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点名起义将军董其武赴朝鲜,他却不愿当司令,理由:不太自信

 茂林之家 2023-01-26 发布于湖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起义将军董其武,率绥远军区数万将士,主动请缨,申请赴朝作战。中央十分器重董其武,遂批准作战申请。

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周总理亲自接见了董其武,并宣布中央决定:将绥远起义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准备赴朝参战,董其武任兵团总司令。

董其武

但董其武却深感惶恐,连忙推辞:

“责任重大,恐不能胜任。”

那么,中央为何如此信任董其武?既主动请缨,又何出此言?董其武最终是否挂帅出征了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99年,董其武出生于山西河津县的一户贫寒人家。

待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爱国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正值20年华的董其武,报国之情熊熊燃烧。

恰好山西督军阎锡山创办学兵团,董其武闻讯后,赴太原考学参军,连路费都是家里东拼西凑勉强支援的。

考入兵团后,董其武正式开启了余生的戎马生涯。

1924年,董其武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为人既聪颖又踏实,由小排长升任副官;三年后又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投身北伐,任北伐先遣队支队长。

1928年,董其武加入晋绥军傅作义部,这才遇到了改命运的伯乐——傅作义。

傅作义

傅作义慧眼识珠,欣赏董其武会打仗,有将才,但最宝贵的是,董其武有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日后傅作义身先士卒,率部起义来看,能够欣赏同样为人正直的董其武,也在情理之中,二人就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此后,董其武跟随傅作义南征北战十数载,由小兵成长为高级将领,屡立奇功。

董其武

随着日寇的狼子野心日益膨胀,国土硝烟四起,董其武痛心疾首,誓要杀敌卫国。

1933年4月30日,董其武率部参加怀柔战役,与敌肉搏十数次,战况空前惨烈。

指挥所被炮火掀翻,通讯兵死伤,和外界完全失联,董其武的帽子被子弹打飞,与死亡擦肩而过。

饶是如此,董其武及众战士无一人退缩,子弹耗尽,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日敌搏斗,日军陆续发起7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

战后,天津《大公报》盛赞董其武团部在战斗中的英勇:

“血肉当敌利器,沙场战士血,死也重泰山。”

1936年,董其武任傅作义麾下王牌军第三十五军第二一八旅旅长,率部参加绥远抗战。

11月17日下午,正在红格尔图前线部署作战的董其武,敏锐地观察到日军有撤离的迹象,当机立断,于深夜对日军发起猛攻。

入夜,敌方军营鼾声大作,董其武一声令下,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日军被措手不及,吓得丢盔弃甲,四下溃逃。

董其武部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一举歼敌1700余人,俘虏3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红格尔图大捷。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10月,董其武跟随傅作义参与了忻口会战。

战斗打响后,董其武率部袭击板垣师团前线指挥所。他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亲自指挥并完成作战,战至中途,左臂已负重伤,皮肉模糊,血流如注,不能行动。

傅作义闻讯后,即刻派人接替指挥,董其武坚决留在战场,强忍剧痛,脸色煞白,口中喃喃道:“别管我,炸了它,炸了它!”

最终,董其武坚持和战友们共同完成作战,直至任务圆满结束,才被抬去接受治疗。

1940年春,五原战役中,董其武仅以一个师的兵力,击溃了数倍来犯的日军,此次战役大捷,收获颇丰。

其中,被歼灭的不仅有日本皇族水川伊夫,更有一支试图掠夺我国矿产的日本矿业专家队,小队人数多达百余人,可谓大快人心。

董其武一路高歌猛进,敢打敢拼,其骁勇声名远播。毛泽东毫不吝啬对董其武的欣赏,称之为:

“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旺,气为之壮。”

果然,英雄与英雄之间,更易惺惺相惜。董其武虽身在国军阵营,却能够以公正客观的目光正视共产党军队,遂暗生仰慕之情。

秉持着“君子和而不同”的董其武,还未料到平定外患后,内战风波再起,他该如何立身呢?

以和为贵,弃暗投明

抗战胜利后,董其武被委以重用,被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同时,更是兼任着国民党政府的大小等职若干。

期间,蒋介石拒绝和谈,坚持发起内战。董其武对战争深恶痛绝,他入伍的初衷,就是驱逐外敌,换取百姓安居乐业。

现因蒋介石一己私心,来之不易的和平毁于一旦,百姓再遭战火,董其武敢怒不敢言,只得暗中斡旋。

直到1949年年初,傅作义在北平发动起义。董其武仿佛抓住救命浮木,立刻飞到北平,向傅作义吐露真心。傅作义坦言:

“为兄和你一样,早就厌恶了同室操戈,国民党民心尽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心之所向。”

北平解放后,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了傅作义,共同商讨绥远问题。

毛泽东深知傅作义对绥远旧部的感情,示意他不必紧张:“绥远问题要用'绥远方式’解决。”

说白了,所谓的“绥远方式”,就是向北平解放看齐,人民解放军对绥远持观望态度,按兵不发,等待绥远起义。

而董其武部控制的正是原华北总司令傅作义的后方根据地,也就是说,现在的绥远,大数兵力都控制在董其武手里。

解放军对绥远采用“能打而不打”的政策,使董其武深受感动,也意识到,这是人民解放军在给他起义的机会。

北平解放

董其武通过傅作义,向中央传达心意:绥远起义势在必行!

