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百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平

 公司总裁 2023-01-27 发布于河南

编按:白金汉宫于北京时间9月9日凌晨1时许宣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本文部分内容仍按照伊丽莎白二世还在世时的角度撰写,尚未更新,还请见谅。

图片

2011年伊丽莎白二世在作为新西兰女王时的照片;Julian Calder摄,新西兰总督府供图; CC BY-4.0

伊丽莎白二世(英语: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2022年9月8日),本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英语:Elizabeth Alexandra Mary),曾为包括英国在内的英联邦王国的君主和英联邦元首。她于1952年2月6日继承其父乔治六世成为英国君主,并相应成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巴基斯坦、锡兰(现名斯里兰卡)女王,1953年6月2日加冕,时年27岁。在位期间,以她为元首的国家有所增减。在其逝世时,除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外,还有牙买加、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注 5]等11个国家尊其为国家君主。其余曾属国家则已改制为共和国,自立新的国家元首。

图片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其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伯父爱德华八世退位,父亲乔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本土辅助部队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与希腊及丹麦的菲利普王子成婚,两人育有三子一女:查尔斯王子、安妮长公主、安德鲁王子、爱德华王子。伊丽莎白二世亦是英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君主和世界上目前在世的最年长君主。她在2015年9月9日超越其高祖母在位63年零7个月的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同时也成为世界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泰国国王拉玛九世驾崩后,她成为世界上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2019年4月23日,已退位的卢森堡大公若望薨逝后,她成为世界上目前在世的最为年长的君主;2022年6月2日,她成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庆祝白金禧(即位70周年)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宪法回归、非洲去殖民化,其统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其他具历史意义的大事包括成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后接见和造访了五位天主教会教宗。也是首位举办过两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家元首。就个人而言,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1952年2月因父王早崩而登基、1953年的加冕、其子孙的出生及婚嫁、王夫之舅缅甸伯爵蒙巴顿于1979年遇刺、安妮公主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儿媳戴安娜过世(1997年)、其母后伊丽莎白王太后、御妹玛格丽特公主的过世(2002年)、其孙哈利王子在2020年退出英国王室、及与其结婚73年的王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逝世(2021年4月)。虽然各英联邦王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势力,对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很少受到攻击,可说是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现出伊丽莎白本身的特殊性。

早年生活

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上午2时40分,她以剖腹产的方式诞生于位于伦敦五月墟市布卢姆顿街17号祖父母的家中[2],她的高祖父是阿尔伯特亲王,高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曾祖父是爱德华七世,曾祖母是来自丹麦的亚历山德拉王后,祖父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祖母是玛丽王后。她的父亲国王乔治六世当时还是约克公爵,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当时还是约克公爵夫人。按照英国王位继承顺序,伊丽莎白出生后成为父亲之后的第三顺位继承人。当时,伯父爱德华八世虽然未婚、没有子嗣,但爱德华年仅而立,富于春秋,按常理,约克公爵父女两人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并不大。

图片

7岁时(1933年)的伊丽莎白画像;菲利普·德拉斯洛画,公有领域

伊丽莎白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促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此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她的法语讲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导,她一直是名虔诚的圣公会会友。

王位推断继承人

1936年1月,祖父乔治五世逝世。同年12月,继位不足一年的伯父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华里丝·辛普森,与内阁发生争执而退位,她的父亲约克公爵临危受命,登上爱德华宝座,成为英国国王和印度皇帝,是为乔治六世。十岁的伊丽莎白的王位继承权由此上升至第一位,她成为王位的推定继承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只有13岁,她与妹妹玛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她们母亲反对:“孩子们不能没有我,我不能没有国王,而国王不会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广播演说,对象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图片

1945年4月,身着英军后援部队军装的伊丽莎白;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供图,公有领域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战争。她加入后方防卫支援部队“国内妇女支援部队”(Women's 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服役,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名誉少尉,她完成驾驶和汽车修理训练,成为王室中第一个经过正式训练的汽车修理员,五个月后获升任名誉下级司令员。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非常喜欢这次经验,正因为这次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出访,与父母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发表广播演说,宣誓将终身投入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我在众人面前发誓,无论寿命长短,终身都会服务你们、以及你我同属的大英帝国家庭。”

