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 1968年7月18日 英特尔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成立

 胡侃杂史 2023-01-26 发布于黑龙江

英特尔于1968年7月1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由化学家GordonE.Moore(以“摩尔定律”而闻名)和物理学家兼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者RobertNoyce创立。

ArthurRock(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帮助他们找到了投资者,而MaxPalevsky从早期就加入了董事会。摩尔和诺伊斯离开仙童半导体创立了英特尔。洛克不是雇员,但他是投资者,并且是董事会主席。

对英特尔的初始投资总额为25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相当于2021年的1950万美元)和Rock的10,000美元。仅仅2年后,英特尔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筹集了680万美元(每股23.50美元)。英特尔的第三位员工是安迪·格罗夫,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后来他在19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和199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经营着公司。

在决定名称时,Moore和Noyce很快拒绝了“MooreNoyce”,与“更多噪音”的同音异义词——一个电子公司的不合适的名称,因为电子产品中的噪音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并且通常与不良干扰有关,他们于1968年7月18日将公司命名为NMElectronics(或MNElectronics),但到月底已将名称更改为Intel,即IntegratedElectronics的缩写。由于“英特尔”已被连锁酒店Intelco注册为商标,他们不得不购买该名称的使用权。

成立之初,英特尔以其使用半导体设备制造逻辑电路的能力而著称。创始人的目标是半导体存储器市场,人们普遍预测该市场将取代磁芯存储器。它的第一款产品是3101肖特基TTL双极64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它于1969年迅速进入小型高速存储器市场。

1968年至2006年英特尔旧商标

同年,Intel还生产了3301肖特基双极1024位只读存储器(ROM)和第一个商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硅栅SRAM芯片,256位1101。虽然1101是一项重大进步,但其复杂的静态单元结构使其速度太慢,而且对于大型机内存来说成本太高。在1970年发布的第一款商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中实现的三晶体管单元1103解决了这些问题。到1972年,1103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因为它在许多应用中取代了核心存储器。英特尔的业务在1970年代增长,因为它扩大和改进了制造工艺并生产了更广泛的产品,但仍然以各种存储设备为主。

2006年至2020年英特尔旧商标

英特尔于1971年创造了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代表了集成电路技术的显著进步,因为它使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小型化,从而使小型机器能够执行过去只有非常大的机器才能完成的计算。在微处理器真正成为最初被称为“微型计算机”然后被称为“个人计算机”的基础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创新。英特尔还在1973年制造了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Intel 80386 DX-33处理器

英特尔于1972年在马来西亚开设了其第一家国际制造工厂,该工厂将托管多个英特尔业务,之后于1980年代初在新加坡和耶路撒冷开设了组装工厂和半导体工厂,并在中国、印度和哥斯达黎加开设了制造和开发中心。1990年代。到1980年代初期,其业务主要由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主导。然而,到1983年,来自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大降低了该市场的盈利能力。

后期的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IBM日益成功基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的个人电脑是说服戈登·摩尔(自1975年以来的首席执行官)将公司的重点转移到微处理器并改变该商业模式的基本方面的因素之一。摩尔决定独家采购英特尔的386芯片,这对公司的持续成功起到了推动作用。到1980年代末,在其作为IBM的微处理器供应商和IBM在快速增长的个人计算机市场中的竞争对手的幸运地位的鼓舞下,英特尔作为主要(也是最赚钱的)硬件供应商开始了10年的空前增长期。

PC行业是获胜的“Wintel”组合的一部分。摩尔于1987年移交给AndyGrove。通过在1991年发起IntelInside营销活动,英特尔能够将品牌忠诚度与消费者选择联系起来,因此到1990年代末,其奔腾处理器系列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2000年后,高端微处理器的需求增长放缓。竞争对手,尤其是AMD(英特尔在其主要x86架构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最初是在低端和中端处理器,但最终遍及产品范围,英特尔在其核心市场的主导地位大大降低,主要是由于有争议的NetBurst微架构。在2000年代初期,当时的CEO克雷格·巴雷特(CraigBarrett)试图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至半导体之外,但这些活动中很少有最终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