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 丨 2022年逝世的历史学者

 stamp 2023-01-26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2022年,有数十位历史学者离我们远去。他们红烛燃尽、惠泽学人,共同在历史学各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中做出贡献。本期公众号将重温这些历史学者的学术生涯,向他们致以哀思与敬意。

图片

近现代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闻黎明

图片

闻黎明(1950年9月-2022年1月3日),湖北浠水人。197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77年9月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近代史所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任日本庆应义墪大学访问研究员。兼任河南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闻黎明是闻一多长孙,对闻一多有深入研究,曾兼任全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闻一多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闻一多研究动态》主编。闻黎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与中国思想史领域的研究。著有《闻一多传》(中日文版)、《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等。

农史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思明

图片

王思明(1961年11月-2022年1月5日),湖南人。先后获西北农业大学理学硕士和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美国农史学会通讯会员。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史》杂志主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王思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经济史、中国农村社会史、农业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著有《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近代昆虫学史》等。

历史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杨效雷

图片

杨效雷(1967年-2022年1月15日),生于河南洛阳。先后于洛阳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学习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史。历史学博士。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兼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易联理事、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国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出版《中国古代周易诠释史纲要》等专著6部,发表《陕西淳化西周陶罐新探》等论文数十篇。

建筑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

图片

陈志华(1929年9月2日-2022年1月20日),生于浙江宁波,祖籍河北东光。1947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转营建系,系主任梁思成。1952年毕业于建筑系并留校任教,直至1994年退休。自1989年60岁时始与楼庆西、李秋香组创“乡土建筑研究组”,对我国乡土建筑进行研究,对乡土建筑遗产进行保护。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等。

敦煌学专家、兰州大学教授齐陈骏

图片

齐陈骏(1936年8月-2022年1月24日),浙江天台人。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被分配到兰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0年退休。齐陈骏教授是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始人、原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敦煌学辑刊》主编、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会副会长。

哲学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毓章

图片

李毓章(1937年11月-2022年1月30日),江苏泰县(今泰州市姜堰区)人。1956年秋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61年毕业分配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曾长期担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和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北京市哲学会理事,学术辑刊《外国哲学》和《德国哲学》的编委和咨询顾问等学术职务。李毓章教授长期致力于德国哲学和宗教哲学研究,在国内西方哲学史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历史学家、山东大学教授赵凯球

图片

赵凯球(1936年-2022年2月3日)。赵凯球先生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山东地方史等领域的研究。曾参与撰写《山东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皇帝全传》等书,发表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佛教概说》、《南燕史钩沉》、《从大顺政权的性质看历史上的农民政权问题》等多篇学术文章。

辽金史专家、吉林大学教授武玉环

图片

武玉环(1950年9月-2022年2月15日),吉林长春人。1973年至1976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1979年至1982年在吉林大学历史系东北史专业就读,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1976年8月至今,先后任吉林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任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客员研究员、日本西南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武玉环教授主要从事北方民族史、辽金元史等领域的研究。

世界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王红生

图片

王红生(1951年5月-2022年3月5日),生于福建南平。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1982年至1985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历史学硕士。1985年8月起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工作。1990年-1995年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深造,获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讲师(1987年)、副教授(1996年)、教授(2001年),兼任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陈翰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会员。王红生教授长期从事印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参编《世界通史·现代卷》等多部教材。出版《二十世纪世界史》等多部著作。

边疆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义康

图片

王义康(1965年5月-2022年3月10日),生于陕西洋县。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7月至1999年9月,在陕西师大历史系从事教学与研究,曾任助教、讲师。200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7月至2011年8月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于2009年9月任研究馆员。2011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西北边疆史。

历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段晴

图片

段晴(1953年5月-2022年3月26日),祖籍山西,生于北京。1971-197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1982年师从季羡林先生、蒋忠新先生专攻印度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德国汉堡大学师从R. E. Emmerick教授主修伊朗学,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段晴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古伊朗语、梵语、巴利语、犍陀罗语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严谨求新,孜孜育人,在印度学、佛教学、丝绸之路文献和梵文贝叶经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享誉国际学界。

