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粟裕请陈毅邓小平指挥,到普京让总长挂帅,大战主将该怎样选?

 月亮是什么 2023-01-26 发布于浙江

前一段,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俄乌战争俄方主将又进行了调整,由总长格拉西莫夫取代“末日将军”苏洛维金。俄乌战争打了快一年,普京频繁换将。稍懂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战时换将乃兵家大忌。由此我们想到了淮海战役大决战前,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军委很快同意。后来,军委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淮海战役指挥体系,成立总前委。并且总前委不仅对淮海战役实施总指挥,还继续肩负尔后的渡江战役及上海战役的总指挥之责,为确保整个淮海大决战和大进军东南的胜利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粟裕的一个请陈邓指挥,并最终生成总前委,确保了决战决胜。这与普京的频繁换将,打成了胶着的俄乌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说,指挥是作战的核心和龙头,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种鲜明的对比,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一场大战,主将到底该怎样选才好呢?

文章图片1

第一,指挥人选要求先定,开战之前必须把主将给任命好。

战争既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双方指挥艺术的比拼。有鉴于此,战争开打前,除要做好战争各项准备外,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遴选出最敢打、最能打、最会打的主将。遴选出这样的主将,可意味着战争至少取得了六七成的胜算。

淮海战役前,考虑到此次战役规模很大,华东与中原两大野战军势必由战略上的协同配合转为战役上的联合作战,再联想到豫东战役在协同配合方面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粟裕想军委所想,在战役发起前好几天便建议整个战役由陈邓统一指挥。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大决战,我军在指挥问题上解决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无疑为取得战役的决战决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国民党方面,指挥问题一波三折,先是考虑白崇禧,后又是宋希濂,最终敲定的是杜聿明。等到杜聿明赶到徐州上任时,淮海战役已打响了4天。这么重要的指挥问题,却这么滞后而难产,国民党不输才怪呢!

再让我们看一下俄罗斯的主将选用。战争刚开打时,没有选择明确的主将,由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直接指挥。当发现闪电战未能奏效、战争旷日持久之后,普京走马灯似地换了好几任主将。

而如今,又让总长格拉西莫夫接手,等于是再回归到刚开战时的原点。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

俄乌战争打了这么长时间,俄罗斯的表现让人有些大跌眼镜,除多方面综合因素使然,没有一个明确权威的主将,没有一个从头坚持到尾的主将,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俄罗斯打这场战争一个不小的失着。

文章图片2

第二,指挥级别要求特殊,主将的职级尽可能就高不就低。

现在战争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政略和战略性极强。甚至有时一个战术行动都牵涉到战略级决策。苏联卫国战争时,采用以方面军为大的作战单位,一个方面军便可独挡一个战略方向。现代战争则明显不同,打的是立体和全维的战争,陆海空天电全方位对抗。因此,不要说一个战略方向,不要说一个战区,哪怕是一个集团军规模的作战,都需要战略级的决策甚至是指挥。因此,指挥问题就高不就低,尽可能由职级更高的将领担纲总指挥,既是现代战争的一个客观属性,也是一个内在要求。

淮海战役时,按说粟裕也可不提陈邓指挥这一建议。因为最初设计的淮海战役,以华东野战军为主,中原野战军配合,可以完全像以往那样,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各野战军担负各自的战役任务。但粟裕考虑的是两大野战军势必由战略上的协同配合转为战役上的联合作战,考虑到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必须得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所以,尽管他统领的华野有40万大军,中野仅十几万,但他仍能从打大仗的角度出发,能从联合制胜的角度出发,能从顺畅的统一指挥角度出发,先行建议比他级别更高的陈邓来统一指挥。这一建议无疑体现了粟裕的胸襟气度,体现了粟裕的深谋远虑,体现了粟裕对大规模联合作战指挥问题真谛的深刻认识。

我们再看普京的选将用将过程,他先后任命南部军区司令德沃尔尼科夫、东部军区司令日德科、原空天军司令苏洛维金担任总指挥,但最终都被撤换。我们说,这些一方诸侯司令不是都不行,苏洛维金曾有“末日将军”之称,但他为何在乌克兰战争上,没能名副其实呢?因为这样大的战争,因为这样的举国战争,一个军区或军种司令担纲总指挥多少还是有点“小马拉大车”之嫌。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战略上的决策和部署时,特别是在下一些特殊的战略战役指令时,难免会受到一些掣肘和制约。

文章图片3

所以,回过头来看,我们审视普京的用将之道,选用一个战区或军种司令来打这样的举国战争,打这样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这们一个政略战略要求极高的战争,显然是不够妥当的。最终选择让总长格拉西莫夫担纲总指挥,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它符合了现代的大规模战争选将就高不就低的客观内在要求。

第三,指挥控制要求稳定,作战实施期间尽可能不换主将。

战争是人与人之间最高形式的生死博弈,战争指挥特别是现代战争指挥,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对总指挥要求极高。从总指挥上任那天起,他至少需对敌情有个客观精深的判断,至少对我情有个客观精准的了解掌握,至少对战场环境有个清醒冷静的认知。而这些全下来,要求必须给总指挥一个相当的时间空间,必须给总指挥一个稳定的指挥周期。换句话说,总指挥要求必须稳定,作战实施期间尽可能不更换。因为更换一次,等于重来一次,等于重新准备一次,敌情、我情、战场环境、排兵布阵及战术打法等,都得重新考量。因为每个人的战略思维、战役打法、战术动作,都是有所差别的。

有鉴于此,指挥稳定问题被视为战争准备与实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广被最高决策人所重视和遵循。

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明确指示:渡江战役及尔后的上海战役等仍由总前委来统一指挥。著名的《京沪杭战役纲要》便是由总前委组织制定的。也正是有了这个总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确保了指挥的稳定。特别是在渡江战役期间,以及其后打郎广战役,打杭州、打上海,由于有总前委这样一个指挥架构在统一组织协调,确保了两大野战军在统一意志下行动,确保了两大野战军能够形成整体合力。这一点,总前委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再看普京的频繁换将,尽管一方面说明他的政治战略能力与掌控局势能力很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指挥之道不够洞悉深谙。换句话说,他虽然是政治家,是战略家,但至少不是职业军人出身。这使得他在俄乌战争主将的选用上,多少有些摇摆不定,多少有些违背常理,多少有些不够老道。这一点,给我们打未来现代化战争选用主将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