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运新城•冯建国】天下“盬”字几人识 你读此文知“盬”字

 小酌千年 2023-01-26 发布于河南

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图片

天下“盬”字几人识  你读此文知“盬”字

作者:冯建国

      近日运城建起一条盬街,让这个盬字一下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炒得沸沸扬扬,十分火爆。至于称之为盬街是否合宜,也是智者仁者,各抒己见,公婆自有各自的道理,这里暂且不论是非曲直,只就这个盬字谈谈自己的陋识,不知正确与否。这篇文章曾刊发在《炎黄地理》2020年9期“运城盐湖”专刊上,标题为:运城盬盐,能否象征“中国古代第一盐”的地位?可一并阅读,以便大家这个盬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图片

       “盬”字难识,难写,难理解,很生僻,多数运城人不认识,包括早期的我。《现代汉语词典》盬字的解释简单,总共三条七个字:1、盐池。2、不坚固,3、停止。《辞海》则要复杂一些,示例也较详细,除1、古盐池名。《说文·盐部》:“盬,河东盐池也。”2、亦作“苦”,颗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盐、散盐。”郑玄注:“杜子春读苦为盬,谓出盐直用,不湅治。”贾公彦疏:“苦当为盬,盬谓出于盐池,今之颗盐是也。”外,还有3、不坚牢,器物粗劣不牢固。4、停止。5、吸引声。因即亦谓吸饮……等意思。

图片

      翻检《康熙字典》:盬,【午集中】【皿字部】从音古。《说文》河东盬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行十六里。《左传·成六年》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注》郇瑕,古国名,在河东解县。盬,盐也。猗氏县盐池是。《周礼·天官·盐人》凡齐事,鬻盬以待戒令。《疏》盬出于盐池,今之颗盐是也。《史记·货殖传》猗顿用盬盐起。《注》谓出盐直用不练也。一说盬盐,河东大盬。散盐,东海煮水为盐。又不攻致也。一曰不坚牢也。《诗·唐风》王事靡盬。《前汉·息夫躬传》器用盬恶。又啑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侯梦楚子伏己而盬其脑……

图片

      如果读过《汉书·货殖传》,对盬字解释的就更具形象贴切:“猗顿用盬盐起,邯郸郭纵以铸冶成业。” 颜师古注:“猗顿,鲁之穷士也。盬,盐池也。于盬造盐,故曰盬盐。” 《隋书·食货志》:“掌盐掌四盐之政令……二曰盬盐,引池以化之。”在这里,盬作“没有经过熬制的盐”解释。司马贞索隐:“盬,谓出盐直用不湅也。”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盬”字并非仅仅指盐池,还有其他之义,只是在作盐池之解时,是专指运城盐池的。

图片

      对于盬字,运城学院孟肇咏教授曾解释道,“盬”这个汉字,是为运城盐池而造的。以孟教授的观点,运城盐池是我国远古最早被先民发现并利用的大陆盐池的代表,古人早时候就称它为“盬池”,供奉的池神也叫作“盬宗”。为此他特别引用《说文解字注》的诠释佐证:“盬,河东盬盐也。地理志:河东郡安邑,盬池在西南。郡国志亦云:安邑有盬池。”而且他还特意指出:“山西运城是全国以盐运设城的唯一城市,盬的造字初意,是由河东盐'其味苦’而来的。”

图片

      曾任《运城日报》总编辑的王雪樵先生,在其《盐池古者谓之“盬”》一文中则指出:“作为地名,盬的正确释义究竟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段玉裁在《说文》盬字条下的注释为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说文·段注》曰:'杜注《左氏》、郭注《穆天子传》皆曰:盬者,盐也,然则盐池古者谓之盬,亦曰盬田。’即是说杜预、郭璞将盬仅仅释为盐池是不够的,它不是一般的盐池,只是最古老的盐池才叫作盬。而此前唐人孔颖达为《左传》作《疏证》亦曰:'《说文》:盬,河东盐池。盬虽盐,为此池之盐独名盬,余盐不名盬也。’就特别指出过盬为专名、有专义。'盐池古者谓之盬’,这句话是对盬字本义所作的精准的诠释。从盬字的造型结构上来看是这样,从盬池的非凡阅历状况来看更是这样。”

