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公示,信息量巨大

 砺剑石 2023-01-27 发布于北京

(内容较长,根据章节按需阅读)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二绿地区)是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新城之间,以及新城与新城之间的绿色生态空间。高质量推动二绿地区减量提质发展,关乎国家和首都形象,关乎城市品质,关乎民生福祉。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 2035年)》的战略部署,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规划草案提出,到2035年,二绿地区建成世界级郊野公园环,规划九个郊野公园群,打造百个郊野公园,形成“一环九群百园”的公园图景。


1

规划范围


整体形成联系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和六环路外生态空间的九个楔形绿色空间,环跨了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大兴区、顺义区、昌平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约910平方公里

——朝阳区涉及崔各庄乡、黑庄户乡、金盏乡、孙河乡、东坝乡、豆各庄乡、管庄乡、将台乡、十八里店乡等。

——海淀区涉及上庄镇、苏家坨镇、温泉镇、西北旺镇、香山街道、四季青镇等。

——丰台区涉及北宫镇、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王佐镇、宛平街道等。

——石景山区涉及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五里坨街道等。

——大兴区涉及北臧村镇、观音寺街道、黄村镇、青云店镇、天宫院街道、西红门镇等。

——昌平区涉及百善镇、北七家镇、回龙观街道、马池口镇、南邵镇、沙河地区、小汤山镇、阳坊镇、东小口地区等。

——门头沟区涉及军庄镇、龙泉镇等。

——房山区涉及拱辰街道、良乡镇、青龙湖镇、西潞街道、阎村镇、长阳镇等。

——通州区涉及北苑街道、梨园地区、宋庄镇、台湖镇、永顺地区、张家湾镇、杨庄街道等。

——顺义区涉及高丽营镇、后沙峪镇、李桥镇、天竺镇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及亦庄地区、瀛海镇、旧宫镇等。


图片

图片

2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二绿地区的战略定位为大国首都绿色发展新高地京津冀生态安全韧性屏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交会所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到2025年,二绿地区拱卫京城的“九楔”廊道更加巩固,城乡建设用地稳步减量;到2035年,二绿地区建成世界级郊野公园环,“大城市病”得到持续治理,实现“建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

3

总体格局

统筹二绿地区与新城地区的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构建“一环、三湾、六廊、百园”的空间格局。其中,“一环”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环,为首都城市建设镶上标志性“绿边”;“三湾”是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发展的示范湾,形成绿色田园、美丽乡村、现代城镇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六廊”是六条(永定河、凉水河、北沙河、南沙河、温榆河、蔺沟河)与新城融合发展的蓝绿生态廊道,加强“生态+”融合发展“百园”是环绕二绿地区的百个郊野公园,围绕九个楔形绿地,打造连片成网、各具特色的公园群。


图片

二绿地区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禁止以设施农用地为名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休闲旅游等设施。


4

建设宜居宜业的田园特色镇村

规划草案提出,要紧密环绕首都功能核心区,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多个圈层出发,形成十个功能新、业态新、风貌新的二绿地区“田园特色城镇”

其中,中心城区,以大尺度生态绿化为本底,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在朝阳区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打造绿色空间服务保障国际交往功能提升的生态名片,在海淀区统筹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推动生态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在丰台区紧扣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推动长辛店镇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在石景山区加强浅山区生态保护并推动文化旅游建设。

多点新城地区,着力加强统筹二绿地区和新城、产业园区的共建共享,在大兴区突出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创新集体产业用地承载高精尖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式,在顺义区聚焦高丽营镇积极打造以绿色生态为底、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昌平区聚焦小汤山镇做好未来科学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与融合,在房山区统筹永定河滨水空间提升、重大项目落地强化长阳镇的国际消费服务功能,在门头沟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培育军庄镇的旅游休闲功能。

图片

图片

聚焦重点区域,城乡产业应当融合互补,加强衔接。规划草案提出,重点好“生态”文章,在科技服务、文化赋能、新业态培育等方面打好组合拳,促进京郊农业多元功能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高效发展,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例如,依托河湖水系、郊野风光等资源,形成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和休闲乡村,吸引更多市民享受郊野风光;围绕浅山区丰富地形,打造户外体育运动品牌,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科技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激活城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城乡共治层面,规划草案提出,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自愿退出、跨区域置换的机制;探索研究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通过自建或联营、入股等方式建设运营。

5

打造绿色活力的九大功能单元

“一城一绿楔”打造新城与绿色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九大产业功能单元,依托城市的科创研发、高端智造、临空经济、文创艺术等功能塑造单元特色,突出郊野地区生态资源禀赋,注入服务于周边市民及创新人群的休闲配套设施,促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以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为依托,全面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片

