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仁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技术

 小月弯弯988 2023-01-27 发布于重庆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2017年,铜仁市农业委员会成立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2018年,铜仁市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爱民和市政协副主席时晓军同志任牵头领导的生态渔业发展工作专班。各区县也同步成立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全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项目的组织领导,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围绕稻田渔业发展,每年初,均结合我市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实际,制定了《铜仁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按年度明确全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目标任务。

三年来,全市重点推广示范稻鱼、稻鳅、稻虾、稻蟹等四种稻鱼渔业综合种养模式。通过技术集成、总结和示范推广,对田间工程技术、水产品稻田养殖关键技术、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技术、水质调控关键技术、施肥技术及稻田渔业水产品捕捞技术等多项技术进行了总结完善。制定了《稻田养鱼田间工程设计与改造指导意见》,同时编制了《铜仁市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手册》。在稻田渔业综合种养技术上取得了明显提升。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7年以来,在全市10各区县重点示范推广稻鱼、稻鳅、稻虾、稻蟹等四种稻田渔业综合种养模式,总计示范推广稻田渔业综合种养面积112.25万亩。项目涉及全市159个乡镇1189个村、社区,累计带动农户26.61万农户106.48万人。全市累计建立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基地38个,其中2017年6个、2018年12个、2019年20个。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三年行动方案,累计举办各类形式技术培训班371期,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及农户1.37万人次,发放资料26.56万份。2017年以来,累计争取省级投入资金68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25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4.15亿元。总推广费用662万元。

(四)技术获奖情况

二、技术要点

1.稻鱼模式

1)田间工程

①稻田选择。养鱼稻田选择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出水方便,蓄水能力较好,暴雨不易被淹,夏季不易干旱。稻田保水性能好,土壤以粘土、壤土为宜。

②稻田改造。养鱼稻田的田埂要进行改造,一般以高出稻田40-50cm为宜,田埂底宽2-3米,顶宽1-2米,加固田埂时要捶紧夯实,堵塞漏洞,防止裂缝、漏水,塌陷逃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石料、水泥等材料护砌。稻田四周开挖养殖沟,一般宽2-3米,深50-80cm,配套灌排设施,灌排分开,一般水稻种植占地比例90%左右。

③进排水系统。建立独立的排灌系统,并实行灌排分开,灌溉水引自自流河,无交叉污染。

④防逃设施。进出水口要按照拦鱼设施。拦鱼栅的材料可用竹篾、塑料蔑、铁丝网等编制而成,以拱形或人字形为好。进水口处鱼栅凸面朝外,出水口处鱼栅凸面朝里。拦鱼栅的宽度和高度视稻田面积而定,一般宽度要比进出水口宽40cm,两边各以20cm嵌入田埂中,高度比田埂高出40cm 为宜,底部以20cm插入泥中。拦鱼栅的孔目要根据放养鱼种的规格来进行调整。

2)前期准备

①消毒除野。养鱼稻田一定要清田消毒,以清除鱼类的敌害生物(如黄鳝、老鼠等)和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类)。清田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茶枯、漂白粉等。生石灰有改善ph值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清田消毒应在放鱼前7-10天进行。

②施肥肥水。在苗种放养前5-7天,施用基肥进行适当肥水,可培育天然饵料,方便鱼苗或鱼种放养后进行摄食。基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3左右,一般以厩肥、绿肥、粪肥为主,也可掺一定量化度肥,在耕田后或耕田时施下。基肥量根据稻田土质肥瘦程度而定,通常每亩施有机肥400〜500千克。

3)苗种放养

①品种选择及规格。稻田中适宜养殖耐浅水、耐高温性情温和、不易外逃而又是杂食或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鲤、鲫、银鲫、杂交鲤、工程鲫等吃食性鱼类,套养少量鳙鱼和小规格肉食性鱼类。放养鲤鱼,一般都放养当年鱼种,3.3cm以上即可放养,鲫鱼在3cm左右即可放养。鱼种放养时间越早,养鱼的季节就越长,因此应尽量争取早放养,当年孵化的鱼种待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放养隔年鱼种则不宜太过早,约在栽秧后20天左右放养为宜。成鱼养殖,主养草鱼的稻田可搭养15%-20%团头鲂,15尾左右的鲤鲫、和15尾左右的鲢鳙;主养鲤的稻田可搭养15%-20%鲫,20尾左右的鲂鲴类、和几尾鲢;主养鲫的稻田可搭养20-30尾草鱼,10来尾鲴和10来尾鲢;主养团头鲂的稻田可搭养20-30尾左右的鲫、10来尾鲤、和15尾左右的鲢鳙。

