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0日,是新中国开始的起点,自此之后,中华民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然而与此同时,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越南,却仍然承受着法国帝国主义的压榨和欺凌。 为了解决越南的危机、顺利实现越南民族的解放,当时越南的领导人胡志明来到我国境内,前往北京拜访了毛主席,希望新中国能够帮助越南走向独立。 对于胡志明的请求,毛主席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在胡志明回国后不久,新中国就为越南提供了训练有素的军队和武器弹药支持。不过,刘少奇和朱德等领袖都认为,仅仅给越南派去一个军事顾问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再派去一个高级指挥员。 对于这一点,毛主席也十分认同。但至于高级指挥员的人选,他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对于这个问题,朱老总推荐林彪前往。不过在毛主席看来,他确实有着极为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但与此同时也十分强势。倘若派他去越南当高级指挥员,恐怕胡志明是没有办法镇住他。 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周恩来总理提出应当让陈赓大将担任这一人选。陈庚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并且是有名的文武全才。在参与一线作战之前,他还曾经是一名特科工作人员。从1931年开始,他就先后担任了多个战场的指挥员,立下赫赫功勋。 在陈毅元帅看来,陈赓是足以与粟裕相提并论的。除此之外,就个人的指挥作战风格来看,陈赓将军的突出特色就是机动灵活,从不打死仗,并且十分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来歼灭敌人。几位领导人一致认为,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作战风格,陈赓都是最适合的人选。 就这样,1950年7月7日,陈赓在一行人的护送之下乘火车前往越南。在到达越南之后,他受到了胡志明武元甲等人的热烈欢迎。不过陈赓可没有时间来享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热情好客,经过一番简单的休整之后,他就召开了相关会议,充分了解到了越南当地的作战局势和作战环境等。 经过一番调查,陈赓得知越南曾经在高平的南山地区设置了兵工厂。法军曾多次企图攻占兵工厂,但却因为越南军队的拼死而未能得逞。越南军队的抵抗力量,实际上只有整个兵工厂的工人和一个步兵营。 通过这些战况,陈赓也大概了解到了法国军队的实力,远不如他所想象得那么强悍。因此对于越南独立的胜利,他也变得更有信心了。 针对于越南战况局势和当地的环境,陈赓提出了一个精妙的作战计划。当时想要一举攻下高平是十分困难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是如果先攻打守备薄弱的东溪,一旦占领了东溪,整个战争的局势就都十分明朗了。到时候,高平也就不在话下。 之所以选择先攻打东溪,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东溪敌军守备薄弱,越南军队有足够的把握攻克。二则是由于东溪与高平之间的联络,一旦占领东溪就可以肢解敌人的防御部署。如此一来,在后续攻打高平的时候,就可以省力很多。 不过对于陈赓的作战部署,武元甲等人都一知半解,还在担忧这位中国来的土顾问能否带自己打胜仗。 其实早在一开始,胡志明想要向莫斯科的斯大林求援,但最终却惨遭拒绝。无奈之下,胡志明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向中国寻求帮助,也正是因此,越南的将领们才会对陈赓的战略部署表示怀疑。 不过,虽然武元甲等人没有看懂,但毛主席却是支持的。在得知陈赓的战略部署之后,他很快就表示,组织非常同意陈赓的作战计划,不过当时的他们还需要在思想上做好连续作战的准备,到时候一旦顺利攻下东溪,就可以加紧对敌军的追击,一鼓作气拿下高平。 在9月16日当天,越南军队率先发,横扫了东溪北部和西北部的突围据点,迅速攻占主阵地。不过在作战过程当中还是出现了意外,第209团在攻击的过程中与前线指挥部失去了联系。由于两路主攻部队步调不一致的缘故,总攻一直被推到了黄昏时分才得以进行。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半夜12点,却始终没有办法接近敌人的核心。对于这样的局势,陈赓表示十分疑惑。按照他以往的指挥作战经验来看,7000将士攻打只有400守军的东溪,应当是手擒擒来的事情啊!那么,这一场战争又为何会延续如此之久呢? 后来陈赓亲自去了一线战场,这才发现原来是越军的将士们不肯身先士卒,这才导致整个军队都迟迟不肯前进。经过陈赓一番教育,越军的将领们这才壮了壮士气,然而没过多久,武元甲便致电陈赓,想要将部队撤退回来进行原地休整。 听到武元甲这么说之后,陈赓气不打一处来。7000人打400法军,他们难道打不过?他问这场仗还打不打了,要是再这样,自己就走了!眼见着陈赓发了怒,武元甲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配合指挥继续作战。 在越南将士和中国将士们的合力之下,东溪的法军最终全线崩溃。法军指挥官勒巴热在步步紧逼的越南军队面前退无可退,最终只能选择投降。在战争胜利之后,很多越南将领都对之前的行为向陈赓表示了歉意,夸赞他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将军! 陈赓之所以能带领着越南军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是集中了越南的优势兵力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是陈赓的作战风格,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活的灵魂。在他的指挥下,弱小的越南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法帝主义,取得前所未有的空前胜利。1954年,法国殖民者彻底退出印度支那,结束了其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