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后你的一项指标正在偷偷超标!7200万人还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

 yygltj 2023-01-2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这两天,“春节人们开始报复性喝酒了”冲上了热搜!巨大的返乡探亲潮,带来了酒类销量的剧增。

图片

大桌小桌的聚餐估计要持续到元宵节,密集的聚餐里隐藏着除了饮酒外另一大危机—失控的血糖!

最近,你是不是感觉“吃得多但饿得快”呢?

在我们周围,8个人的餐桌上,可能至少有1个人患有糖尿病,3个糖尿病前期。如果血糖失控,后果不仅仅是得糖尿病,还有心梗等风险。

图片

而据统计,全球每 5 秒就有 1 个人因失控的血糖而死亡!

节后,我们最紧迫的事情不是减肥,而是让失控的血糖,通过3种有效方法,尽快恢复正常!


很多人的血糖,正偷偷升高


小凤Emma给你看一组数据:

· 每 8 个人中国成年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

· 每 20 个中国年轻人*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

(*年轻人数据为 18~29 岁)

· 每8个人中国成年人中至少有3个人是糖尿病前期‍

根据最新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人群1.4 亿,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但有超过一半的人,也就是 7200 万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知晓率就更低了!

图片

小凤Emma:




更直观的来说,8个人一桌吃饭,4个人血糖已经不好了,你的概率有多大呢?

在这种不知情的状况下,春节饮食中的高升糖指数食物、熬夜、不运动等,让血糖面临全线失控,普通人的胰岛已经忙碌不堪重负,那些已经是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却毫不知情的人,则更加危险!

尤其是那些好吃的“高升糖指数”食物,它们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迅速飙升。血糖波动大,比高血糖更可怕。

图片

当处于反复波动的血糖环境时,会通过应激反应、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等途径导致血管病变,增加冠心病等疾病风险,!

图片


警惕这两种异常症状,提示糖尿病前期


对比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近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还有机会“逆转”,除了检查血糖外,有两个异常症状,也需警惕是糖尿病前期的隐匿症状。

1

吃得多,却饿得快

你是不是最近,明明吃得很多,却饿得更快?要警惕,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预警信号。

正常来说,健康人群在进食后1-2个小时内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而在糖尿病早期,由于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延迟落后,往往在进食2-3小时分泌功能才能达到最大,造成了下一餐前的低血糖。所以患者会在前一餐(早餐或午餐)会多吃。最终会让我们吃得多,却饿得快!

2

皮肤出现“黑棘皮”

黑棘皮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年轻人,表现为颈部、腋窝等部位皮肤黝黑如浓墨,无法洗净,患者多表现为肥胖体型。黑棘皮症的出现可以是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一种表现。

图片

备注:图来源网络

事实上,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这“三多一少”的表现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虽然糖尿病前期往往症状不明显,但我们仍警惕这些隐匿的症状,并积极进行“逆转”,远离糖尿病。

图片

小凤Emma: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也是2型糖尿病的预警信号。所以,这个阶段的一些表现要引起高度注意哦!


让失控血糖恢复正常的3个实用技巧


解除“失控血糖“带来的危机,有3种短期就能看到效果,且十分安全的方法,建议所有人都试一试!

1

吃米饭、面条时搭配“醋”,可平稳餐后血糖

很多研究发现,醋具有降糖作用。我们在吃米饭、面条等精制碳水的时候,搭配醋,餐后血糖会变得比较平稳,波动性对平缓!

图片

醋可以降低双糖酶的活力,阻止寡糖变成单糖,减少血液里的糖!

建议在吃米饭、面条等精制碳水的时候可以搭配:20-28毫升的醋!

2

改变吃饭顺序:先吃菜肉,再吃主食

吃饭时,按照先吃菜、肉10分钟,再吃米面等主食。

这样做,即使我们吃的食物种类数量不变,仍然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

3

每天练练八段锦

在糖尿病前期的运动干预中,已经有研究表明,八段锦运动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尤其推荐!

对于喜欢健身的人群,小凤Emma推荐你试一试抗阻运动或者高强度间歇训练,但建议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并确保其安全性。

图片

小凤Emma: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群,建议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 制作人:吴犁犁

| 新媒体主编:高京宇

| 责编:高京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