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菲利浦是她的第三代表哥,他们两位的高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菲利浦王子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任何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上尉)。伊丽莎白同时拥有爱丁堡公爵夫人的头衔。

这次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个国家的王位。但是这桩婚姻却不是刻意安排,两人的关系经历许多考验,最终是在她本人坚持下达成。考验包括菲利浦不忠的流言,和伊丽莎白祖母和父母对于菲利浦的四个姐姐都是德国籍王妃所引起的猜忌。当时他的三位姐姐不被邀请出席弟弟的婚礼;母亲由于在英国出生及成长则获准出席。

婚后,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别墅(Clarence House)。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见下)。按照惯例,婚后伊丽莎白应当冠以菲利普的姓氏,但女王的母亲、以及祖母不愿见到伊丽莎白即位后温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终结改为“蒙巴顿王朝”,因此女王的子女不是按照惯例跟从菲利浦的姓,而是保留温莎家族身份。夫妇两人同意孩子在需要用姓氏的时候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作为姓氏,并在1960年签署法案确立。

1951年起,时任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健康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公主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公开场合。该年她访问希腊、意大利、马耳他(当时菲利浦随军驻扎在此)、加拿大和美国华盛顿。

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浦访问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月6日,他们访问肯尼亚期间遇上乔治六世驾崩,她在一家树屋旅馆得知即将要继位。

女王生涯

登基与加冕

图片

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加拿大档案馆供图 BiblioArchives/LibraryArchives from Canada,CC BY 2.0

图片

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加冕照(1953年6月);塞西尔·比顿摄,加拿大图书馆及档案馆供图,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公有领域

在收到父亲驾崩的消息后,伊丽莎白仓促回国继位。当被问到会否选择伊丽莎白作为尊号,她称“当然”。[3]

她的祖母玛丽太王太后于1953年3月去世,按照玛丽临终前的指示,加冕典礼如期于同年6月2日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4],并首次以电视形式播放,观众包括2000万英国人、近一亿北美居民[5][6]。加冕礼服按她指示[7]绣上英格兰的都铎蔷薇、苏格兰的蓟、威尔士的韭葱、爱尔兰的三叶草、澳大利亚的金合欢、加拿大的枫叶、新西兰的银叶蕨、南非的海神花、印度和锡兰的莲、以及巴基斯坦的小麦、棉花和黄麻。[8]

在位初期

在女王继位初期英国国内有舆论认为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将会来临。但是事实上,当时她需要面对的英国战后国力衰退,大英帝国逐渐解体,她尝试组织英联邦来维系英国和前属土的关系。她不断努力试图保持前殖民地与英国的特殊关系,例如在维持英国和南非、印度的良好关系上贡献良多。 

1953年至1954年她和爱丁堡公爵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代表英联邦在联合国大会发言;随后访问加拿大,成为首位在当地召开国会的加拿大君主,并于1959年以加拿大女王身份再访两国[9]。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10]在同年于加纳的访问,尽管面对东道主、取代她成为元首的总统夸梅·恩克鲁玛被刺的风险,她无视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的忠告,甚至与恩克鲁玛共舞[11],所幸最终刺杀没有发生。麦克米伦曾写道,她十分坚决,且敬业乐业[11]。针对她本人的刺杀计划也曾在女王到访魁北克时传出,但她始终“保持冷静和勇气”,最终在她访问蒙特利尔时只出现零星示威。[12][13][14]

