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系列」《论语》(学而篇)(2)

 liuhuirong 2023-01-27 发布于湖北

文(1.2)

重点字:“本”

简意:本源、根基、初心、原点、来时的路、从小养成的习惯等,都是创立出自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的基底,好比一座房子只因拥有最初地一块砖、一片瓦,才能在此基础上累木,最终成为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也好比人类内心深处的灵识,知己根,知己本,才能走出坚实的每一步,走向人生的彼岸。

深意:不用害怕被社会同化,我们拥有不同的本源,不同的根基,不同的初心,不同的来时的路,不同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但是,我们拥有共同地种族身份——人类),这些东西都是日后走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只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文(1.4)

延:吾日三省吾身地内涵可以更换或是扩充,就看自己想要去往哪一方面。“省”是一个过渡的阶段:省前(过去)则是回顾过往,重新思考,当下的自己是否是前些阵子(那时候)所憧憬的(自己的)样子;省后(未来)则是盼望与希冀,为即将起行的自己确立方向、节点与目标。

换:过去、现在、未来是串联在一起的完整的人生,缺一不可。

文(1.7)

重点字:“贤”、“父母”、“君”、“朋友”

“易色(对妻子重品德而轻姿色)”、“竭其力”、“致其身”、“言而有信”。

简意:即,对于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做法,且符合君子的行径。

深意:以上所举地例子,即人们合乎道德的日常行为准则规范(在儒家“五常”中称之为“义”),不再在满嘴仁义道德,而是真正地以实力扩充“义”的内涵,提升道德水准,告诉人类什么是义或怎样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对妻子重品德而轻姿色、对父母不余遗力的侍奉、对贤者尽心学习、对朋友言而有信等等)。然而,必经这些都是古时的标准,有些并不能被运用在今日之时,所以,为了完善人们合乎道德地行为准则规范,还得靠现下真正的人们共同填补与扩充。

文(1.9)

提:祭祀文化于华夏民族最大的意义(亦是传承意义)所在:生生不息(人类)、延绵不断(自然)、永垂不朽(精神)。

文(1.10)

点:(牵涉政治)

提:若要换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必须付出自己的真心(若自己的真心时常能够被运用到生活中来,心灵就会慢慢变成傍身的德行——外在气质、内在修养——以心养行(性))。

文(1.12)

深意:不同的理念在于不同的场合、情境下所能产生的影响不同,若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增添或者减少其中的用度,使其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和——和为贵。

文(1.13)

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前五者为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后五者为遵守道德准则后所诞生的心性与修养(且后五者需要在“中和”的前提下使用)。

提:

信近于义(义为宜之意):不足义(宜)则无人信,然无人践行;而过义(宜),反则成为受者全盘接纳之意,若不通过筛选与鉴别(则义即消失),最终使得该做的不该做的都一起做了,只会让一切变得糊里糊涂。

简意:不讲信用则无人听任;过于信用则听者依赖。

恭近于礼:不足礼(恭)则不恭,自取其辱;过于礼(恭)则谄,亦自讨没趣。

不失其亲:若用家族谱系图来论更好理解(谱系构造图)。在一个谱系构造图中,的确只能看到亲属身份关系(联),但若是在每个身份承载(谱系中)者身上都拥有着可亲的品德(质),则:其一、整个谱系图的存在是可以成为引领社会的存在的;其二、可以成为其他家族谱系的榜样;其三、若外在身份(本身并不属此家族谱系的人)想要成为此家族谱系中的一员的话,是可以通过婚姻(因)的方法进入其中的,让自己成为可亲的人(谱系),且为拥有可亲品质的家族延续香火,把优良的血脉传承下来,成为后世人类共同效仿的榜样(在有的译文版本中,这句话中的“因”通“姻”)。

另:因为只涉及到“五常”、“五德”的其中几个,所以无法直观的看出其中更深的内涵,若想要有所研究,可以自行搜索“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百度百科。

文(1.15)

简意:贫穷与富贵是人们所拥有的不同状态而已(并非与生俱来,或必须成为人格、心性的一部分)。若是在这不同的状态下,拥有相同的对待人格与心性地正确实践方式,那么这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能够以人类的身份生活下去。

深意:贫富只是相反相成(中和)地其中一个例子,依旧还是要人们走在一条中道上,不足则可能走不上这条道,而若是太过则有可能掉落万丈深渊。所以,对于自己的天赋、能力、学识、经验等都必须被自己安排在一定的可掌控、调度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时时看得见自己的一切。

UHtrW�\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