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疑难杂症三要领

 阳光雨露253 2023-01-27 发布于浙江

878

疑难杂症是指难以诊断,治疗的诸种疾病。是一种长期困扰人们的顽固疾病,由于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长期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故凡是病因不明,病机不清,治疗无药,久治无效,皆可视为疑难杂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我运用针药并用的方法,解除不少患者的疑难杂症,体会颇深。我认为治疗疑难杂症,要掌握以下三条要领。

一、辨病辨证 针药结合。

对疑难杂症,首先要运用现代医学的物理诊断、影像诊断,化验诊断,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做出现代医学的诊断,然后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拟定治疗方法,给以针药结合治疗。如对于现代医学确诊的贝尔面瘫,我们分风寒型、风湿热型、风热型、风火型、瘀血型、气血两虚型等六个类型进行中医辨证,针药结合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20天,治愈率达74.9%。脱发包括斑秃、脂溢性脱发,全秃、普秃等类型,我们分血虚风燥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血热风燥型、脾胃湿热型等五个类型进行辨证,外用梅花针叩打,外擦901生发酊,辨证内服中药,效果明显,达优率为81.25%。又如我治疗银屑病,根据其病因病机,分湿热风燥型、湿热风毒型、血虚风燥型,营血热盛型、瘀滞肌肤型等5个类型进行辨证,用针灸、经络注穴疗法,内服中药,使多例久治不愈的银屑病患者得以痊愈。记得20世纪七十年代破伤风病,在100例以上无选择性的连续病例组,其死亡率为30%——50%,我们破伤风研究组从197611日至1977831日一年零8个月共收治110例,采用中西结合方法,中西医诊断,中西医综合治疗,治愈96例,治愈率为87.3%,死亡11例,死亡率为10%,使当年海南破伤风的死亡率由29%降至10%197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大会优秀奖。

二、智圆行方 有方有守。

要坚持运用中医经典为指导,守正创新,治疗疑难疾病要有方有守,切忌朝令夕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患者莫某,女,29岁,已婚,海南琼海人,20168月,突发左侧项部肌肉僵硬,无法做转头和俯仰动作,导致她失眠,吃不下饭,严重的影响生活和工作。在2个月中,经十四位医生诊治,花费20余万,毫无效果。我详细了解病情之后就给出了中医的诊断:痉症(风痰寒湿瘀),西医诊断为痉挛性斜颈。用葛根汤和我自拟斜颈8针(天柱双、百劳双、风池双、后溪双)加减治之,有方有守,坚持16个月治疗后痊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发作。又如患者李某,男性,18岁。海口籍,居住于海口市海甸岛。患者因“遗尿15年”而于2015727就诊。患者诉自幼遗尿至今,幼时每夜遗尿,甚则夜遗数次,常于夜间睡梦中无意识遗尿,尿后觉醒,尿量多,色清,无异味,白天尿量及次数未见异常。如今患者亦常于夜间无意识遗尿,然次数较前减少,每周约2-3次,症状如上述,曾就诊西医行泌尿系影像辅助检查,未见明显病变,查无所因,追无所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致其终日忧心忡忡,人前自卑,不苟言笑。十几年来,曾四处寻医,治疗不拘西医中医,凡有所声望者,便前往求诊,均未取得良效,患者仍遗尿频频,心灰意冷之际,经引荐前来就诊。我诊断遗尿症(肾气不固型)。治法:补肾益气,固涩止遗。投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针灸处方:左、右神聪,完骨,列缺,照海共八针,通电疏波20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针后灸其督脉百会穴及经外奇穴遗尿灸穴,各5壮。经服中药27剂,针灸40次后,历经15年遗尿症得以痊愈。

三、医患同心 攻坚克难。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结合,医患同心,才能战胜顽疾。如70岁的李阿婆,201110月左右右眼开始出现眼睑下垂,起初只是觉得因为休息不好而引起的没有在意,到了同年12月份左右李阿婆的右眼睑完全下垂遮盖右眼无法正常视物,但左眼视力无下降。从此李阿婆开始了她的漫漫求医之路。她一开始就想到的是用中医中药来治疗自己的眼睛,于是找到了一名中医为自己治疗,但整整两个月过去了,她的右眼却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哪怕再用力也无法睁开右眼,右眼睑像似挂着千斤重物一般一动不动。李阿婆此时感到了万般无奈,但又苦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治疗。她心里虽然心急如焚、无助,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治疗。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她也不愿放弃。在20122月份经人介绍来到附院针灸科找我。经检查诊断李阿婆患的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目前在医学界还是一大难题,但我曾有过治疗的经验。我决定以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经短短三个疗程后,李阿婆再次看到了希望,右眼能够短暂的微微睁开,这令阿婆高兴不已,那种心情尤如经历了风雨之后拨开云翼的第一缕阳光带着希望射进黑暗的小木屋。她坚持不懈,在针灸科治疗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右眼从微微睁开到现在能够较长时间睁开右眼,且睁开时与健侧无明显区别。这也增强了我的信心。我以针灸为主为其进行治疗,方选患侧的阳白、四白、太阳和双侧的臂臑、光明,结合艾灸阳白、四白、还睛穴进行治疗。中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患者经半年治疗后基本恢复。在跟李阿婆每天诊治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阿婆那句“别人得这种病能治好,我的也能治好”。病人信心满满的,医生精心的治疗和家人的积极支持都是阿婆治疗时源源动力。

    治疗疑难疾病,针药一半,心药一半,询问患者病情,给患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个鼓励的动作,让患者感受到医生对他们的关心更增加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的好:“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只有病人与医生互相配合,才能战胜疾病。我想“大医精诚”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不单单在于医术的“精”,更重要的是在医者心中的“诚”。能与患者心与心的沟通,让患者在心理上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让患者感到漫漫求医之路上不再是孤军奋战,同时还有医者、社会和家人的辛勤付出和鼎力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