图片

“生态+文旅产业”单元

西部重点打造“生态+文旅产业”单元,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与历史、文化、艺术相融合,开发低碳绿色的文旅产品,展现西部浓郁的人文气息。保护景区的自然景观,新建设施尽量采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石材、木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拓展自然趣味的人文活动空间,丰富人文景点、自然教育服务站,增设低碳环保的体验游线,采取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绿色游览方式,使市民充分享受自然人文活力。

 “生态+科创服务”单元

西北部结合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重点打造“生态+科创产服务”单元,强化“科创中国”主题,促进环境生态与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的深度融合,以丰富的公园绿地为本底,打造产业资源集聚平台与价值创造平台。统筹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与科创要素聚集优势,以推动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建设生态化、多元化的服务设施,完善运营高效、使用便捷的高品质服务空间,形成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特色产业集群,营造科技创新、活力高效、生态环保的空间环境。

“生态+科教服务”单元

北部结合生命科学园、沙河高教园等重点打造“生态+科教服务”单元,贯彻开放融合、绿色创新的发展思路,将生态本底和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建设产、教、城、景相生相融的生态科教发展关键区域。打造高品质新兴科创业态、未来教育平台与休闲服务业态,推进地区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存量空间优化提升、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营建绿色开放、个性多元、自然野趣的科教服务环境,实现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发展愿景。

“生态+科技服务”单元

东北部结合未来科学城、中关村朝阳园、金马工业园等重点打造“生态+科技服务”单元,坚持绿色科技发展方向,突出创新融合,有序扩大创新网络,提升创新规模与成效。完善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配套,全方位配套生产生活服务链,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打造信息化、智慧化的产业创新环境,运用 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化办公空间和产业服务空间,形成产业创新沃土。

“生态+临空经济”单元

东部结合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运河商务区、宋庄艺术创意小城镇等重点打造“生态+临空经济”单元,发展临空型创新产业,注重绿色低碳、开放创新,构建集群发展生态圈、协同创新生态圈、智能共享生态圈、应用服务生态圈等,探索绿色低碳与智能化发展综合解决方案,打造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临空产业典范。坚持绿色发展,锚定“双碳”目标,引导园区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打造生态化产业基地。提升机场周边地区的整体绿视率,加强第五立面的绿化建设,打造三维立体式生态绿化系统。

 “生态+文创产业”单元

东南部结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中关村朝阳园、台湖演艺文化小城镇等重点打造“生态+文创产业”单元,整合工业、文化、历史和艺术等资源,将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艺术教育结合,打造多元融合的文创服务,营造稀缺的消费和社交场景。保护和利用工业文化遗产,留住厚重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创赋能推动城市更新,做到强本色、有特色。统筹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提升文化服务的体验性,通过主题线路设计、沉浸式演出项目、体验式文娱活动等,让文化成为造福民生的活性资源。

“生态+绿色智造”单元

南部结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生态+智造产业”单元,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营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与产业服务配套。依托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形成以产学研为引领,绿色宜人、创新时尚的绿色智造区,引入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生态伙伴资源,探索开放共享、智慧绿色的智造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的产业生态圈。塑造园林式产业空间环境,推动现代办公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营造自然舒适的办公环境。

 “生态+产学共建”单元

西南部结合良乡大学城、中关村丰台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重点打造“生态+产学共建”单元,以永定河为生态本底,统筹水域周边环境整治和产业场景创新结合,打造高品质产学共建的发展环境,积极承接首都高端产业和人才转移,发展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智慧的云端集群、便利的多维交通、立体的社交体系、24小时多元生活场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围绕本单元的产业特点,在大数据应用、教育培训等领域,塑造特色发展新动能。

 “生态+运动观光”单元

西南部结合中关村丰台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打造“生态+运动观光”单元,延续自然、古朴、野趣的本底基调,保护山林坡地、河湖水岸、沼泽湿地和林地植被等丰富自然景观,突出生态涵养、休闲娱乐、科普展示、户外运动功能。以郊野风光和文化韵味的融合为脉络,统筹周边乡村改造提质,完善市民跑步、骑行、垂钓、健身等亲近自然的观光路线和游憩场所,打造承载都市居民乡愁的摇篮。


6

打造宜居宜业的四类绿色生活场景

打造“生态+生活”的四类绿色生活场景,以九个楔形绿色空间为载体,融合城市高品质生活需求,精准服务各类居民的需求,营造多样化的活力空间,激活绿色生活新形态,规划形成“生态+”绿色生活人文活力山野休闲滨水体验四类绿色消费场景。

图片

图片


 “生态+绿色生活”场景

实现市民日常生活与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建设温榆河滨水地区和南中轴地区两个“生态+绿色生活”示范场景。在温榆河及周边绿地,以蓝绿廊道为脉络,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营造郊野露营、慢行游憩、水岸垂钓等生态游憩场所,植入智慧科技的便民设施,设置丰富有趣的眺望场地,打造智慧绿色的滨水生活示范区。在南中轴地区及周边绿地,恢复南苑历史格局,以南海子公园群为绿心,通过农田肌理优化、林田斑块穿插等,丰富田园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提供亲近乡野、体验农事的场地,置入健康、健身、智能配送等便捷城市生活服务,打造生态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生活场景。

