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书20年,我终于找到班级管理的省力杠杆

 学生100分之路 2023-01-27 发布于广西

萨姆沃尔顿说,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教师就是班级的管理者,做好沟通教育工作就会轻松许多。

什么是真正的沟通呢?沟通使两方能通连。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三国演义》中沟通情节层出不穷,诸葛亮出使东吴让孙权决定结盟;刘备说服张飞和关羽桃园三结义;孙权劝学使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华容道曹操让关羽感恩旧情……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高效沟通的艺术家。因此,作为普通人更需要这种能力。

沟通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工作时像一架天平,教师站在支点上,一端是学校,一端是家长,离了沟通教学工作寸步难行。

沟通是一篇文章,需要智慧的铺垫

网课期间,某小学教师班会上要求学生,上课穿校服,坐姿端正,全程打开摄像头,露出双手做笔记,并与上课教师积极互动……

讲课中,小于关闭摄像头被老师指名批评,本来就不服管教的他开麦骂骂咧咧,还嘀咕:“就是不开摄像头,你能怎样?别想侵犯学生隐私权。”

老师及时调节了自己的情绪,说服小于暂停争论,然后继续上课。一下课他就打通了小于妈妈的电话,把上课时小于的表现复述了一遍。

小于就在妈妈身边,他哭着矢口否认这些事实,本来就护犊子的妈妈看到儿子委屈,立即回怼老师。

“小于从小不骂人,肯定是你听错了,你电话都数落孩子的不是,我家小于在你这儿就一无是处。”小于妈妈啪一声挂了电话。

老师实在憋屈,甚至想放弃小于,把他踢出钉钉群。

老师接连受挫,情绪低落,他自卑地认为自己不适合教书,学生家长太厉害,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抱怨自责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绕着走,这位教师记下来这次教育反思。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小于的傲慢无礼折射出小于妈妈的教育问题,搞定家长后再教育学生才容易。

在和小于妈妈沟通之前,准备小于说谎的证据,即便用不上也要做充分的准备,防止学生说谎老师被动的局面。

和家长沟通之前,一定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小于妈妈护犊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通过往年教过小于的老师可以调查出来,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

与学生或家长沟通前,教师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才不会吃哑巴亏。注意沟通时的措辞,沟通的方式……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想改变孩子学习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

通常可能这样说,“孩子你这次的成绩进步,我们很高兴。但是你能多加强一下数学,那就更好了。”

原来孩子受到鼓舞,在听到“但是”后,很可能怀疑原来的赞美之词,对孩子来说,赞美成了批评的前奏,对改变学习态度没帮助。

教师间接委婉地提出学生的错误,也许不会引起家长和学生强烈的反感。

我建议班级的班会邀家长参与,或者班会内容发到家长群让其知晓,如若不然老师做再多,也得不到家长不支持,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唱反调。

教师的付出尽量让家长知晓,不是在家长面前邀功,而是更好的相互理解。

开学前,某小学王老师到班级打扫卫生,她把图片发班级群里,不少家长要帮忙,和谐的家校氛围出现,王老师高兴了好几天。

沟通之前不仅要了解对方还要冷静下来审视自己。比如,我这样和别人去沟通,是否带着友善和尊重,如果是质问或职责,那就别指望沟通成功,说不定还会树敌。

就像文章要写武松的勇敢,先写店家的担心,路人的忠告做铺垫。沟通也要做好准备,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沟通是一桩生意,需要权衡利害。

凡事变则通,不变则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沟通真理,有时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权衡利弊。

教育中的沟通更是如此,我们面对的是发展中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更应注意我们的沟通方式。

沟通不强势争论,这样毫无益处。

卡耐基成功金言,一场辩论的终了,十次有九次,那些辩论的人都更坚持他们的见解,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不会有错的。

