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十二经脉流注图

 庆哥哥呀 2023-01-26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01

图片
图片

手太阴肺经

图片

图片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图片

02

图片
图片

手阳明大肠经

图片

图片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图片

03

图片
图片

足阳明胃经

图片

图片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图片

04

图片
图片

足太阴脾经

图片

图片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图片

05

图片
图片

手少阴心经

图片

图片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图片

06

图片
图片

手太阳小肠经

图片

图片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图片

07

图片
图片

足太阳膀胱经

图片

图片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图片

08

图片
图片

足少阴肾经

图片

图片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图片

09

图片
图片

手厥阴心包经

图片

图片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图片

10

图片
图片

手少阳三焦经

图片

图片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图片

11

图片
图片

足少阳胆经

图片

图片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图片

12

图片
图片

足厥阴肝经

图片

图片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图片



文后说明

图片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来想象很象一种动物: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在《黄帝内经》中也作为经络名字出现。阴虚阳虚是中医用语,针对某些症状而称。 

《伤寒论》中太阳是阳气极度旺盛阶段,阳明为其次,少阳是阳气逐渐衰退阶段;太阴是阴气始盛阶段,少阴是阴气最为旺盛阶段,厥阴是阴气衰退转为阳气的阶段。

据此可得:阳气由大到小为:太阳>阳明>少阳;阴气由大到小为:少阴>太阴>厥阴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阴阳之三也,何谓?曰:气有多少,异用也”。是阴阳两仪,据其气之多寡,一分为三:一阳指少阳,二阳谓阳明,三阳曰太阳;一阴曰厥阴,二阴言少阴,三阴谓太阴。

据此推得:阳气由大到小为:太阳>阳明>少阳;阴气由大到小为:太阴>少阴>厥阴。这和伤寒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阴气最盛到底是太阴还是少阴。

据马悦凌所著《不生病的智慧》第89页有一段对经络的解释,依据这段文字,我推算出如下结果:阳气由大到小为:太阳>少阳>阳明;阴气由大到小为:少阴>厥阴>太阴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修改一下,把少阴和厥阴换位,这样的话,少阳厥阴为枢,都在体侧,太阴太阳开,少阴阳明阖,都在体前体后,这样搭配岂不是更对称?

1、请指出这种改法的问题

2、表里关系是,表病及里,或者里病及表,那么如何从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角度来理解太阳开病累及少阴枢病?还有其他五种?

提示1、对称的不一定是完美的

提示2、开阖枢是协同作用的,所谓两阳合明,两阴交尽

在网上搜索过这个问题,发现有不少人也为此困惑。这虽为小问题,可在中医不被重视的今天,实在是应该搞清楚,而且用让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说清楚,做到既正确,又便于理解和记忆,唯有如此,才能对中医的科普和发展有利。

希望有专家或高人,看到此博文后能帮助解释清楚,我想,或许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希望如此,毕竟自己初学中医,还是自学。 

网络收集 陶小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