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道455:寒假读《为“真学”而教》有感9

 人在江湖看风云 2023-01-26 发布于四川

非常道455:寒假读《为“真学”而教》有感9

不是结语的结语

真学的实质在于尊重学习的真教。
为真学而教,教也必须是真的,是真教。真学的实质在于真教;没有真教,或许也有真学,但那不是真教所至。而是学习者自身主体性行为所致,是他与“假教”行为进行内在冲突或外在抗争的结果 。
真教是一件说难也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俯下身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指导学生学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最高境界是学会运用,学会思考,解决更多的问题。
当然,儿童与儿童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针对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尊重差异,发挥其特长,从补短走向扬长,让这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找到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因为,人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自身内驱力,也是新教育所说的来自其内心的沸腾。
所以,看起来教育教学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在我们面前指指点点,但真正的教学,却是一门艺术,是需要专业方面的支撑的。所以,做个更专业的教师,让别人无话可说吧!
通过阅读已经知道了教师如何实现真教,学生如何实现真学。当然本书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视角来关注教师如何实现真教,用真教来促进真学。
接下来,是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补充说明,也就是强调学校的教学管理如何促进真学发生。
在冯老师看来,学校教学管理促进真学发生有三条可行路径:
一、简约而不失精准的“标评”
评价引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如今公开课的评价也相当客气,点评都是优点,明明有问题,也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我想关键两条是:一是点评者给教师和学校留点颜面,能来上公开课还是需要勇气的。二是教无定法,所以无论别人上得效果如何,都一律叫好。于是,公开课是表演课,评价也是敷衍也事,不是真教,也不是真评,真的是浪费时间。
能促进教师进步的,是听到真诚的意见,然后采纳这些意见,逐步去改善。否则,就在歌舞升平的假象中迷失了自己,甚至一败涂地,误人子弟。
我时常都提醒自己,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心中有数,面对恭维不沾沾自喜;面对质疑,笑而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虚的态度,才能得到真正的指点,然后能够领悟到豁然开朗,真正获得成长。
所以,有的教师,会在点评结束后,单独找听课的教师再交流。这时,他能听到真话,而不是冠冕堂皇的话。而我也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既给了自己台阶,也真正听到了建议。
我后来小有虚名,也邀请点评别人的课堂。但我觉得自己专业性不强,点评不到位,每每遇到这样的邀请,我都有些诚惶诚恐,害怕影响了这些年轻教师的士气。所以,我觉得要做专业点评的话,自身首先能实现真教、有专业评课方面的知识。其次是评价的标准要规范,围绕真教进行真评。再次是评价的指向性是真教,不要错了方向。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的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标准有6个方面:
1.体现过程性,不搞结论教学。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由于工作经常耽误上课,有时只能给学生结论,让学生直接应用,忽略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导致学生没有牢记知识,很快就遗忘了。
2.重视参与性:强调学生思维的参与,学生们能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有的公开课,学生的小组讨论并不充分,这样的形式下的小组合作,根本不是真学。
3.改进学习方式:在学生自学环节,有相应的学习指导,让学生会学,而不是简单的安排学习任务,指向不明确。
4.优化课堂学习状态:关注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倾听与回答情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没有积极的评价。学生认真的学,回答问题有条理,就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
5.高效组织训练: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体现了教师对学情的把握情况,也是因材施教的必然之路。目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新思考作业设计,这也是真学的需要。
6.关注学困生。做好小组辅导和教师个别化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

二、萃取而有所创生的“模建”
教学其实有自己的模式的,尤其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真教和真学。
现在有一些成熟的模式在推广,但是不能完全照搬,因为学情和教情都有所不同,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好的模式都有一定的原则:悬念-发现-转换-验证。即提出好问题,学生去自学,去探索解决方法,然后转换成自己的感悟,进行证明,总结经验。课堂有问题驱动,有真学,有真教,有真收获,任务就较好地完成了。
三、同向而悦差异的“阶进”
真教真学是教师和学生同向而行的,需要教师去适应、学生去适应。刚才都强调了,真教、真学的原则不变,但对于不同个体来说,具体的方法上却有不同的差异。一方面我们要尊重这样的差异,鼓励大家努力向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扬长,让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我们不能培养出一个模式的学生,而是极具个性的学生,他们首先是品德合格,然后才不同的专业上有着自己特色,构成了这百花齐放的世界。
当然,真学真教是教学的理想状态,需要教师和学生都不断朝着更优的方向前进。
对于我来说,平时都在默默的探索真教的方向,希望自己的从教生涯,不负时光,不误人子弟。
2023125日于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