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寓意

 爱雅阁 2023-01-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北宋米芾《元日帖》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元旦的发轫与起源,可上溯至远古时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相传颛顼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或“元正”,这一传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后世历朝历代关于元旦的具体日期并不一致,商代把每年十二月初一确立为元旦,周代以每年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统一六国后又将每年十月初一定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史官司马迁首创“太初历”,以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回归夏代的历法,故又称作“夏历”。这一规定穿越了漫长历史时空,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元旦,又称为新年。就此而言,当下意义的元旦是我国近现代社会的产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取“公元纪年法”,把元旦定为公历1月1日,将春节定为农历正月初一。至此,元旦正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法定节日。
我国古代对于元旦的记载见之于诸多文献典籍。五经之一的《尚书》在“舜典”中称之为“元日”,汉代文学家崔瑗在《三子钗铭》中把元旦叫做“元正”。当然,古代的元旦或元日,虽然与现在的元旦同义,但就其在民俗方面的意义而言,古代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因为春节和古代的元旦采用的都是夏历。
我们单说元旦一词。从语言生成学来看,元旦是一个合成词,对于其内涵和属性的蠡测与界定,在我国古籍中大体趋于一致,即“元”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指人的头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元,始也”,其意指的就是首位、首次、开始等;而“旦”是一个象形字,意指地面或水面上有一轮太阳,寓指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后来引申为天亮、光明、白昼之意,元旦两字组合起来指的是一年之中的首月首日,即每年的第一天。后人在此基础上对元旦加以演绎和拓展,称之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一幅太阳正在袅袅升起的图画,经过认真考证和仔细鉴定,认为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旦”字,而这种象形化的“旦”字,后来又出现在殷商青铜器的铸铭上,说明关注岁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元旦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节日,从古至今,历代文人撰写了大量关于元旦的诗词,留下众多精品佳作。唐代诗词大多以“元日”为主题,抉发和展露元旦的文化意义。卢照邻的《元日述怀》:“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全诗围绕元日二字落笔和铺展,点绘大唐王朝一统江山的明丽春色,反映出诗人恬淡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尊崇。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整首诗叙写诗人新年伊始的寂寥心绪和淡淡乡愁,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留恋和对乡土情结的珍存。
中国节日文化深邃广袤,犹如一条蜿蜒绵长的河流,从远古向当下奔涌而来,涵育着丰饶精深的历史文化传统,滋养着变动弗居的现实生活流转,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年众多节日的开端和起始,元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彻的意蕴。元旦的来临意味着凝结着智慧与汗水的旧年的结束,意味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一年的开启,意味着社会生活鼎新革故、除旧迎新、守正创新。
作为时光的里程碑,作为一种民俗节日,元旦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还激励着全体社会成员振奋起精神,迎接新的一年。因而,元旦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节日,启发和告诫人们:面对充满神奇和诱惑的未来,要铭记“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珍惜美好时光,把握当下机遇,踔厉奋发,开拓进取,才能拼搏出最精彩的人生,书写出最璀璨的画卷。(作者:刘金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