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矮个志愿军,深夜押送5个大块头美军俘虏,为何无人反抗

 兵说 2023-01-26 发布于云南

作者:武陟东旭

1950年11月中旬,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39军第116师346团6连的黄班长遇到一个大难题。

在11月18日夜晚的战斗中,6连战士俘虏了5个美国兵。

战斗一结束,连长便将2排4班长小黄叫了过来,一脸严肃对他说:“黄班长,我命令你班在今天夜里,将这几名押送战俘到营部。”

连长之所以急于将战俘押送到营部,主要考虑到部队进行的是运动战,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开战,5名战俘决不能待在身边,碍手碍脚。

接受任务之后,小黄犯了难。

经过连日战斗,班里连他在内,只剩下4个人。

押送5名人高马大的美军战俘,需要至少2个人,这一来班里就只剩下2个人,不够一个战斗小组的建制。

那样的话,再发生什么战斗,4班就无法应对,这对于一贯争当第一的4班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小黄只好连夜召开班务会,让大家帮助出主意。

经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那就是仗不能少打,押送战俘的任务也要完成。

因此,只能派1名战士来完成押送战俘到营部的任务。

接下来就是确定押送战俘的人选,班长说,无论是谁去,都要说一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押送,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陷入沉默。

营部距离连队有十几里远,而且全是山路,还黑灯瞎火,一个人押送5名美国兵,既不能让他们跑了,还不能打死他们,且要保证自己的安全,确实是一个难题。

“班长,将任务交给我吧,我保证完成任务。”这时候,四川籍战士小陈打破了沉默。

小陈把胸前的冲锋枪往后一推,站了起来,班长和其他2名战士齐刷刷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听他说用什么办法押送俘虏。

小陈一边比划,一边自信地说:“我的办法是,用一根长绳子,把5名俘虏绑在一起,串成一串。”

“先用绳子绑住他们的手,然后把绳子绕过他们的腰部,再用绳子绑住下一个俘虏的手和后腰……”

“然后我在前面,牵着绳子的头,与俘虏保持合适的距离,如果他们想捣乱,我转身就可以对付他们。”小陈一口气说完,而后望着大家。

“好,这办法不错!”黄班长兴奋地称赞道,他想了想,问道,“可是,我们哪来的绳子?”

小陈回答说:“有,现成的。”

说着,他将身后的挎包拿到胸前,唰拉拉掏出一根绳子,像变戏法一样。

原来在一次战斗中,小陈发现了这根长度20来米,拇指那么粗的麻绳,心想将来可能有用,就随手将它装进挎包。

大家一看啧啧称赞,纷纷夸小陈是个有心人。

班长随即让人把5个战俘带来,对他们仔细搜身,看看他们身上有没有携带利器,以免他们在半路上割断绳索。

一见志愿军要绑他们,几名战俘脸上顿时露出惊恐的表情,以为对方要严惩自己。

小陈赶紧向他们比划,他指了指前方,又指了指俘虏的手,意思是说要将他们送到更安全的地方,绝不会惩罚他们,更不会杀了他们。

之所以用绳子绑,是怕他们在路上逃跑。

经过反复解释,俘虏们似乎明白了,他们主动伸出手来,让小陈捆绑。

捆好之后,小陈当着俘虏的面,把装满子弹的弹匣按入弹槽,将冲锋枪挎在胸前,右手握枪,左手牵着绳头上路了。

小陈之所以让战俘们看到他装子弹的动作,大有深意,意在警告这些俘虏,不要轻举妄动。

需要交代一句,小陈身高只有1.6米,当时才19岁。

这时候,午夜已过,天空昏暗,夜空中没有月光,映入眼帘的只有巨大的黑乎乎的大山影子,山谷寂静无声,静得瘆人。

看着小陈和俘虏的一串身影消失在视线,黄班长和战士们的心也随之提了起来。

临行前,黄班长千叮咛万嘱咐:“此去要翻一座大山,走十几里山路,还是夜间,你要千万小心,首先是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果俘虏真要逃跑,你可以开枪,但最好将他们安全送到营部,这可是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战利品’,到时候是我们谈判的筹码啊。”

班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别的不说,即使这些俘虏就地一滚,两边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打枪难以奏效,搜索也不可行。

因为只要他一下去搜索,剩下的俘虏就可能逃脱。

而且战俘们在行走过程中,也有可能捡起石块,将绳子割断。

一旦他们联手,小陈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虽然夜已深,但是大家毫无睡意,一直在侧耳细听,听远方有没有枪声传来。