②苗种投放技术要点。苗种放养前,应对鱼苗进行消毒或者注射疫苗,夏花放养前一般用2%~3%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消毒,再缓缓倒入鱼溜中。放养时,运鱼水温和田水水温温差应≤3℃,否则在放养前要将运鱼水温进行调节。

4)日常管理

①投喂管理。饵料是鱼类生长的基本保证。稻田水浅,天然饵料有限,为提高稻田产量,必须补充人工饵料。草鱼最喜爱的是苦草,其次是轮叶黑藻、水生植物、陆生嫩青草。鲫虽食性杂,但喜爱底栖动物,尤以软体动物为最爱,有机腐殖质亦可接受。鲤则不太挑食,无论粗细,一概全收。稻田养鱼前期以萍、草、虫等天然饲料及农家下脚料为主;中后期以商品饲料为主,主要有配合饲料、麦麸、豆饼、菜籽饼、小麦、米糠等。

饲料需求量。每亩净产50千克鱼饲料需要量:主养草鱼需青料1000千克~1500千克;需菜饼、糠,麸40千克或配合颗粒饲料20千克。主养其它吃食性鱼需菜饼、糠,麸150千克或配合颗粒饲料50千克。 每亩净产100千克鱼的饲料需求量:主养草鱼需青料2500千克~3000千克,配合颗粒饲料50千克,适当补充农家饲料。主养鲤、鲫等需配合颗粒饲料90千克,适当补充麦麸、豆饼、米糠、小麦等农家饲料。 

投喂技术。投喂人工饲料应坚持做到“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料地点需固定在鱼凼(沟)内。饲料每天投1次~2次。第1次在上午7时~9时,第2次在下午3时~5时为好。青饲料应新鲜,以当天吃完为宜,次日投草前需将陈草捞去。浮萍覆盖鱼凼水面不可超过30%。先青饲料后配合颗粒饲料,不喂变质饲料。

②水位管理。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cm深,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发蔸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cm。随着水稻生长,鱼体长大,适当增加水位,一般控制稻田水位10cm以上。一般稻田因保水不及池塘,需定期加水,当水温达到35℃以上时,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田水。

③水质管理。在高温天气,长期蓄水的养鱼稻田水面常会漂浮一层翠绿色膜状物,可能会造成稻田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浮头甚至死亡,应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同时,可在鱼沟中化水泼洒生石灰,改良水质和底质,用量为每亩水面10-20kg。

④日常巡田。在整个养殖期间,应坚持每日巡田。经常检查拦鱼设施,疏通排洪沟,在雷雨之夜要加强巡视,防止洪水漫坎和鱼类逃逸。经常注意防范鼠害和鸟害。 

⑤疾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地方,草鱼种投放时进行免疫注射或浸泡。鱼病发生时要及时对田水消毒,并投喂药饵进行治疗。 渔药使用宜参照NY 5071 渔药使用准则进行。提倡用中草药防病治病,坚决避免使用禁用渔药或停用渔药。

⑥捕捞上市。捕鱼前先把鱼溜鱼沟疏通,使水流畅通,捕鱼时于夜间排水,等天亮时排干,使鱼自动进入鱼沟鱼溜,使用小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挖有鱼凼的稻田则于夜间可把水位降至鱼沟以下,鱼会自动进入鱼凼。若还有鱼留在鱼沟中,则灌水后再重复排水一次即可,然后以片网捕捞。若捕捞在水稻收割前进行,为了便于把鱼捕捞干净,又不影响水稻生长,可进行排水捕捞。在排水前先要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鱼沟随着水流排出而捕获。如一次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捞一次。

⑦越冬管理。稻田鱼类在收稻时未销售,需要经越冬时,应适当加深水位以确保在冬季枯水时期稻田有足够的水位,同时深水位有利于水温保持,防止冬季冰冻影响鱼类存活。

2.稻鳅模式

1)稻田养鳅工程建设

①稻田选择。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冷浸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周围没有污染的壤土或黏土稻田,面积以便于管理和投喂为原则,一般3300平方米左右为一个种养单元为宜。