新疆社会科学院编审、原《西域研究》主编殷晴

图片

殷晴(1935年1月-2022年3月31日),江苏淮阴人。1956年至1961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2年至1974年任新疆和田二中语文历史教师。1974年至1982年先后任和田师范学校文科教研组长、科研室主任。1982年至1997年在新疆社会科学院杂志社工作,任《西域研究》第一任主编、新疆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社长等职务。1997年10月从新疆社会科学院荣退。主要从事丝绸之路、新疆经济史、于阗史、生态环境变迁史等领域的研究。

经济史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叶世昌

图片

叶世昌(1929年3月-2022年4月10日),浙江台州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银行学系,留校任银行专修科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至上海财经学院财政信贷系任教。1972年4月调入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现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任教。1985年评为教授。1986年批准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钱币学会副理事长、《钱币博览》主编等。是中国古代金融史、货币史的权威学者。

藏学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庆英

图片

陈庆英(1941年10月-2022年4月11日),原籍广东台山,生于四川南充。1960年考入青海民族学院物理系,在青海民族学院开始学习藏语文。1967年至1978年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中学和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担任教员。1978年10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系古藏文专业,学习敦煌古藏文文献。1981年10月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至1984年3月在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研究所从事藏学研究,任助理研究员。1984年3月调到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1986年任副研究员、副所长。1987年起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8月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任历史宗教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

历史学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张灏

图片

张灏(1936年-2022年4月20日),原籍安徽滁州。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进修时,他师承汉学大师杨联陞和比较思想史巨擘史华慈。张灏先生于2014年退休前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职,并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执教三十年。张灏先生以研究清末民初近代中国思想史而成名,代表作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890-1911)》。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唐史学者、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休教授赖瑞和

图片

赖瑞和(1953年-2022年4月26日),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76-1980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80-1981年留校任助教。1981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剑桥中国隋唐史》主编杜希德教授(Denis C. Twitchett,1925-2006)习唐史。1986年毕业后,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1988-)、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学院。著有《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等。

考古学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正刚

图片

陶正刚(1935年-2022年4月2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7年9月自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60年起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1984年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评为研究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侯马晋国遗址、侯马盟书、长子孟家庄东周墓、潞城潞河战国墓、灵石旌介商墓、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太原赵卿墓等考古发掘整理工作。曾任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山西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文物学家谢辰生

图片

谢辰生(1922年7月-2022年5月2日),生于北京,江苏武进人。著名文物专家,原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1953年起,任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办公室秘书。1972年起,先后任文物局文物处干部、副处长和研究室主任等职务。1981年10月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副秘书长(副局级),1982年5月担任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顾问(正局级),1994年2月离休。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倡导创办景德镇古陶瓷制作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主持复制随县编钟和古代珍贵纺织品,并负责开拓水文、地震考古新领域。1982年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推动设立“文化遗产日”,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

思想史家、云南大学教授顾士敏

图片

顾士敏(1946年3月24日-2022年5月17日),生于云南昆明。1980年11月就读于云南大学历史系唐宋经济史专业,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李埏先生。先后在国营昆明第一农场、云南民族学院工作。1987年聘为讲师,1992年聘为副研究员。1993年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工作,1996年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聘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方面的研究。

考古学家、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邹厚本

图片

邹厚本(1936年10月-2022年5月26日),生于苏州。195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4年4月入职南京博物院。1986年起先后任南京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主任,考古研究所所长。曾兼任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委。

民族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滨

图片

白滨(1936年-2022年6月2日),山西平定人。1956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学系,师从翁独健、林耀华和傅乐焕等民族学与民族史大家。1960年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担任西夏学家王静如的助手。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兼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理事会顾问。白滨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与研究,后专门致力于西夏历史文化的考察、研究。