“生态+人文活力”场景

融合文化艺术和生态空间,整合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在生态游憩场所中营造多元、个性的文化活动,打造多个“生态+人文活力”示范场景。在小西山及周边绿地,围绕历史底蕴深厚的自然风景区,在山景风光、历史景观、园林景致中培育多元户外体验消费,引入森林康养、山地健身等功能,营造文化韵味浓厚的绿色生活。在城市副中心南北两侧的楔形绿地,将演艺活动、文艺活动与绿色空间深度融合,增加创意工坊、星空观测、艺术沙龙等创意活动,打造森林音乐会、草地露营等场景,展现独特的生态演艺特色,为市民提供自然野趣、富有创意的艺术体验。

“生态+山野休闲”场景

保护原生的山野景致,融合生态文旅资源,建设生态化、公园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塑造独具特色的度假体验,打造浅山地区“生态+度假体验”示范场景。在青龙湖及周边浅山地区,以生态保育和文脉保护为前提,发挥山林、温泉、森林等山野资源优势,整合旅游乡村、郊野公园、旅游度假区等休闲资源,完善安全舒适的慢行郊游路线,营造轻松自然、富有野趣的休闲消费场所。

 “生态+滨水体验”场景

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为前提,在郊野观光的基础上,依托自然资源逐步拓展参与性、体验性活动,打造沙河水库滨水地区和永定河滨水地区两个“生态+休闲体验”示范场景。在沙河水库及周边绿地,保护原生水网肌理,修复连续滨河林带,织布连贯的慢行网络,引入湿地观光、观鸟塔台等节点,强化滨水休闲特色,植入绿色科技的便民设施,打造兼具生态涵养、运动休闲、科普展示的滨水休闲活力场景。在永定河及周边绿地,以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为基础,串联生态驳岸、亲水栈道、水鸟栖息地等景观节点,丰富生态休闲服务功能,打造生动野趣的滨水休闲岸线,营造和谐活力的湿地休闲图景。

7

“九群百园”的公园体系

以国家植物园为最高级别,二绿地区要统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滨河公园等各类公园,规划九个郊野公园群,打造百个郊野公园。有条件的公园实行分区管理,划定限制保育区、限制活动区等,降低人为活动对重要生态区域的干扰。

根据规划草案,九个郊野公园群包括西山森林公园群翠湖湿地公园群沙河湿地公园群温榆河公园群东郊森林公园群台湖森林公园群南中轴森林公园群永定河公园群千灵山森林公园群等。

图片

图片


加强大尺度绿色开敞空间建设,重点完善沙河温榆河东郊台湖四个结构性公园,提高郊野公园服务品质,串联内外慢行绿道,完善露营空间和游憩场地,丰富绿色生活新场景。

具体来看,温榆河流域北部重点补足休闲空间,打造绿色消费场所,融入亲子、科普、休闲功能;整治提升温榆河南岸滨河生态环境,推进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的有机更新,推动闲置宅基地利用,提升现代休闲农业品质。围绕沙河水库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和岸边湿地修复,预留生物迁徙通道, 打造鸟类栖息地。保护与提升翠湖湿地公园的环境品质,结合南沙河环境整治,整体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二绿地区还将推动滨河地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与拆违,构建连续滨河生态廊道,建设联通温榆河两岸的游憩绿道,串联温榆河码头、万福宫道观、巩华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等文化景观节点。


8

加强绿道、蓝网、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二绿地区是中心城区连接新城、新城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必经之地,是构建完善通畅的全市交通系统网络的重要保障空间。应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区域统筹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城际和市郊铁路网络布局和轨道交通布局,加强新城之间的公共交通网建设,强化“毛细血管”交通网络连接。预留干线公路用地,满足公路安全保护要求。


图片

图片

提升郊野公园可达性,形成郊野公园“快进漫游”游览交通系统。通过高快速路及主干路、一级公路等干线道路系统实现公园的快速可达,将公园周边的低等级道路和公园内部道路打造为景观友好型道路,实现公园的悠闲舒缓的游览道路。落实全市轨道交通站场和公交场站布局规划及用地,保障二绿地区的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合理布局停车场实现快慢交通系统、内外交通系统的有机高效衔接。落实“双碳”目标,打造公园内部以及串联公园之间的以电动车为主的“零碳”交通系统。


加强绿道、蓝网、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将郊野公园、文物资源有机串联,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活力。构建“绿色公路”,减少跨境交通的生态影响,在生态敏感地区应用生物涵洞、生态廊桥等技术,预留生物廊道,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道路红线内绿色空间,提高集中建设区外新建道路红线内慢行空间和绿色空间占比,已实施道路逐步改善提高。

来源:北京市规自委,欢迎转发分享留言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