②田间改造。开挖鱼沟、鱼凼。在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0.5~1米、深0.3~0.5米。稻田面积较大时,田间可挖“十”字、“田”字、“目”字或“井”字型田间沟,可比环形沟略窄、略浅(宽、深各为0.3米)。鱼凼可以提供夏季避暑和秋冬季泥鳅捕捞场所,一般大小为3~5平方米,深0.5米,形状可为圆形、方形、菱形等。环形沟、田间沟、鱼凼要相连相通,面积控制在稻田面积的5%~10%。鱼凼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的位置,如进出水口处或横埂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外围沟渠做鱼凼。开挖环形沟的泥土可以夯实田埂,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田埂高0.5~0.6米、宽0.3~0.5米,埂顶至少高出田面0.3米。

③设置防逃设施。在田埂和环形沟之间设置防逃网,一般用塑料板或尼龙膜,底部插入泥土中0.3米,用桩、铁丝固定,高出田埂0.3米。进排水口要安装拦网,排水口一侧田埂上设置1~2个保证水位的溢水管或溢水口并设置拦鱼网(栅),防止漫水逃鳅。

2)鳅种投放管理

①消毒除野。环形沟、田间沟和鱼凼要用30-50公斤/亩生石灰消毒。

②施肥肥水。每亩稻田在投放鳅苗前施用300-400公斤/亩有机肥作基肥。

③苗种放养。稻田养鳅多是种植一季稻。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中稻田在7月1前投放,也可以在4月中下旬投苗寄养。放养密度视稻田条件、放养规格和养殖方式而定。靠人工投饵施肥的稻田,每667平方米可放养规格为6厘米长的鳅种2万尾左右;靠天然饵料的稻田,可放养同规格鳅种0.7万尾左右。放养前,苗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分钟。

3)日常管理

①投喂管理。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水蚯蚓、底栖生物、小型甲壳类动物、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鳅种放养5~7天内,因稻田中培育了大量天然饵料,一般不需人工投喂饲料。投喂的饲料可以选择鱼用配合饲料、泥鳅专用饲料或者是鲜活饵料等。人工投喂初期,将饵料均匀撒在田面上,再逐步缩小投喂范围,最终在鱼凼中定点投喂,引导泥鳅在鱼凼中集中摄食。最好是投喂浮性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以确保满足泥鳅生长需要。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投饲量一般按泥鳅总体重的3%~5%计算,上午投喂日饵量的40%,下午投喂日饵量的60%。也可按泥鳅实际的吃食情况而定,每次投喂的饵量以2小时吃完为标准。鳅种放养30天后,每隔15天每667平方米追施发酵有机肥30~50公斤,以促进田间饵料生物生长,供泥鳅摄食。水温超过30℃,减少投饵或不投饵。

②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大约7月中旬)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3-5天换水一次。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水质变坏至泥鳅发生缺氧时应立即换水。

③疾病预防。稻田养殖泥鳅管理得当,一般很少发病。预防方法:每隔15~20天,每667平方米用漂白粉1.5公斤或生石灰15公斤对水进行水体消毒,经常清除残饵,做好日常用具的消毒。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渔药。

④敌害预防。在放养鳅种前要彻底清田,清除田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进水口要用铁筛网围拦好,防止野杂鱼随流水进入池中。饲养管理期间,要及时清除敌害生物,严防敌害生物侵入,如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打捞干净。预防水鸟伤害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是在稻田两侧(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田埂上每隔30厘米固定一个木(竹)桩(也可利用防逃网固定桩),高出田埂30~40厘米,两两对应的桩上牵上6磅胶丝线(直径0.2毫米),拉直绷紧,设置成一排排平行的防鸟线,可有效防止水鸟对泥鳅的捕食。

⑤捕捞与越冬。平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和生长情况捕大留小,在10月中旬到11月可集中捕获。未捕完的泥鳅可集中在田凼中,在田凼里铺设和加盖稻草,让泥鳅钻进沟凼底部淤泥和稻草中避寒越冬。也可提高水位越冬,择时捕捞上市。

3.稻虾模式

1)田间工程

①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源的田块,田块要求相对平整,便于加固田埂和设置防逃设施,土壤以保肥力、保水性强的粘性土壤为宜。

②环沟建设。沿稻田田埂内侧0.5-1米处开挖环形围沟,沟宽3米左右,沟深1-1.5米。稻田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和垄沟,田间沟沟宽1-2米,沟深0.5-0.8米;垄沟沟宽0.4-0.5米,沟深0.3-0.4米。

③田埂加固。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0.8米以上,埂底宽3-5米,顶部宽2-3米。

④防逃设施。用水泥瓦或塑料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高40 cm~50 cm,四角转弯处成弧形。进排水口应加设铁丝网、栅栏或筛绢网等防逃设施。

⑤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口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60-7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2)前期准备

