关系。

1950年10月27日,毛主席腾出空邀请周世钊谈话,当时毛主席同他说了许多党内同志从未听过的话。

诸如“任弼时的去世,让我很痛苦” 、“人不修哲学是看不懂世界格局的” 、“宗教只是一种能让人精神得到依靠的信仰”。

周世钊觉得很新奇:“您不是说朝鲜半岛的局势很紧迫吗?怎么有心情谈哲学了呢?”

“是很紧张,可是志愿军已经出兵了,现在我可以高枕无忧了...”毛主席微笑着同周世钊说道,届时,周世钊更加困惑了...

“主席可有胜利的把握?”周世钊反问道,毛主席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想听听你和王老师的意见”。

周世钊思考了片刻,告诉毛主席,他认为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此时正是建设国家的大好时机,出兵朝鲜可能会影响和平建设。

毛主席听后接连点头,但话锋一转又给了周世钊和王季范二人一个更加高瞻远瞩的回复。

影响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有一百条,但出兵朝鲜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绝不能“置之不理”。

“如果不出兵,让美国拿下朝鲜半岛,无疑在我们的头上插了一把刀子,到时候他们在台湾设防,又在我们腰上插一把刀,再从南海诸岛下手,给我们的脚也剁了,那就不好反抗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就是出兵的意义...”毛主席的一席话,听得周世钊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是否有胜算的可能?”周世钊追问道,毛主席长吐了一口烟道:“我,是不会打没把握的仗的...”

“那联合国军掉头从我国沿海地区打进来如何是好?”周世钊忧心忡忡地问道。

毛主席道:“派兵登陆属于侵略,美国不会背负这个骂名,再说我们与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只要他敢来,苏联就出兵向西欧进攻,美国就不战而退了...”

看着毛主席侃侃而谈的英姿,周世钊找到自己一辈子只能做“儒生”的原因了,就毛主席这份天不怕地不怕的魄力便足以让他瞻仰一生。

就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不足两个月后,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就在朝鲜战场牺牲了。

此番消息传到军委一个多月,周总理一直没忍心报告毛主席,后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接连取得大捷,周总理这才趁着毛主席心情好呈上密电。

根据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听闻爱子牺牲,先是低着头不语,后来又假装繁忙,到处找烟,找火柴盒,而殊不知烟就在手上,火柴盒就在唾手可得的茶杯旁孤零零地“站立着”。

大约过了一刻钟,毛主席长叹一口气,而后又侧过身去,恐怕旁人看到他的眼泪,又佯装坚强地说道:“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觉得...”

后来,为了缓解毛主席的丧子之痛,中央政治局准备给毛主席放假,送他去石家庄休养。

这时远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的周世钊,因为校内老师不团结而想放下一切远走他乡,后被省委叫去谈话,主动申请去北京学习一年,提升下素养再回来工作。

从1951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毛主席前后约见周世钊3回,且每一次的谈话内容都与朝鲜战场的局势息息相关。

1953年10月,周世钊代表湖南赴朝慰问团,在铁路沿线驻扎了两个月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毛主席与志愿军的伟大。

慰问结束后,周世钊回到湖南任职,第二年又受到毛主席的邀请见面,二人又聊起了“抗美援朝”的话题。

“当年您不顾阻碍出兵朝鲜,获得胜利,实在是了不起”,周世钊忍不住感叹道,毛主席说:“我四年前就跟你说了,这一仗必须打...”

周世钊又说:“我知道岸英同志也去了朝鲜,最后牺牲了,这里是有志愿军总部的责任吗?我看您要是不派他去,他也不至于牺牲...”

毛主席听罢直接摆摆手道:“话不能这么说,谁都不应该对岸英的牺牲负责,是美帝国主义害了他,他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是光荣的,跟任何人没有关系...”

“那您为什么非得让他去战场?您现在后悔吗?”周世钊紧接着问道,毛主席想了一下说道:“你说得对,我如果不让他去,他就不会死,这肯定是错不了的”。

“但你想想,当时国家那么穷,反对出兵的呼声那么高,我不让他去,又如何能动员老百姓的孩子?我自己有儿子不舍得送上战场,又能让谁的儿子去?”

周世钊听罢,既心痛又无可奈何,他默默地坐着,听着毛主席一点一滴地回忆他与长子的往事,直到眼圈发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我是极其喜欢岸英这个孩子的,他牺牲时我很难过,茶饭不思,可现在我走出来了,他的牺牲是光荣的,他是中朝世代友好的见证...”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毛主席才如释重负般地吐了一口气,周世钊知道,现在的他不是国家领袖,只是一个单纯思念儿子的老父亲...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