图片

      他在博引纵论后,借用郭沫若先生的论述总结道:“郭沫若先生则更认为,古就是盬的初文。他老先生的意思甚至可以理解为:运城盐池最初就叫古池,是自开天辟地时期就有的一座宝池,后来加上盐字旁'监’,才写作盬。有鉴于此,今天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就中华人文历史的记载来说,对于运城盐池,无论您怎么想像她的悠久都不为过。事实上运城称盬,古代已有先例。盬音近于苦、古,故古人以盬城为姓氏时,将其简化写成苦成或古成。东汉王符《潜夫论》曰:'苦成(城),城名也,在盐池东北。……其(姓氏)在汉阳者,更书之曰古成氏。’可知,称运城为盬城是有历史依据的。”

图片

      王雪樵先生作为当地古文化的翘楚,运城人是众口一词的。他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老骥伏枥式的耕耘者和传播者。从他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形繁而义专的“盬”字,不仅仅是河东盐池的指代,而且涵容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的底蕴,使众多汉字们望尘莫及。盬字何以能够如此“牛”呢?完全还在于其自身品质,盬最本质的东西是盐,而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又是不言而喻的。

图片

      据人类学家介绍,盐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都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猿人向人进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原始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总是向有盐蕴藏的地区聚集,筚路蓝缕,休养生息,从而形成部族群落。然中国食盐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渤海长芦海盐,青海柴达木湖盐,四川自贡井盐和山西运城池盐四个地区。而长芦海盐、自贡井盐以及柴达木湖盐等,或者由于开采条件较难,或者由于人迹罕至,交通不便,其开发历史大都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而且在北方中原地域,食盐的供应只有运城盐池一处,那条开凿于春秋战国之前、穿行于中条山中的虞坂古道,就是无可辩驳的铁证。

图片

      在漫长的社会进化过程中,人类生产力低下,生产工艺落后,运城盬盐的天然结晶,或稍经加工即为成品的独特品格,使之成本低廉,产量丰富,于是便成为中国远古社会最为重要的食盐产地。华夏民族最初的三位人文始祖炎帝、黄帝与蚩尤,就在这里围绕着盬盐池的争夺,演绎了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战争与文明的交响乐,使得华夏民族得以逐渐的接洽与融合。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就曾经说道:“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夷族、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

图片

      中国古文明兴起于河东盐池,这是毫无疑义的。黄帝之后的尧、舜、禹都在河东地区建都,而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运城盬盐池附近。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考察了运城盐池后指出:“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于河东盐池附近。我想夏、商、周三代的国都,大体上都位于消费河东盐的地区,毫无疑问,盐池就是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中国商业的起源也同盐有关系。”以致历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相程度上受制于河东盐业活动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晋南考古发现的14处原始人类活动文化遗址,其分布都在运城盐池周围50——200公里间一大片土地上。

图片

      我们还是回到王雪樵先生的论断里来吧:“位于河东大地的'盬’确实经历非凡:她目睹了洪荒时代开天辟地的壮烈,她经见了千万年前的沧海桑田巨变,她最早看到了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曙光,他见证了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战神蚩尤之间的战争,她领略了尧舜禹三代圣王推进华夏文明雄才大略的丰采,她亲历了华夏第一个王朝在身边崛起与覆亡……华夏文明史早期许多重大事件、许多重要人物、许多重头精神文化产品,都与她息息相关。她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演进,是大自然和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先人们特意为她选用或创造、设计了'盬’字专名,她可谓当之无愧。”盬字既然如此深渊厚重,我们能否在运城盐池里面,耸立起一个举世无双的“盬”字标记呢……

图片

图片


(本期责编:仝  丹)

图片

作者简介

冯建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醉心文化,热恋故土。一个自知无为却要为之的痴人,曾做文案,如今闲客。平生略喜孤独,能涂两笔草鸦,有二十几本残书问世,约500万余俗言。最心仪者《千年河东》,最尽力者《走遍河东》(13卷)。最受读者欢迎者《万世人极关云长》,最令乡人添堵者《祸起大河东》……道路还须前行,愿读者岁月静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