与学生或家长争辩也是这样的结果,从学生博宇和原班主任争吵的案例中,我更坚信上面观点是对的。

一次升旗仪式,爱表现的博宇自告奋勇担当叠放国旗的任务,老师看他动作笨拙,又换他做护旗手,在四个护旗手中,博宇个头偏低,最后令他做举旗手。

这一刻博宇爆发了,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在庄严的国旗下,和班主任开始了长达10分钟的唇枪舌战。

回到班级,班主任借此事再次强调升旗仪式重要,要求全体学生服从安排。

一场风波看似平息,熟知暗涌浮动。第二天,博宇妈妈来到班级,指着班主任的鼻子要求道歉,理由是班主任侮辱了他的儿子。

班主任认为博雅妈妈糊涂,没事找事,一场大争吵又没避免。经校长调节,博宇调班,班主任反思。

争吵没能解决问题,反倒是互生怨恨。杜威称,人性中最深层次的动力是“对重视的渴求”,这就是人性凸显的弱点,他们都需要自重感。

争吵只能让双方对立,不如放下争执,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

我们不妨学一学怀特公司的推销员奥哈尔怎样避免争执的。一天一个人走进他办公室说,“什么?怀特汽车?那太不行了,就是送给我,我也不会要的。我打算买胡雪公司的卡车。”

奥哈尔听后,不但没有发怒,反而顺着说:“老兄,你说得不错,胡雪卡车确实不错…它们的推销员也很能干。”

对方想争论都无从谈起,只能停下来。不做无意义的争论会节省宝贵的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多说别人爱听的话。

沟通不吝啬赞许的语言,赞美对方有利于沟通

真诚的赞美给人好感,促进双方达成共识,下面这个故事说明这个处世哲学在工作中很有用。

花克公司在费城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快完竣工时,一供应商突然声称不能按期供应,那就预示建筑工程延期,花克公司将承担巨额罚金。

于是派高伍先生去拔供应商这个狮子的胡须。

高伍先生一踏入这位供应商的办公室,就问道:“你知道你的姓氏在勃罗克林是独一无二的吗?”

对方惊异地回答不知道,但他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然后自豪谈了几分钟他家族史,等他说完。

高伍先生恭维他有如此大的工厂,并不断称赞工厂的构造系统。

午餐后,这位供应商说:“我自然知道你的来意,我想不到我们的聚会会这样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承诺回费城”,花克公司需要的材料会及时送了过去。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个人都喜欢别人恭维自己。”想说服他人,从真诚的赞许和欣赏开始。

当我们要与一个犯错的学生或家长沟通之前,不妨先找一找他的优点说一说,然后再切入正题,或许效果会好一些。

小许是个聪明伶俐的六年级男孩,但居家上课没少让妈妈伤心,每次上课提醒的名单中都有他的大名,妈妈接到老师打的电话,先来一句,“气死我了,真想揍他一顿!”

小许妈妈说的不是一时气话,而是内心已久的积怨。自从小许上网课,妈妈一边照顾生意,一边盯着他学习,一不留神他就玩网络游戏,她是又忙又生气。

一天,有两个女同学举报小许给别人发骚扰信息,还自鼓励其他同学打游戏,证据确凿,有聊天记录和视频,小许百口莫辩。

那天晚上,妈妈给了小许一顿结结实实地揍,并没收他的手机。妈妈通知老师“不让小许上课了,再也不管他了,让他自生自灭。”

妈妈下手很重,小许胳膊上的淤青一周都没消退。那么小许长记性了吗?一点也没有。

在小许看来,没有手机也不用上网课,这样的“好事”他求之不得。

接下来的几天,他去邻居家玩,还当了游戏“铁大哥”,半个小区的小朋友都知道他玩游戏厉害,一旦追随他的小粉丝遇困难,他是有求必应。

一周后,小许被邻居集体投诉,妈妈实在没办法,让老师支招。

老师说,“你做生意风生水起,别人为什么卖你的东西?你会赞美他人,抓住顾客消费心理。为什么不从寻找小许优点开始赞美他呢?”