在1963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导致英国政局变化时,女王惹来批评。她根据麦克米伦辞相时的建议任命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为阁揆。[15]但当时拉博·巴特勒是最多下议院保守党党员支持的人选,但是党内资深党员却相当不愿由他接任首相。其中的一些资深党员更扬言,如果巴特勒或另一热门候选人奎尼汀·霍格当选党魁,他们将拒绝在内阁供职。[16]尽管休姆无意亦没想过接任首相,甚至一度想退出竞选,但党内元老为了不让巴特勒或霍格接任,而坚持授意由休姆出任首相,使休姆卷入党争漩涡。[16][17][18]麦克米伦的辞呈在1963年10月10日的保守党大会中正式生效后,巴特勒和休姆的支持者随即在公众场合出现磨擦。有鉴于此,麦克米伦在党内进行了咨询,意图能找出一位能取得“保守党上下”支持的可靠人选,其后更向女王提供了他的意见。虽然有不少人质疑麦克米伦没有权向女王提供关于选任首相的意见,而女王本身也没有义务去接受他的进言,但女王最终仍在1963年10月19日选定以休姆伯爵出任首相兼首席财政大臣。女王的举动随之遭到质疑。最终保守党在两年后制定拣选党魁的机制,以减少女王干政的机会[19]。

去殖民化

1960-70年代是去殖民化的高潮。尤其大量非洲国家在此段时间脱离英国独立,并很快地废除了她的元首地位。当中发生了以下插曲:1965年,在非洲南部的罗得西亚(即现时的津巴布韦)单方面宣布脱离独立,总理伊恩·史密斯宣称奉女王为“罗得西亚女王”,惟女王拒绝接受头衔,直至该国于1970年“废除王位”,改制共和[20]。而其时国际社会皆不承认罗得西亚为独立国家。

1970至80年代

女王与衰退中的英国影响力

女王经历过大量殖民地独立,以及面对这些前殖民地的共和主义,例如1975年澳大利亚宪政危机加剧了澳大利亚反对君主制的情绪,间接导致澳大利亚在1999年公投决定是否改行共和制。

在时任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努力下,1982年4月17日,她在加拿大正式签署法案,将加拿大宪法的修宪权由英国议会移交加拿大国会,至此加拿大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终结。

1986年,女王前往澳大利亚签署《与澳大利亚关系法》,规定澳大利亚高等法院拥有终审权,位于英国伦敦的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不再对澳大利亚拥有终审权[21]。

1987年5月,女王支持斐济总督佩纳亚·加尼劳在军事政变中运用行政权力与军队进行谈判,但在同年12月,斐济发生第二次军事政变,加尼劳向女王请辞,以女王作元首的斐济君主制也随之废止。

访华

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过多个欧洲国家和英国海外属地,例如于1975年访问香港,成为近现代史上首位造访香港的英国君主,她亦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如欲继续阅读“访华”章节剩余内容,请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1990年代起

图片

女王夫妇在美国访问(2007年),参观NASA设施;Paul E. Alers摄,NASA供图,公有领域

1990年代是她和王室的支持度跌至低谷的时期[24]。她在公众压力下开始缴税。她的长子与媳妇威尔士王妃戴安娜婚姻的破裂,以至后者于翌年骤逝时,王室的处理手法遭批评为“冷漠”也是民望低迷之一,最终她的支持度于戴安娜逝世五日后、葬礼前夕,因女王应对公众压力而发表的电视直播而反弹。[25]

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联盟取得胜利之后,女王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致辞的英国君主。

2002年全国为她庆祝登基50年大典,当年她巡游了全英国,对多个英联邦国家做了国事访问,还出席了多场游行活动与音乐会。6月,数千人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参加名为“王宫派对”的活动,全英各地的许多音乐家都云集在此表演。庆祝活动期间,王太后不幸去世。[26]

尽管共和主义有抬头迹象,但在1999年,澳大利亚举行公投,决定保留君主制。[27]之后2008年图瓦卢公投和2009年圣文森和格林纳丁斯斯公投也双双否决改制共和的建议。[28]2006和2007年英国的民调皆显示民众普遍认同女王。[29]2012年登基钻禧时,民调显示她的支持率更超过九成。[30]

健康问题

2003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女王进行了三项手术。1月她动手术移除了右膝盖破碎的软骨,12月又在左膝盖进行了类似的手术,并又修补了脸部的器官损害,不过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并无大碍。[31]

一系列手术让人担忧伊丽莎白女王操劳过度,应该多加休息。当时女王已经77岁,但她本人已经公开表示无意退位。许多接近伊丽莎白的人说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让她的子女负担更多国事活动。她也开始减少外访次数(一般来说她每年都会做两次国事访问和两次英联邦国家的访问)。但像她的母亲,她只有到身体无法负荷的那天才会停止工作。虽然身负重任及受身体老化的逼迫,但对于耶稣基督的虔诚信仰和追思父亲勇敢的人格,时时提醒并支持她效法先祖维多利亚女王,恪尽职责。[32]

