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纳堂藏定窑瓷器14件

 荣纳堂 2023-01-27 发布于天津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 荣纳堂藏北宋定窑白釉凤首花口瓶














▼ 荣纳堂藏宋代定窑官字款紫金釉双系花口瓶












▼ 荣纳堂藏北宋定窑易定款白釉刻花缠枝花卉纹长颈瓶

器形精美,稀有难觅。口、肩、足处各环绕堆塑一圈莲瓣纹,颈部饰弦纹,腹部刻缠枝花卉纹,足心刻行书“易定”款。










北宋朝廷内忧外患,时政不稳。为了稳定民心,朝廷在定窑订烧“易定”款瓷器,用于赏赐文武官员。意在示意文武官员、天下百姓“外来入侵之敌、平定天下之乱”的事情易定。北宋朝廷的赏赐政策,从宋仁宗时代开始,延续至宋徽宗时代。

北宋宫廷用瓷有定窑、官窑、汝窑。目前史料考证,能明确宫廷用瓷的唯有定窑“易定”款瓷器,其它名窑瓷器是在精品中挑选出的贡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中国古瓷鉴藏与投资全集》第115页,图18-3著录的宋代定窑长颈瓶。与荣纳堂收藏的这件几乎相同(见下图),无论是器型、纹饰、尺寸、重量、沁色各方面无异。确切判定就是一件,还是相同的两件,已无法提供证据。






▼ 荣纳堂藏北宋定窑白釉易定款刻牡丹纹盘口瓶











▼ 荣纳堂藏北宋定窑白釉凤穿牡丹纹印花盘






▼ 荣纳堂藏五代北宋定窑黑釉铁锈花净瓶(又名军持)

净瓶,又称军持。有高低两个口,一大一小,一个用来出水,一个用来进水。净瓶是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用以盛水饮用或盥洗,后来慢慢变成宗教的供奉器具。比丘是僧侣的梵文谐音,军持是净瓶的梵文谐音,和军队没有任何关系。

古籍记载使用方法:“其作瓶法,盖须连口,顶出尖台,可高两指,上通小穴,粗如铜箸,饮水可在此中。旁边则别开圆孔,拥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钱许。添水宜于此处,可受二三升,小成无用。斯之二穴,恐虫尘入,或可著盖,或以竹木,或将布叶而裹塞之。”上部如铜箸粗细的小口是出水口,肩部的口为进水口。

军持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唐代最盛。宋代以定窑出品最多,元明清时大量出口。器型特征长颈,颈上突出一圆形宽檐,肩部置一进水口。早期腹圆。宋代腹部拉长,其余与唐代区别不大。元明清特征,器体较矮,腹部扁圆,颈短粗。


铁锈花是宋代定窑创烧的一种黑色釉。铁锈花釉与黑定天目釉相同,都是铁黑系统一种,由于铁锈花含氧化铁较高,其颜色用还原焰烧成时为暗黑偏绿,用氧化焰烧成则偏赤褐色,倘如止火后缓慢冷却,会析出较大的晶体,如北方寒冬之窗花,美丽雅致。

此器断代为五代北宋时期,是因为其器型圆腹,稍有拉长,有唐代遗风。足宽规整,底足有挖足后形成的乳突,足底特征具有五代风格。铁锈花又是宋代定窑创烧,花型如北方寒冬之窗花,美丽雅致。依据以上特征,断代为北宋早期近五代的器物,应属准确。









▼ 荣纳堂藏辽代定窑镂空雕缠枝牡丹贴花双龙纹瓷枕








▼ 荣纳堂藏宋代定窑划花双蝙蝠纹折腰盘



▼ 荣纳堂藏宋代定窑白釉刻花瓷枕









▼ 荣纳堂藏北宋定窑黑釉鸟食罐一对






▼ 荣纳堂藏北宋定窑白釉刻莲瓣纹瓶





▼ 荣纳堂藏北宋定窑柿釉(紫金釉)罐




▼ 荣纳堂藏宋代定窑缠枝牡丹纹印花粉盒(粉定)






▼ 荣纳堂藏宋代定窑缠枝菊纹印花粉盒(粉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