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系列」《论语》(学而篇)

 liuhuirong 2023-01-27 发布于湖北

前言:《论语》(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文(1.1):

重点字:“悦”、“乐”、“不愠”。

深意:

①、真正的学习一种知识,不是学懂或是学透就算结束了,而是能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段对同一种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看法(不仅可以测验自己的阅历水平,还能不忘却某种人类所必须的精神实质,就像每天都需要补充的食物营养一样)。简言之,即,学无止境。

②、从远地来的在同一师门受学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定然在分别的这些时间段里学到了一些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而在这段时间里,自己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学到了自己身边的知识),刚好能在这机缘巧合之下(见面),相互分享,共同进步,增长双方所未触及的知识领域,使得自身与他人的学识更加完善。简言之,即,没有层级、身份差距的教学相长。

③、(在②中所代指的“朋”,即同一师门受学者)。然而,知识学问(派)本有很多,且其中不乏(拥有)完全相反的知识理论基础所构筑起来的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知识犹如不同的行业一样——隔行如隔山——诸子百家的思想等)。但是,诸多思想都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与希望而创立的,即使,不同学派无法知晓、懂得其他学派的知识内涵,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恼怒的(不愠)。简言之,真正的学习要有广阔的胸怀,博采众长。

简意:

①、寻找自己应该学的东西,时常记录自己在不同情境下对他们的崭新的理解与看法。

②、时常有机会寻找拥有共同“出身”的朋友,与之交谈,相互成长。

③、只要是对人类有正面意义的学问,不要因为自身主观的不适与客观的理由而拒之门外。若能勇敢的面对,你会发现人类时常在学习过程中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总:对学问抱有的正确态度,能够使你真正地叩开知识的大门,你也终将在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成谶中,生活的充实、美好。

文(1.3)

大意:即,判断巧言令色之人而远离,不让自己染上巧言令色的恶劣习气。

判断:巧言与令色时常同时出现,区别于正常的语气、语调以及正常的表情、表现。若无法判断,说明一个人接触到的正直的人太少,或没有接触过正直的人。

自身:若使得自身不染上巧言令色的恶劣习气,即需要学习“鲜矣仁”中的“仁”,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文(1.5)(涉及政治)

文(1.6)

重点字:“孝”、“悌”、“谨”、“信”、“爱”、“亲仁”,都是人们日常需要做到的事情。

深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后者: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没有准则作为处理万事的基底,不仅学文无用,甚至可能会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恶事上面(学习知识之前,先学心)。

文(1.8)

重点字:“重”、“威”;“忠”、“信”。

深意:

①、不重则不威。即,自身对待万事万物本就随意、放任,更无须要求他人在呵护尊严的前提下与你交往。若是拿学习来说,对待学习过于随意、放任,则无法拥有良好的学习、记忆习惯,更别说所学的东西能成为傍身之物。简言之,对待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成败。

②、无友不如己者,即不与不以忠信作为处世为人、待人接物准则的人交朋友。简言之,保证了自身社交圈的纯粹(都是忠信两全的朋友)。

③、交往的都是忠信两全的朋友,甚至有的人比自身所讲求的更为精进,而自身在与他们的比较过程中,有时在某些方面会有很明显的不足(并不是错误、过失),若是如此,就不要害怕向他们虚心求教。

提:若找不到忠信两全的朋友,也至少得找一些拥有其中一种特性的人做朋友,若依旧没有,请勿将就。与不同于自己的人交友,总有一天,自身身上的优良品质会被消磨殆尽。

文(1.11)

重点字:“志”、“行”

深意:(原意:儿子在父亲生前与生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完全对的上号,可以说是尽孝了)注:生前之志与生后之行需要同等。父亲在世时,苦于父亲的压力而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在父亲去世后,因为父亲的离去而没有束缚,从而做回自己原先想做的事(生前一套、生后一套)【古人较为看重家学渊源(传承),且所传承之物大多符合人伦天理(子孙后代照着前人的步伐传承即可,若是不传承或是走别路,一般都指代歪路),若下一代没有真正的传承意愿,不仅是不孝,更是一种数典忘祖的不忠,不忠不孝在古时,是无法在世间每一个角落生存的】。简言之:其一、做人不能忘本;其二、做人必须知(言)行合一。

文(1.14)

简意:

其一、物质需求并非主要需求(对于真正的人类而言)。

其二、勤奋、明敏(做事);严谨、慎重(说话)。

其三、与同道或上道者共同探讨时下生活中的是非对错,对自身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深意:

其一、欲求(食、居)与付出(事、言)对于君子而言是把后者做到极致——让自己的言行更符合一个人类的标准,从而才能在人道中以人类的身份活下去。

其二、无时无刻需要归正的是自身的是非对错观(不仅是人之三观的基础,也是体现自身认知与稳固对于人类社会立场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确定人生目标与方向的先决条件)。

文(1.16)

换言之,若这个世界因为文化、语言、习惯的不同(种族之间)而无法相互理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世界立场);若这个社会因为准则、心性、品行的不同(人类之间)而无法相互理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人文社会立场);若这个家庭,因为思想、行为、立场的不同(家庭成员之间)而无法相互理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家庭立场);若个人无法适应时代、潮流、人心的变迁(不同)而无法理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个人立场)。

p�\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