由于年纪问题,女王近年减少外访。2013年,她签署《英联邦宪章》,但也是她40年来首次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而查尔斯王储则代表她赴会[33]。

2016年12月25日,英国王室发言人指英女王及其丈夫菲利普亲王患上重感冒,缺席王室的圣诞礼拜,是30年来首次缺席[34]。

女王曾在2018年接受白内障手术[35]。

公众活动

图片

2018年女王生日派对音乐会;Raph_PH摄,CC BY 2.0

2000年起,公众发现伊丽莎白女王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虽然她大多数时候还是保持国君的庄严形象,但她开始在公众场合微笑,并在为911事件死难者举行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悼念会上流泪。曾有人质疑女王因年事太高,即将退位,而白金汉宫发言人则表示女王过去一直表示,她不会退位,她的这一观点目前并没有改变。

病重与过世

2022年9月8日,白金汉宫称女王的身体状况堪忧,王室成员赶赴女王住所;BBC中断了原本节目并更换黑色台徽[47],主持人身着全黑西装与黑色领带进行直播。在此前一天,她接见了她女王生涯中的第十五任首相特拉斯。[48]当日下午,伊丽莎白女王于巴尔莫勒尔城堡逝世,享耆寿96岁。[49]

在英国的角色

更多信息:英国君主

政治角色

作为国家元首,女王有保护宪法执行的责任。在向内的职责上,女王在英国发挥国家职能中的一部分。例如主持国会开幕、批准枢密令、御准议会法案以及会见首相等等。在外向的职责上,女王在世界其他地方代表英国。例如接见外国大使和英联邦高级专员,接待来访的国家元首,并访问海外其他国家,支持英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登基以来,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

一般认为,女王在现行英国君主立宪制当中具备咨询权、褒奖权及警告权。现时,女王在政治上仍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政治危机中,女王不得拥有个人的政治立场,而其职责之一是确保政局的稳定,在倒阁时选任能得到议会信任的首相而保证国家时时有政府首脑在任。具体而言,女王于政治上须扮演超党派的角色,发挥稳定和平衡的作用。

几乎每一位与她工作过的英国首相都给予女王极高的评价。自她登基的那天起她每天平均花三个小时在国事上,阅读各个大臣和唐宁街十号送来的文件。正因如此,她可以向首相提供许多有益的忠告。而首相必须每周会见女王,这种会面是十分正式且严肃的。对首相来说,与女王的会面可能要比接受下议院质询更加重要,因为首相给女王的汇报往往更加详细、坦诚。即使是反对君主制的首相们也十分看重与女王的会面。事实上,每一任首相都对与女王的会面给予极高评价。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就曾表示,女王的建议之所以富有价值,是因为她“过人的精明和对世界事务的独特观察”。

她与不同党派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舆论认为她最友好的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麦克米伦和哈罗德·威尔逊。

女王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英国议会。所有国会通过的草案都必须经英女王御笔签署才能成为法案。而法律上她亦有权否决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来就没有一个英国君主曾经否决过法案。在每年新一届议会开幕时女王会在上议院发表御座致辞,勾划该年度的立法议程和她的政府政策,但是这些讲稿都由她的首相与大臣们负责撰写。

女王在行政上也具有代表性。英国政府正式名称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程序上由女王负责任命大臣。实际上依英国的民主宪政惯例,女王听从首相的建议而不是任意选择大臣、官员。女王在首相要求下亦可执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便进行大选。而在大选中取得胜利的政党领袖,则须待女王邀请其成为新一任首相。首相一职一般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然后由首相“建议”女王任命其他内阁成员。而英国政府并非向女王负责,它向下议院负责,即间接地向英国选民负责。女王也参与到国家的司法体制中,法庭以她的名义行事,政府亦以女王的名义提起公诉。