从小许的优点就是游戏打得好,老师建议小许写一遍《游戏带给我的礼物》。写作文能避免挨打,小许随口答应了。

老师说他文章逻辑清楚,姐姐称赞他叙述有条理,小许说,只要妈妈不发飙,他愿意再写作文,并尝试学习其他科目。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夸”是真诚的赞美,是及时的鼓励,和孩子沟通更不能不吝啬赞美的语言。

沟通时,真诚的赞美是冬日暖阳,传递给对方信任加力量;真诚的赞美是娇艳玫瑰,赠予他人手留余香;真诚的赞美是智慧投资,合作共赢有希望。

沟通时勇敢承认“我错了”,补救裂痕。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与人沟通时难免犯错误,令对方不爽,但又想沟通成功,就勇敢地承认错误,尽可能地得到对方的谅解。

买活鱼的夫妇俩早早地来小镇上赶集,一开摊就有人问价,男人随口“4块5”,女人忙提醒他那是进货价,好歹第一位顾客没买只是路过。

夫妇两人把鱼的价格定位5块5,免得别人再问价格,干脆把价格写到牌子上,生意正红火时,第一位顾客又回来了,他大声嚷道,“你一会工夫买两个价,做生意真不地道。”

男人气愤:“4块5还赔钱,我没买过这个价格。”顾客也不是好惹的,“你是个男人就承认,否则就掀了你的牌子。”

都是三里五乡的谁怕谁呀,就在两个男人动手一刻,女人大喊一声:“你们都没错,是我错了,是我刚才说错了价格。大哥消消气,乡里乡亲的,白送你一条都没关系。”

两个男人一愣,异口同声,“不跟你一般见识”。一场风波戛然而止,夫妇继续照常卖鱼。

当我们有错的时候,要勇敢地承认,可以化解矛盾和危机。

当老师或家长在孩子面前做错了,勇敢地承认,未必会自降身价。

六年级轩豪的妈妈是个急脾气,看到儿子写作业磨叽大声提示,刚过10分钟发现孩子把数学本扔到一边,开画他喜欢的奥特曼。

妈妈急匆匆举起扫把“啪啪……”落在轩豪的头上,孩子边哭边说,“早就不想在这个家了”。他推开椅子骑上院子里的电动车去奶奶家了。

母子冷战几天后,妈妈到奶奶家,艰难地启齿说,“豪豪,妈妈打你不对,跟我回家吧!”令她意想不到是,儿子扑倒她怀里哭泣,低声说:“以后作业时不玩了”。

妈妈放下架子,迈出“我错了”这一步,补救了亲子关系,还赢得让孩子的尊重。

卡耐基说,果断诚恳地承认错误,这一举动不仅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比辩白自己更有趣。

沟通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自己有能力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我想帮助初三的小林,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林妈妈把中考看得异常重要,不想让小林把时间浪费在唱歌跳舞上。

一个周末,小林和同学在家里唱得正嗨,被下班回家的妈妈抓了个正着。妈妈盛怒之下摔了他的话筒,又去把接线拔下,这时她的双手被小林死死抓住动弹不得。

妈妈误认为儿子要打他。恰好这一幕被回来的爸爸撞见,夫妻二人狠狠揍了自己养的“白眼狼”。

小林在同学面前好丢脸,跑到奶奶家求助,婆媳关系本不融洽的两人大吵一架,小矛盾升级为家庭大战。

我接到小林的电话,试着和小林妈妈沟通,妈妈委屈地说我管不了;再试着和小林奶奶通话,老太太说起儿媳就大骂。

我的能力被掏空了,沟通还需要家庭教育知识,我能力不足,解决不了这种问题。

我彻悟“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即刻开始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沟通方面知识背景。

多渠道学习以填充我沟通的空白区域。以学生为支点,以沟通为杠杆,撬起师生家校共和谐的班级,当高效沟通散落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神奇效果不言而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