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庄》杂弹第八:《齐物论》的章旨与核心概念 1昨夜重读《庄子﹒

 新用户15472188 2023-01-27 发布于广东
读《庄》杂弹第八:《齐物论》的章旨与核心概念

1
昨夜重读《庄子﹒齐物论》,以陈鼓应所著《庄子今注今译》为底本,杂参俗本。陈著历时7年,后几经修订再版,2008年中华书局之再版是作者最满意的版本。此书校勘、训诂、章句都堪称上佳,还遴选历代名贤的集解和当代庄学研究大家的评述,也有自己的研究意见。读此书眼界便上一层,学养便进益一层,方知读书问学需要访名师,求正宗,所谓学海朝宗是也。古人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味甚是!读书一道,一味独参必入野狐禅;学非正宗,旁门左道,易流于邪僻。深感好书如醇酒,滋味绵长,愈品愈香;如佳人,姗姗可人,越看越爱。庄生的妙文配上陈氏的注译,堪称二绝。
2
旧读《庄子》只见故事血肉,未见骨干,今见骨干,或未见精髓。 每一读之,无不叹服庄子的绝伦文才、惊为天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绵密的哲思。两千年前竟然有着如此博大精深、诙诡奇谲、泽被后世的原创思想,轴心时代的那些像庄子一样的思想家们简直是令人惊异的神迹!
3
《齐物论》包括齐、物论(人、物之论齐同观)、齐物、论(申论万物平等观),凌轹百家,独标齐说,旨在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内容及其价值。从个体生命意义来讲要去除“成心”,打破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从文化意义来讲,庄子的相对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宽容、吸纳、和同思想,不同于西方以基督教一神论宗教思想为基础的西方哲学,西方这种强调绝对真理、自我中心主义思想隐含暴力的必然,它对异质文化很难以认同,行动上往往采取打压、征服。庄子的齐物论摒弃二元对立,主客分离,人我疏隔,这为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的文化碰撞提供了解决思路。当今的时代,各种文明互相碰撞、交流,只有融进庄子的齐同思想,打破各个文明的自我中心论,共融共进,才能创造出全新的世界文明和世界新秩序,否则世界将面临的是黑暗与崩溃,倒退与战乱。
4
《齐物论》提出了庄子的很多重要概念,甚至是核心概念。
1) 真君/真宰(即是“吾丧我”之“吾”)
2) 丧我。3) 成心。4) 两行。5) 以明
6) 物化。7) 道枢。
8) 寓诸庸(庸,通“用”,寓诸庸,指不重是非彼此的区判,而重各自的功用和独特价值。其理论模型的概念关系大致如下:“真君”是一切的根源、道本体和万物主宰,“成心”是现象论和对世人心理现象、行为现象的病理分析,“丧我”是目标精神境界,“两行”是认知论模式,“以明”(即以明静之本心)和“寓诸庸”是方法论,“道枢”和“物化”是道本体的在现象世界的体现和运行。《齐物论》也涉及到了很多哲学命题:宇宙的起始论,认知论,名言与实存,主、客二元同一。其中很多洞察知见异常深刻,出语便成经典,为万世不刊之论。有些地方也颇为烧脑,幸好有历代先哲和时贤的注解可以参酌,此处对陈鼓应先生表示特别的感佩与敬意。庄子的相对论不是要混淆和抹除世界的差异性,而是要在哲学上和心灵里求得精神的悠游,让人们精神上培养出一种对现象世界的超然态度而非凝滞于物质世界的泥潭,不要让人类的认知障碍和物欲丧失了自性本真和精神自由。那些简单套用西方哲学术语的庸俗哲学论者,将庄子的思想指斥为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是哲学森林的滥伐者,是没有真正体味和读懂庄子的哲学思想的。
5
《庄子》行文汪洋恣肆,看似天马行空,其实有着内在的逻辑思路和文字肌理。《齐物论》的结构安排也是如此,以下是陈鼓应先生的解析可为参考。
全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劈头提示“吾丧我”的境界,“丧我”即去除“成心”(成见)、扬弃我执、打破自我中心。接着写“三籁”,述自然的音响。第二章,评“百家争鸣”——学派间的争论,以至众人役役,迷失自我。第三章,指出学派辩论、人物争论,乃由“成心”作祟,因此产生种种主观的是非争执、意气之见,因而提出“以明”的认识方法。并申论事物的相对性与流变性,以及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与流变性,因而提出“照之与天”的认识态度。第四章,归结到“道通为一”;各家各派所见,不是宇宙之全,不是物如之真,只是主观给予外界的偏见。再提出“以明”的认识方法。第五章,再度申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第六章,例举三个寓言故事,引申前义。第一个故事“尧问舜”一段,写自我中心之排他性与开放心灵之涵容性的不同。第二个故事“啮缺问乎王倪”一段,提出“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标准”,申说价值标准不定于一处,并指出人群习于“人类自我中心”之非。第三个故事“瞿鹊子问乎长梧”一段,描述体道之士的死生一如观及其精神境界。篇末第七章,例举两则寓言“罔两问景”一段,喻“无待”之旨。“庄周梦胡蝶”一段,写“物化”之旨。
6
人生不要被物欲矮化,心灵不要被语言异化,思想不要被成见固化。今天读庄,不仅可体察个体生命的意义,追寻自由的真谛,更为我们找到一把解开全球化时代所提出的文明命题的精神钥匙。庄子既是古典的,也是维新的;既是古老的,又是前瞻的;既是精神的,又是现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