在英国法律中女王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像其他所有人一样遵守法律。但是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不能被检察官起诉,亦不能被他人控告,因为女王是国家的象征及其主权的体现。然而,女王是否能够成为诉讼上之当事人是未定的。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期间,议会曾经控告查理一世叛国,但在查理二世上台后,整个过程被宣告为非法。

作为君主,她毋须使用护照,因为在英国乃至于其他英联邦王国,所有的护照都是以她的名义颁发的,驾驶执照亦然。但她外访时仍需接受安全检查。[50]

军事角色

女王担任英国海陆空三军的最高司令,是唯一宣布英国处于战争或和平状态的人。无论在英国陆军、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均要求新入伍的官兵宣誓效忠女王。相对地女王亦代表了国家接受宣誓者的效忠及履行保障照顾所有军人一切生活和困难,女王对所有武装部队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在英国和英联邦。她承诺定期访问军方场所和船只,以满足在国内和海外的军人和他们的家庭。女王本身亦曾经在军队服务过。

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员会在武装部队中担任各种荣誉职务。女王亦会与英国国防部参谋长和各参谋长定期开会。她亦透过她的国防事务秘书,保持与军方的联系。此外,当英国参与战争时,军人及其家属往往喜欢写信给女王,表示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英国和女王而战。

社会角色

英国君主需要履行重要的社会和文化责任。女王为联合王国提供了一个焦点,促进联合王国的团结和自豪感,使联合王国稳定。此外,女王亦特别支持公共服务和志愿部门。透过“定期走访”,女王走到联合王国的每一部分,代表着联合王国的团结。

在国家有庆典或悲剧发生时,女王会代表国家致意。例如,在每年在战争死难者纪念日上致哀,或在庆祝活动上庆祝国家的体育胜利。女王还会主持“花园派对”邀请社会各种位置的嘉宾出席,其中大多数是社区慈善机构或公共部门组织的服务代表。女王还支持国民服务他人,并担任各慈善机构的赞助人或主席。

在英联邦及其他英联邦王国的角色

图片

1960年女王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英国政府图片,公有领域

女王除了是英国君主外,还是英联邦元首,并出席历届英联邦首脑会议。虽然此职位并非世袭,但英联邦各国在2018年的会议后,仍认同下一任元首将由王储查尔斯王子继任。

女王也是英国外十五个国家的女王,但由于她长期留在英国,她原则上不会,亦无暇参与那些国家任何的政治活动。女王会委任由当地总理或国会“建议”的人选出任总督一职,替女王本人在当地执行职务,也因为女王在那些国家没有什么实际角色意义,因此那些国家中甚至会有民众不知道她是自己国家的元首。

尽管如此,女王仍会参与这些国家的部分非政治活动,如在较年轻时定期出访各国、为加拿大每位人瑞和每对钻禧伴侣写道贺的卡片[51]、以及听从总理建议,决定授勋制度。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艾伯特曾向女王提议恢复册封澳大利亚勋位的爵级勋位,并授予王夫菲利普亲王“澳大利亚勋章骑士”称号,但成事后,艾伯特被认为观念过时,引起广泛讽刺[52]。正因女王只是英联邦王国的象征元首,缺乏实质政治意义,在女王不协调各个王国外交政策下,她在国际冲突中的角色显得矛盾。如在1970年代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中,她统治的牙买加等七国出兵助美国入侵同样属于自己的格林纳达,英国政府表示反对出兵。此事被戏称是“女王自己的政府,反对效忠自己的军队,入侵另一个由自己统治的国家。”

个人生活与形象

居住地点

图片

温莎城堡;David Watterson摄,CC BY-SA 2.0

图片

白金汉宫;Partick Eustermann摄,CC BY-SA 3.0

图片

巴尔莫勒尔城堡,女王逝世于此;Stuart Yeates摄,CC BY-SA 2.0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伯克郡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53]

宠物

女王钟情于柯基犬,她的第一只柯基犬Susan由父王乔治六世赠送,并繁殖了十四代,自此柯基犬可说是陪伴了女王大半生,包括一同参与拍摄伦敦奥运宣传片。但由于年岁已高,她已不再繁殖柯基犬,最后一只Susan的后代Willow也于2018年4月15日逝世,这一不幸消息对女王打击颇大[54][55]。

