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篇 二、在维也纳苦学

 仁贵生 2023-01-27 发布于江西

生活困苦的人,说他们只要足以维持生活,则为德意志人或非德意志人都是一样的,中产阶级听见了这种话不是要勃然大怒吗?

他们对于这种“民族自尊心”的缺乏,一定要大声斥责,表现出他们憎恶的意思。

为什么中产阶级有比较优的情绪?真正能够返躬自问的竟有几人?

能够了解在祖国民族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之中,有许多伟大的成就,使他们成为得天独厚的民族中的分子,又有几人?

能够明白祖国的先荣,在于祖国各方面的伟绩的,又有几人?

到了此刻,以前我所不知的事,便完全懂了。

欲使民众“民族化,”须得先造成健全的社会环境,然后再教育个人,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欲使知道祖国在文化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的种种伟绩而自幸为此民族的。非成教育入手不可。

一个人必须为他所爱的而奋斗,而所爱的也必须为他所敬,然而不是他明白了解的东西,那又何能对他发生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