考古学家熊传薪

图片

熊传薪(1940年8月-2022年6月22日),生于湖南。1964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毕业。曾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兼任湖南省收藏协会会长,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曾主持发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参与二、三号汉墓的考古发掘,曾发掘大量古文化遗址(其中如长沙窑数处),发掘古墓葬上万座。

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

图片

黎虎(1936年8月-2022年7月6日),祖籍广东兴宁,生于北京。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黎虎先生长期从事先秦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民族史等领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新领域,构建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问题、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等学术体系。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汉唐外交制度史》等。

历史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黄鸿钊

图片

黄鸿钊(1935年4月9日-2022年7月7日),广东中山人。1957年北京俄语学院肄业。1962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65年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12月至1991年1月任历史系副主任,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退休。曾任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高校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等。黄鸿钊先生长期致力于国际关系史、香港史、澳门史研究。著有《远东简史》、《中东简史》、《中英关系史》、《澳门史》等。

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祝总斌

图片

祝总斌(1930年1月-2022年7月8日),江苏苏州人。1949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后留校任教。1953年调中央政法干部学校任教。1954年至197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72年以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祝总斌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魏晋南北朝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材不材斋史学丛稿》等书,发表《八王之乱爆发原因初探》、《刘裕门第考》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关友惠

图片

关友惠(1932年10月2日-2022年7月10日)。1953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壁画临摹研究工作。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退休。关友惠是美术家、敦煌学研究专家。临摹品主要有17窟《近事女》、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323窟《张骞出使出域图》等,论文主要有《敦煌北朝石窟中的南朝艺术之风》、《莫高窟唐代图案结构分析》,编著有《中国壁画集·敦煌晚唐》、《敦煌石窟全集·图案卷》(上下册)。

近代史学者、复旦大学副教授徐矛

图片

徐矛(1931年12月17日-2022年7月14日),生于浙江绍兴。1956年至1960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调干学习。196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后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历史系任教,1979年晋升讲师,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3月离休。曾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新编中国现代史》《五四以后三十年》等。

经济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勇勤

图片

陈勇勤(1957年1月-2022年7月18日),祖籍四川宣汉,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工作,直至2020年退休。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理论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当代东北亚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曾任中国博士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先后出版《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小农经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经典文选》等专著。

历史学者、浙江大学教授周生春

图片

周生春(1947年8月29日-2022年7月20日)生于江苏苏州。1986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后到浙江大学工作,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系、经济学院等。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聘专家、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是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的主要创办者。曾担任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是一位富有人文关怀的历史学者。先后发表《论宋代浙西、江东水利田的异同及利弊》、《中国历史上的农本工商末思想与政府政策的嬗变》等史学论文数十篇,编撰《吴越春秋辑校汇考》、"经典会读"丛书等著作十余部。

历史学家、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

图片

朱绍侯(1926年11月21日-2022年7月23日),辽宁新民人。1946年考入辽宁省立沈阳师范专科学校。1948年考入东北大学教育系,1949年转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部。历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魏晋南北朝土地与阶级关系》等。

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宗国

图片

吴宗国(1934年5月-2022年8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如皋。1953年9月起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58年7月毕业后留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顾问,北京历史学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丛书学术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6月退休。吴宗国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方面造诣深厚。著有《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隋唐五代简史》《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等,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盛唐政治制度研究》等多部著作。

文物学家吴锐

图片

吴锐(1957年4月-2022年8月7日),辽宁鞍山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1975年4月入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曾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总工程师,山西省古建筑维修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应县木塔修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被聘为山西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及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艺术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成员,山西省文物局古建专家组召集人,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指导组专家,五台山研究会顾问等职。

日本史专家、南开大学教授俞辛焞

图片

俞辛焞(1932年9月22日-2022年8月14日),吉林汪清人。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所)日本史研究室主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日本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俞辛焞先生长期从事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孙中山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1988年领导创立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是南开大学日本史学科奠基人之一。