只是事关重大,不得操之过急,需做万全准备。

此时,蒋介石虽已下野,但被蒋方势力控制的南京政府以及广州政府,依然为虎作伥,嗅出董其武起义的气息,遂对其发起打压。

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种种小动作,并未阻碍董其武动员军官干部起义,遂强硬地下“逐客令”,命令董其武率部西撤,离开绥远。

起义动员演讲

董其武果断回绝,恼羞成怒的国民党政府使出了杀手锏——停发绥远军费及补给,再用金钱和官职诱惑董其武的部下,试图制造分裂。

但是,董其武带兵有方,爱兵如子,危急关头手下无叛部,国民党政府的阴谋再次落空。

熬到了1949年8月下旬,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准备,起义条件已基本成熟。

毛泽东派傅作义,邓宝珊携大批现金,赴绥远慰问众将士,解生计之苦,推动起义工作的展开。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率绥远10万兵力及绥远省政府起义,一路猛进,气贯长虹,绥远终于回归中国共产党的怀抱。

翌日,毛泽东亲发贺电:

“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奋斗。”

董其武被任命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他将后半生的光和热,都献给了新中国。

抗美援朝 受封上将

1950年6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华夏大地。

这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国家正是用兵之际,董其武不忘初心:驱逐外敌,保卫国土百姓。

时年10月,董其武代表绥远军区主动请缨,申请赴朝作战。

从抗战时期起,毛主席对董其武的青睐有目共睹,11月25日,中央批准了董的作战申请,令其赴京开会。

周总理接见了董其武,宣布了中央的任命:

绥远起义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开出绥远,进行整训,创造条件,准备赴朝参战。董其武任兵团司令。

刚刚还情绪高昂的董其武,听到任命后,不禁面露难色,沉吟良久,开口道:“总理,恐不能胜任,我没有信心。”

周总理宽容地说道:“有何难处?说出来共同解决。”

董其武叹了口气:

“实不相瞒,起义部队刚成立一年,内部还不稳定,曾出现过几次哗变通敌事件,带领一支军心不稳的部队赴朝,如若出了纰漏,我万死难辞其咎。”

董其武表示,身为军人,还是起义出身,承蒙中国共产党不弃,愿为新中国出生入死,可以将自己和绥远军队分拨编入其他主力部队赴朝作战。

周总理了然,宽慰道:

“你不要着急,我相信你可以提高广大战士的思想政治觉悟,你要有信心,不能怕困难嘛!”

周总理的信任让董其武面红耳赤,因为畏难,竟差点辜负党的信任,董其武倏然起立,敬礼道:“保证完成任务!”

1951年9月1日,毛主席亲自签发中央军委的命令:二十三兵团于9月3日由景县驻地出发入朝,担任泰川、院里、南市三机场的修建任务与后方警戒任务。

这是一场视死如归的出征。在美军轰炸机的盘旋下,完成三个大型机场的修建,二十三兵团全员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免受轰炸之灾,吃苦耐劳的志愿军战士们犹如天生神力。

后勤部战士刘双喜一口气卸水泥20吨,手被灼伤依然不觉疲倦。采石组刘成义原定每日指标采石0.15立方米,硬是不眠不休,提高至2.1立方米。

水泥小组在13个小时内,打了11个方格,提高工效两倍。然而一场轰炸,却让战士们的心血付之一炬。

10月18日晚间,院里机场遭遇美军战斗机轰炸,百吨重磅炸弹倾泻而下,顿时地动山摇。

刚建好的跑道被炸毁,工棚木材烧为黑炭,前一秒还在挥汗如雨的战士,已经横七竖八倒在壕沟之中,生死未卜。

幸存的战士顾不得呛人的硝烟和高温,疯了似的扑向战壕,展开救援工作,他们拿起工具,刨开土木,找不到工具就用手扒,直扒得鲜血直流,竭尽所能将战友救出。

然而情况不容乐观,无数战友为机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0月22日晚八点,南市和泰川机场再遭轰炸,劳动成果被毁,年轻战士殒命,留下一片焦土和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

战士们化仇恨为力量,发誓不建好机场绝不回国。他们顾不上悲伤,立刻投入拆弹工作。

没想到如此危险的工作,不仅无人退缩,甚至全员踊跃报名,就连文工团十八九岁的女战士都签下生死状,加入拆弹工作,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有的特型重磅炸弹深嵌地下,需要同志们以身涉险才能挖出;有的行至中途突然爆炸,战士们含泪拾起残肢断臂;还有的战士在排弹过程中再遇轰炸,长眠于此......

但总有人前赴后继,在短短二十几天中,共挖出定时弹915枚,工期得以保障。

在董其武和众战士的舍生忘死下,10月20日,南市机场竣工;10月29日,泰川机场建成;11月4日,院里机场拔地而起,仅历时2个月,堪称奇迹。

三个机场的建成,彻底打破了美军对朝鲜半岛的空域封锁。

原先从东北和山东半岛起飞的志愿军战机转场到朝鲜北部,大大缩短了飞行距离,提高了战斗力,扭转了制空权。

可见,毛主席的决策是英明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然而能将此重任交给起义将军董其武,足以说明对其信任至极。

机场竣工后,二十三兵团申请赴前线作战,但出于轮番出兵的政策,董其武服从命令,凯旋归国。

1955年,毛主席决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第一次大授衔,当董其武得知自己被拟定上将军后,深感惶恐,写信给中央,表明官至中将即可。

毛主席得知后,坚持道:

“董其武抗日有功,又是有名的起义将领,非上将不可。”

即使荣升上将,董其武依然兢兢业业,为人谦和,为国发光发热,从不居功自傲,甚至多次主动提出降低待遇,用行动来报答中国共产党对他的知遇之恩。

1982年,83岁高龄的董其武被批准入党,老人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也算是了却平生夙愿,1989年春,董其武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董老的一生,就是大半部中国近代史,从驱逐日寇到领兵起义,再到抗美援朝,董老始终怀揣着赤子之心。

他真诚爱国,真诚爱民,真诚待人,为百姓安居乐业,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终生,向老英雄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