马是女王的另一宠物。即使女王年届九十六,仍会在空余时间骑马。她是名马嘉登行宫的主人。女王喜欢赛马人所共知,她到马场时会下注。看赛马时,她从不掩饰紧张心情,就跟普通马迷一样会高举双臂,为喜爱的马匹打气。[56]

个人形象

女王在普遍英国人心目中,是国家团结的象征。而她的端正品行,亦往往是为全体国民,以至其他以女王作元首的英联邦王国的国民树立个人行为操守的典范,历任英国首相,无论他支持君主制与否,皆给予女王极高评价。女王相关的形象亦有助英国于英联邦以至国际社会间提升软实力。另外,女王亦时常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的广播谈话当中,鼓励国民互相帮助及彼此团结。[57]

由于女王前后共统治三十余个国家,她也是世界史上出现在最多国家和地区的邮票和货币的人,因此世界各地的人民对女王的样貌形象都不感陌生[58][59]。

在前英国“海外属土”香港,由于女王曾于1975年和1986年访港,参观了公共屋邨和街市等地点,与市民作近距离接触,为普遍港人留下亲民的正面形象。作为英占香港名义上的元首,香港人因而为女王起了“事头婆”(即老板娘)的别名。[60]

女王早年的装束十分保守,并以老百姓能清楚看见她为准则。女王喜欢单色外套和各种不同的帽子。她很少改变自己的外形,例如在她继位后她的发型就很少改变。[61]

虽然女王经常出席各种文化活动,但据称在她的私人时间内她对艺术不太感兴趣,宁愿将整个晚上的时间花在拼板游戏上也不愿从事其他艺术活动。她对音乐和绘画的冷漠招致许多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他们形容女王为“没有审美感的国君”[62]。

外交场合上女王非常正式,与她会面时的礼仪繁多。任何较亲密的交流,例如触碰,都是不被允许的。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在1992年2月女王访问澳大利亚时轻轻搂着女王的腰,尽管他个人辩称是一种对长者的尊重表现,亦被保王派指为“对女王不敬”。[63][64]

不过在私底下有报道却称女王非常喜欢一些“有伤风化”的幽默,她的侍女们还经常向她“报告”王宫内新的小道传闻。私底下的女王非常平易近人,并且真诚地关怀为她工作的侍从,据称女王非常清楚她的侍女及侍从的名字。很多应邀参加过王室活动的人士告诉媒体,其实女王很有幽默感,很喜欢别人说笑话,很会模仿名人,也经常会捧腹大笑。[65]另外她是对科技电玩Wii也颇着迷,在凯特王妃嫁入王室前,她曾经在圣诞节送给威廉王子新的Wii游戏机以及Wii Sport,结果反是女王抢着与孙儿玩[66]。其后任天堂和THQ更特意送给她黄金版Wii以及属下电玩BIG Family Games。[67]

支持度

女王一直获英国民众支持爱戴。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83%英国民众承认女王极具责任感;79%民众认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英国;90%以上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出色、良好或一般,只有9%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差。[68]

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委托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8%民众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80%被访者认为英国在30年内应该继续实行君主制。[69]

在曾由女王作国家元首的斐济,现任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曾表示,自己以及很多斐济人皆对女王忠心;斐济橄榄球队员在2016年奥运会男子橄榄球项目颁奖仪式上,曾向女王的女儿安妮长公主下跪。[70]

家族

祖先

伊丽莎白二世的祖上包括了历代多位英国君主,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纪的威塞克斯王朝。她同时也是苏格兰王室的后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她与欧洲历史最悠久的丹麦王室也有关系,她的曾祖母就是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她还与欧洲大部分王室都有血缘关系,与她是表兄弟姐妹的国君包括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而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更是她的远房堂叔(因祖上皆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故)。此外她与已被废除的希腊王室、罗马尼亚王室、德意志地区各王室和俄国王室也都有血缘关系(通过其丈夫的奥尔登堡王朝后裔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的父系祖先本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故其血缘姓氏为韦廷(Wett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