世界史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庄锡昌

图片

庄锡昌(1933年9月-2022年8月15日)。1956年9月至1963年1月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助教,1963年1月至1978年1月任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1978年1月至1981年11月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1983年9月至1985年9月任历史系系主任,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任复旦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副教授,1986年6月至1988年6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88年6月至1992年2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教授,1989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文博学院院长,1992年10月至2000年2月任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2月退休。曾撰写《辞海》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和《世界通史》的相关内容。著有《世界文化史》等,主编《世界历史辞典》等,担任《世界文化丛书》常务编委。

教育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孙培青

图片

孙培青(1933年2月-2022年8月19日),福建惠安人。1951年8月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系,1954年7月因院系调整转入福建师范学院。1955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研究生班,1956年起师从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的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孟宪承教授,攻读中国教育史专业,1958年起在华东师大教育系任教。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1987年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1996-2004年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一生从事中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研究与教学,尤擅隋唐五代教育和考试研究。著、编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三卷)、《中国考试通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等。

经济史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李民立

图片

李民立(1928年10月-2022年8月24日),原籍河南信阳。1952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经济系。1953年至1972年在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1972年调至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任教。1988年获评经济学专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日本史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周颂伦

图片

周颂伦(1952年3月22日-2022年8月26日),生于浙江镇海。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1年在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学习,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周颂伦教授长期从事日本史、东亚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历任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至1992年担任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员。2006年至2010年担任中国外交部与日本外务省共同主办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中方委员会外部执笔者。2011年至2013年担任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外国语学部客座研究员、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曾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华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比较文明学会会员等。

世界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闻一

图片

闻一(1937年-2022年9月2日),江苏泰兴人。197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曾担任苏联东欧史研究室副主任。并参加过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的组建工作。1997年退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为苏联史,俄罗斯历史与文化。著有《苏联史纲1917-1937》(合著)、《苏联史纲1953-1964》(合著)等。

农史学者、浙江农业大学教授游修龄

图片

游修龄(1920年5月-2022年9月11日),浙江温州人。历任浙江大学、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教务处长、图书馆馆长等职。兼任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作物卷》农史分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史卷》主编兼撰稿人。从事现代农学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致力于中国农业史的研究。

近代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注洪

图片

张注洪(1926年12月27日-2022年9月13日),山西万荣人。1946年-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外语系、历史系,后从历史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52年8月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担任助教。1955年8月起在历史系从事教学、科研、编译等工作,其间1978年-1988年曾被借调兼任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和编译工作。1983年被评为副研究员并任研究生导师;1986年1月被评为研究员。1993年1月转聘为教授。曾担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党史》顾问、埃德加·斯诺中心顾问、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中国工运研究所顾问。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国际友人与中国革命、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历史学者、河南大学教授郑传斌

图片

郑传斌(1960年-2022年9月18日),河南开封人。历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

现代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隆基

图片

李隆基(1935年6月-2022年9月25日),广东大埔人。195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6年毕业后留系任教。曾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的教学科研工作,曾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史》教材的编撰,参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等著作的编写。

法制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国福

图片

张国福(1930年9月-2022年10月8日),生于河北保定。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58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58年7月至1981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党委保卫组、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任职,1981年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工作,1993年4月退休。张国福长期从事中国法制史、中国近代法制史、中华民国时期法制史、中国宪法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上官鸿南

图片

上官鸿南(1932年-2022年10月18日),陕西朝邑人。1956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并兼任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一第二届秘书长。1981年5月起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3月起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今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所长。还曾担任兼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等社会职务。

考古学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石兴邦

图片

石兴邦(1923年10月-2022年10月21日),生于陕西耀县。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边政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浙江大学人类学系,师从夏鼐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50年随夏鼐先生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后任所务秘书、长江流域考古队队长。1963年后在陕西考古研究所工作。1976年重返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1984年8月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1985年6月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1993年12月退休。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曾主持发掘西安半坡、沁水下川、临潼白家村等重要遗址,组织实施周原、咸阳、雍城、秦始皇陵与兵马俑一号坑等重大考古项目,主持开展长江流域考古调查发掘、关中地区考古调查、长江三峡地区的考古和勘察等重要考古工作。

