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0年,曾希圣坚决不肯放一演员去上海,毛主席说:让我难做人啰

 James5291 2023-01-26 发布于河北

1952年,皖南和皖北行署合并,恢复安徽省,由谁来担任安徽省委书记这个问题,便摆在了中共中央领导人面前。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曾希圣跟我漏过风,想在安徽干出点名堂;安徽的老百姓也很想要这个活菩萨,正是一个寻锅补,一个要补锅。我看就让他去安徽吧。”

毛泽东的提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支持,最后中央任命曾希圣担任安徽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曾希圣就此开始了长达10年主政安徽的生涯。

曾希圣

曾希圣

曾希圣主政安徽期间,对安徽的各项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重视人才,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不管是党内党外,他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充分信任、委以重任,因而留下了许多佳话。

中学教师写信批评曾希圣,却得到了提拔

50年代初,长江、淮河发生水灾,皖北地区受灾严重。皖北区党委和皖北行署的领导精力全部集中在筑堤防洪上,似乎皖北地区的灾害只是洪灾,防洪问题解决了,一切灾害问题就都解决了。

此时有位叫王劲草的中学教师给《皖北日报》写了一封信,信中婉转地批评皖北区领导重防洪、轻浚河的偏颇,他还提出建议:在水利工程措施方面,除加固江淮堤防外,淮北地区还要浚河、挖沟、多修涵闸,以防积水成灾;山区25度以上坡地应退田还林,以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灾害……

这篇1500字的文章最后发表在了《皖北日报》的“读者来信”栏目里。曾希圣是《皖北日报》的忠实读者,他看了这封信后非常重视,不仅没有对王劲草的批评感到生气,反而认为他的意见中肯,是个人才。曾希圣马上给王劲草写了一封回信,约他面谈。

曾希圣(右)

曾希圣(右)

经过曾希圣的“面试”后,王劲草被破格提拔为水利委员会委员,直接参加水利最高决策机构活动。此后在曾希圣的培养下,王劲草历任安徽省农业试验场副场长、农业试验总站副站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从一名教师成长为正厅级干部,为安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曾希圣虽然很欣赏王劲草,但对他的要求也非常严格。1960年的一天,曾希圣来到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视察试验田,发现效果不好,他严厉地对所长王劲草说:“试验田再搞不好,我就下你农科所的牌子。”

曾希圣进入会议室后,发现里面摆放着许多花卉盆景,他对此非常反感,再次批评王劲草说:“你们是研究所,不是公园,把这些花花草草全部送给逍遥津公园!”

这些话虽然有些过头,但王劲草非常理解曾希圣“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里写道:

曾希圣对干部要求严,对高级干部要求更严,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逼着干部把事情搞得更全面一些,把问题钻得更深一些,防止一知半解,便急于拍板,这对科学决策是大有好处的。

曾希圣

曾希圣

为了争一名女演员,竟把“官司”打到了毛主席那里

曾希圣爱才,自然不希望安徽的人才流失到别的地方去。如果有人想“抢”安徽的人才,他第一个不答应。

1954年,《安徽日报》总编辑欧远方去中央党校新闻专业深造,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深得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的赏识。陆定一想把欧远方留在中央宣传部工作,但他深知老朋友曾希圣爱才如命,肯定不会放人,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

陆定一

陆定一

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期间,曾希圣来到北京开会。有一天,陆定一叫上和曾希圣关系密切的罗瑞卿和刘亚楼来到他的住处拜访。陆定一等人一进门,曾希圣就问:“你们来干什么?”

三人一起回答:“来看看你。”

四人聊了一会后,便打起了扑克。打了两圈后,陆定一试探着问曾希圣:“老曾,你们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欧远方,能否割爱给中宣部呢?”

曾希圣听后竟发了火,他把扑克牌甩得满地都是,最终大家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曾希圣为留住一个人才,竟把“官司”打到了毛泽东那里。1959年,安徽省文化厅保送青年京剧演员李炳淑去上海戏曲学校“定向培训”,李炳淑到上海后,先后拜梅兰芳的弟子言慧珠和魏莲芳为师,向他们苦学梅派戏剧,她的功力有了质的飞跃。

李炳淑剧照

李炳淑剧照

不久以后,李炳淑进行实习演出,校长专门把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和文化局长请来看她的戏,她表演的剧目是《玉堂春·会审》,演完以后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市里的领导马上向校长询问李炳淑的情况,并一致表示:“把她留下来!”

于是上海市文化局给安徽省文化厅发了公函,希望能把李炳淑留在上海。曾希圣得知此事以后大怒,坚决不肯同意。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亲自来找曾希圣商量,但他依然不给面子。

当时正好毛泽东在上海视察,柯庆施又向毛泽东反映此事。不久后的一个晚上,李炳淑在俞振飞和言慧珠两位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锦江饭店,她一进会客厅就愣住了,原来毛泽东和曾希圣都在!