他们在暗暗祈祷,小陈能平安完成任务。

而小陈在路上确实遇到不小的挑战,首先需要处理的是,如何让自己跟俘虏的步调一致。

俘虏身高都在1.7米以上,而且都是大长腿;小陈身高1.6米,还是短腿。

俘虏走得快了,跟小陈的距离就会拉近,绳子就会松,小陈就没有了安全感,神经紧绷。

俘虏走得慢了,绳子就会拉紧,小陈同样会感到俘虏在后面耍花招。

为了让俘虏保持合适的距离,当俘虏走得过快和过慢时,小陈都会摸摸手中的枪,警告俘虏。

那意思是,学乖点,走路别快也别慢,可别让我作出误判,子弹不长眼。

俘虏明白小陈的意思,他们走路小心翼翼,学会了步调一致,始终跟小陈保持合适的距离。

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饥饿,美军打了几个小时的仗,肚里咕咕叫,迈不动步伐,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小陈干脆让他们站住,把自己的腰带解下来,让对方看自己瘪下去的肚子。

那意思是我也非常饿,咱们只有早点到到目的地。

小陈和俘虏们就这样磨合着,适应着,深一脚浅一脚,走了5里长的山路,终于在凌晨4点多钟来到营部。

看到这一幕,营部的战友惊住了。

他们对眼前这位四川小战士肃然起敬:能将几名身材高大的俘虏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了十几里山路来到营部,需要多大的勇气、胆略和智慧?

而且他们心中也有个疑问:为何几位美军俘虏如此顺从?

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文化的原因,也有价值观的原因,还有他们对战争的认识。

首先,美国人是个人利益至上,在关键时刻,他们想的不是战争的胜负,而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家人。

一旦被俘之后,他们认为保命要紧,所以美军俘虏都非常听话,很少有人反抗。

事实上,他们在上战场之前,都会在身上装不少纸条,上面用汉文和朝鲜文写着:“我叫xxx,我有可爱的儿子(或者是美丽的妻子,和老迈的父母),请不要打死我。”

一次战斗,志愿军战士围住了一个美军士兵,当战士靠近他的时候,对方把手伸向自己的口袋。

志愿军战士一惊,以为他是从里面掏武器。

结果出人意料,那家伙竟然从里面掏出一张照片。

照片中有个男子,就是美军士兵本人;还有一个美丽的女子依偎在他的怀里,幸福美满。

美军士兵把照片递给我们的战士,比划着说,他和那位女子是夫妻,如果他被打死了,妻子就会成为别人的老婆。

因此,他哀求战士们千万别杀了他。

看看,这就是美国兵。

而且在美国文化中,投降不是耻辱的事,从士兵到将军都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选择放下武器。

如果成了俘虏,回国之后他们不但不会受到追究,还可能成为英雄。

比如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远东陆军司令乔纳森·温莱特,在二战中好像除了当战俘,什么都没干。

1942年5月的巴丹战斗中,他率领9万名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直到日本战败才被释放。

【温莱特】

然而美国人把他当成英雄,在回到美国时,受到10万市民的热烈欢迎,还受到杜鲁门总统的接见。

1945年9月2日,温莱特登上了美国海军密苏里号的甲板,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回到美国后,他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并被任命为美国东部防区司令。

不仅士兵不把投降当作耻辱,军方似乎也不禁止投降。

朝鲜战场上,美军大多会在士兵的身上装印刷有汉文和朝鲜文字的卡片,上面写着此人的姓名、所在部队的番号,还有“不要打死我”的文字。

他们之所以不怕投降,是因为知道志愿军优待战俘也是出了名的。

被俘之后,志愿军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让美军战俘受委屈。

对于被俘的伤兵,志愿军更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让他们康复。

既然放下武器是上级许可的,中国军队又善待战俘,战俘为何要反抗?

最重要的一点,美国发动的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士兵们厌倦和反对这场战争,他们感到理亏,成为俘虏之后,根本没有反抗的动力和底气。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美军在战场上被俘人数很多。

著名的美军第2步兵师,就有1505人成为俘虏。

美军第8骑兵团,也有286人放下武器。

而志愿军战士非常明白,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是正义之战。

在战士们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有国才有家。

因此在战场上,我们的战士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有了这样的战士,志愿军必胜!

就连美军将领,也对美军取胜缺乏信心。

【被俘的美军24师长迪安】

1950年大田战斗中,被俘的美军24师长迪安,1953年8月被释放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美军在朝鲜进行的是一场侵略战争,他从来就没有相信美军会取胜。

迪安还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中国军队太勇敢了,希望美国永远不要和中国为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