文史学者王贵忱

图片

王贵忱(1928年7月-2022年10月26日),笔名可居、银州,辽宁铁岭人。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先后任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1988年受聘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并为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广东省钱币学会副会长。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是从事古钱币、古籍和古文化、清史等方面的研究。

龟兹学专家霍旭初

图片

霍旭初(1934年1月-2022年10月29日),生于天津。先后在新疆乐团、新疆话剧团、新疆歌舞团、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工作,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新疆龟兹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西域佛教文化研究,在龟兹乐舞、龟兹佛教历史及龟兹佛学思想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著有《龟兹艺术研究》《考证与辨析——西域佛教文化论稿》、编著《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

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陈振江

图片

陈振江(1937年2月1日-2022年11月3日),河南睢县人。195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1991-1995)、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史学》主编,是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学术带头人。曾兼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长等职,是海外多所高校客座教授。陈振江教授先后从事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著有《简明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通史·近代卷》《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等,是国家清史编纂工程重要成员。

考古学者、北京大学研究馆员贾梅仙

图片

贾梅仙(1943年1月7日-2022年11月8日),河北邢台人,生于陕西西安。1960年9月至1965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毕业后留系工作。1976年4月至1979年12月在校教务部任职。1979年9月起在考古教研室资料室工作。曾任考古资料室副主任。1989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1996年被评为研究馆员。1997年9月退休。从事考古专业教学科研工作,整理出版《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00-1949)》,编有《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四十年(1952—1992)》《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四十五年(1952—1997)》。

先秦史专家、吉林大学教授吕文郁

图片

吕文郁(1945年8月-2022年11月9日),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196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0年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教授学习先秦史,1983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香港孔教学院院董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史、先秦典籍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敦煌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傅玫

图片

傅玫(1941年9月-2022年11月20日),生于陕西岐山,籍贯河北冀县。1959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64年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师从汪篯先生,1967年毕业。曾在天津市历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79年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傅玫曾任南开大学文博专业教研室主任、文博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佛教艺术、敦煌学及隋唐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思想史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林毓生

图片

林毓生(1934年8月-2022年11月22日),生于沈阳,原籍山东黄县。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先生关门弟子。1958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60年赴美深造。197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维吉尼亚大学访问助理教授。1970年开始执教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学系,主讲中国思想史。2004年退休,改任该系荣誉教授。

历史学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朋园

图片

张朋园(1926年-2022年11月25日),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著有《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费正清、韦慕庭:台湾与美国学术交流个案初探》、《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等。

建筑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

图片

郭黛姮(1936年10月1日-2022年12月2日),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从事古代建筑史的学术研究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在《营造法式》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多个不同领域均有贡献。曾参与过雷峰塔重建工程、珠海圆明新园设计、登封少林寺扩建、北京恭王府修缮、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多项文物建筑保护和建筑设计工程实践。

法律史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堪

图片

法律史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杨堪教授于2022年12月8日在武汉病逝,享年94岁。

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天良

图片

王天良(1931年10月16日-2022年12月11日),生于福建晋江。1955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60年本科毕业后留系工作。1974-1978年担任历史地理研究室副主任。1978年10月晋升为讲师。1991年5月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1992年5月退休。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

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张振鹍

图片

张振鹍(1926年5月-2022年12月15日),河北正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4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政治学系。1952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研究生毕业,1953年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近代中外关系史领域的研究,著有《日本侵华七十年史》、《近代中外关系文集》等。

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施建中

图片

施建中(1940年3月-2022年12月17日),江苏无锡人。1959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97年起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2000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创建北京师范大学文物博物馆,创办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并担任考古与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2004年10月退休。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出版有《隋文帝评传》等,主编高校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

历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庆瑛

图片

曾庆瑛(1939年-2022年12月17日),生于云南昆明。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1977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今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历史学及年代学、校勘学、历史地理等专题课程,期间曾赴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进修。曾任杭州社科院南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南宋末三帝》,并与陈智超合作校补陈垣先生编辑的大型碑刻集《道家金石略》,先后发表《元世祖忽必烈》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历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