毛泽东首先指着曾希圣对李炳淑说:“小李,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你的父母官,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同志。为了你,上海和安徽争执不休,官司打到我这里,你叫我难做人啰!”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又对曾希圣说:“我看反正是党的戏曲人才,放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嘛!李炳淑不是安徽的,也不是上海的,是国家的。上海师资力量强,我看就留在上海吧!希圣同志,你就忍痛割爱吧!”

曾希圣听完以后连连皱眉,不肯表态,毛泽东又说:“怎么样,你就忍痛割爱吧!调你换防,你能不服从大局么?小李留上海,还是和你在一个华东局嘛!(曾希圣当时还兼任华东局第二书记)”

此时言慧珠又对李炳淑说:“还不快谢谢主席和曾书记!”

李炳淑连忙对毛泽东深深鞠一躬,然后说:“谢谢主席!”又转身对曾希圣深深鞠一躬:“谢谢曾书记!”她的眼泪刷地流了出来。

李炳淑

李炳淑

事已至此,曾希圣也没什么话说了,但他也提出安徽目前缺乏技术力量,也需要上海方面的援助,并列出了几个项目,毛泽东当即表示这个事可以商量,上海要大力支持。

自此以后,李炳淑正式留在了上海,上海为了支持安徽的技术发展,也调了几位工程师去安徽。

在曾希圣的培养下,严凤英成为了黄梅戏大师

在安徽繁多的地方戏剧中,影响最大的当数黄梅戏了。但在旧社会,“黄梅戏”曾被诬为“淫戏”,屡遭禁演。解放前夕,安徽全省的黄梅戏艺人已不足百人,且颠沛流离,处境极为窘迫。

曾希圣主政安徽后,首先命令省文化局组织成立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严凤英等20多名在旧社会闯荡江湖、际遇凄凉的黄梅戏艺人从此加入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队伍,获得了政治上、艺术上新的生命。曾希圣还亲自来到剧团,鼓励演员们说:“黄梅戏不仅安庆人民喜爱,我们还要精心把她培育好,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喜爱她。”

曾希圣(右一)

曾希圣(右一)

在曾希圣的支持下,省黄梅戏剧团很快排演出了戏剧《天仙配》,该剧获得了多个大奖,后来又被搬上了银幕,产生了轰动效应。《天仙配》的成功令曾希圣非常兴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他多次对团里的领导说:“黄梅戏不能老是《天仙配》,这只是起点,如果满足于一本《天仙配》,群众就会说黄梅戏是'天天配’了,要赶快搞新戏,不但要从传统的七十二本中找,还要组织人员创作新剧目。”

在曾希圣的启示下,团里不久后成功排出了新戏《女驸马》。曾希圣看完《女驸马》后,高兴地说:“现在黄梅戏有七十三本了!”

不过曾希圣对《女驸马》的剧本仍不太满意,在最初的剧本里,“女驸马”冯素贞还了女儿身之后,得与夫婿团圆,而公主美梦破灭,孤单一人,自怨自艾。

为此曾希圣专门把扮演女驸马的冯素贞和扮演公主的潘璟琍等演员请了过来,对她们说:“公主成了寡妇之后,岂不可怜?她不同于寻常百姓,这样一来她终生难再嫁人了。封建社会总是欺侮妇女,公主毕竟是无辜的,应当为她鸣不平。大家都来动动脑筋,想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最后团里根据曾希圣的意见重新修改了剧本,新剧本为冯素珍加了哥哥冯益民,他是一名前科状元。冯素贞身份暴露后,公主劝父王收她为义女,并让她夫妻团圆,而公主则嫁给了前科状元冯益民。于是两个公主招了两个驸马,矛盾圆满解决,台上台下皆大欢喜。

《女驸马》的新本子上演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把它搬上银幕。正当影片在进行拍摄之际,主演严凤英的腹部长了一块肿瘤,剧烈的疼痛时时折磨着她,但她为了不耽误剧组的拍摄进度,每天服用超剂量的止痛片苦苦支撑,坚持拍摄。

电影《女驸马》

电影《女驸马》

团里只好把此事报告给了曾希圣,曾希圣听后大惊,马上给严凤英打去电话:“是拍戏要紧还是人要紧?抓紧时间,马上住院开刀!”

随后曾希圣又亲自打电话给上海市委,请上海方面安排最好的医院和医生,使用最好的设备和药品为严凤英治病。在曾希圣的关心下,严凤英的手术非常成功,她很快恢复了健康。严凤英出院后,激动地流泪说:“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严凤英出院后不久,便向剧团党支部郑重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支部在进行讨论时,部分党员认为严凤英是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艺人,有些旧习气尚未彻底清除,同时其历史和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目前尚不宜加入党组织。

曾希圣得知此事后,马上对剧团党支部负责人说:“严凤英同志在旧社会仅仅生活18年,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艺术家,我们常讲关心知识分子,最大的关心莫过于政治上的爱护和帮助,凤英是个好同志,她的入党不是她个人问题,其他知识分子会从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看到前途,看到希望!”

在曾希圣的关怀下,1960年,严凤英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她继续钻研黄梅戏表演,成为了一代大家。

严凤英

严凤英

通过这几个故事,我们不得不感叹:曾希圣用人真奇妙!

作者简介:帝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