图片

刘统(1951年9月1日-2022年12月21日),生于北京。1978年至1981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仲荦先生。1981年至1984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任助教、讲师。1985年至1988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谭其骧先生。1988年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6年获授大校军衔。2004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教授。曾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中国历史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刘统先生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中共党史与战争审判研究。出版著作有《唐代羁縻府州研究》《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大审判:国民政府处置日本战犯实录》等。

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端琚

图片

谢端琚(1932年12月-2022年12月22日),生于福建省闽清县。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累任至研究员。曾任考古研究所原始社会考古研究室主任、所高级专业职称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甘青考古队队长等职务。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谢端琚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史前考古的发掘和研究。1957年参加三门峡水库区的考古调查和庙底沟遗址发掘工作。1958年担任甘肃考古队队长,主持刘家峡水库建设的考古工作,发掘永靖张家咀、秦魏家、大何庄和姬家川等遗址。秦魏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男女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屈肢面向男性,谢端琚先生由此提出当时的婚姻形态已经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引发学界高度关注。还曾主持青海乐都柳湾遗址、甘肃天水师赵村和西山坪遗址的发掘。

经济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淑兰

图片

刘淑兰(1928年11月-2022年12月24日),祖籍山东掖县,生于北京。1949年6月-1951年9月在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班、计划经济系学习,1951年9月-1953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1956年调到国民经济史教研室(经济史教研室前身)任教,1986年5月担任经济史教研室主任直到1988年离休。刘淑兰教授是我国外国经济史学科奠基人之一,也是外国经济史学科在改革开放后的接续者,主要从事英国产业革命史研究。

历史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周九香

图片

周九香(1935年12月9日-2022年12月25日),四川崇庆县(今崇州市)人。1953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57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系任教。1960年晋升为讲师,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退休。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秦汉史学会第一、第二、第三界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水利史研究会副主任等。周九香教授长期从事秦汉史与四川地方史的研究,在秦汉史、都江堰水利史、郭沫若研究等领域多有建树。

农史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馆员杨直民

图片

杨直民(1931年10月-2022年12月25日),河北唐山人。1953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留校任翻译室助教,历任图书馆秘书、副馆长、馆长,曾任学校农史研究室首任主任,1991年12月退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家教委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高校图书馆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图书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业图书馆》杂志社副主编等社会职务。杨直民先生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史和图书馆学方面的研究。编著《农学思想史》等专著,发表数十篇论文。

明清史专家、南开大学教授郑克晟

图片

郑克晟(1931年9月-2022年12月25日),籍贯福建长乐,生于北京。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研读明史。1963年调至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1989-1994年任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郑克晟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教学和研究,曾参加《明史》点校工作,担任中国明史学会顾问。专著有《明代政争探源》《明清史探实》《明清政争与人物探实》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文物学家、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吴梦麟

图片

吴梦麟(1937年-2022年12月26日),山西定襄人。古建筑专家、辽金元史专家、石刻、考古专家。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之后一直在北京市文物系统从事文物考古保护与研究工作。五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北京市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房山云居寺石经的文物保护工作。

考古学家、郑州大学教授陈旭

图片

陈旭(1938年-2022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分配至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工作。1974年任教于郑州大学,曾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陈旭教授主持和参加了郑州洛达庙、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孟津妯娌等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在夏商考古领域卓有建树。

美术史学者、徐悲鸿研究专家王震

图片

王震(1933年3月-2022年),原名金山,曾用名王珍,山东阳谷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律系,至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改名上海辞书出版社)工作。上海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研究部主任。先后出版了《徐悲鸿艺术文集》《徐悲鸿的艺术世界》《徐悲鸿文集》《徐悲鸿年谱》《王震藏徐悲鸿弟子书信集》等,参与编纂《上海美术志》等,对近现代美术研究尤其是徐悲鸿研究贡献卓著。

《中国历史评论》编辑部

本期编辑:李萌、卢振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