①除野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环沟内要进行消毒,消毒用生石灰100-150公斤/亩带水20 厘米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小龙虾疾病发生,第二年后因为沟内留有亲虾,应选用鱼藤精、茶饼汁或二氧化氯、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

②水草种植。水草在小龙虾稻田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龙虾的规格、品质、产量与水草的生长情况密切相关。目前,在小龙虾稻田养殖环沟内主要栽种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其中: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5℃以上即可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在早期其他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小龙虾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但是伊乐藻不耐高温,而且生长旺盛,当水温达到30℃时,基本停止生长,也容易死亡引起水质变坏。在铜仁市等武陵山片区,因属山地丘陵地带,山泉水资源丰富,水温常年偏低,池塘养殖小龙虾一般首选伊乐藻。轮叶黑藻是一种再生能力较强的耐高温水草,对环境适应能性强,生长周期长,可采用芽孢播种或营养体移栽等方式进行栽种,但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才开始发芽生长。苦草营养价值高,净水能力强,生长快,耐高温能力较强,一般在清明前后种植,在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播种。

水草栽种前,在环形沟内施用农家肥等基肥50-100kg/亩,过10至15天后移栽水草。当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生长不良时,可于4-5月份在四周环沟移栽一定数量的水花生。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60%为宜。常见的水草栽种方法如下:

伊乐藻。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将伊乐藻切成8-10cm左右的一段段的段株与泥土适当拌合一下,载种在浅水区,株距在50-80cm左右,水位控制在10cm,每亩种植在20-30斤左右,到高温期来临时将头部30cm割去,让其在水下生长,防止7-8月高温期烂根枯叶。

轮叶黑藻。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轮叶黑藻芽苞的播种期,应选择晴天播种,播种前池水加注新水10厘米,每亩用种0.5-1kg,播种时按行、株距50厘米将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土撒播。当水温升至15℃时,5-10天开始发芽,出苗率可达95%。轮叶黑藻营养体移栽繁殖在每年的3到4月之间。一般在谷雨前后,控制池塘水位在10-15cm左右,将长至15cm的轮叶黑藻切成长8cm左右的段节,每亩按30~50公斤均匀泼洒,使茎节部分浸入泥中。约20天后全池都覆盖着新生的轮叶黑藻,可将水加至30厘米。

苦草。在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播种,每亩(实际种植面积)播种苦草籽100~150克。直接种在池底上,播种前向池中加新水3~5厘米,最深不超过20厘米。选择晴天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实内的种子,并清洗掉种子上的黏液,再用半干半湿的细土或细沙拌种全池撒播。为促进苦草分蘖,抑制叶片营养生长,6月中旬以前池塘水位应控制在50厘米以下。

3)苗种放养

①放养种虾。种虾选择颜色暗红或者红色、有光泽、光滑、无附着物、体格健壮、四肢齐全,规格在20-30尾/kg的成虾,放养时间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放养量在20-30kg/亩。

②放养幼虾。幼虾选择颜色青或者嫩红色、有光泽、无附着物、附肢完整、活力强的幼虾,规格在200-400尾/kg,放养时间在3-5月为宜,放养量在3000-5000尾/亩。如果是经过消毒的稻田,放苗前要注意试水,确保水体适宜虾苗生长。苗种放养时将苗种均匀散放在田埂四周,以便虾苗更快的分散开来。

4)养殖管理

①投喂管理。亲虾放养后,根据水温适当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加强小龙虾营养,促进亲虾繁殖孵化幼虾。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或放养幼虾后,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根据田中水草及天然饵料情况投喂饲料,投喂量为稻田虾总重量的1%~4%。在小龙虾养殖前期,每日投喂两次,重点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总投喂量的70%左右;中后期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饲料要选择优质配合饲料,中后期可适当增加植物性饲料投喂比例,可用的植物性饲料有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②水质管理。小龙虾生长要求水体溶氧丰富,水质清新。日常保持水体溶氧在5㎎/L以上,pH值在7.5-8.5之间。2-3月,可将水位适当降低,以便水温尽快升高,同时,注意肥水,每亩可施用发酵好的畜禽粪肥100-150kg,一方面可以培养天然饵料,同时可促进水草生长,亦可少量多次施用复合肥肥水,一次施用量以1-1.5kg/亩为宜。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深水位,到夏季高温季节,保持稻田水位在40cm左右,可通过经常换水、施用益生菌等方式调节水质,一般每7-10天换一次水,换水量在1/3左右,在换水后根据需要可每半个月至一个月使用聚维酮碘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后1-2天补充益生菌,益生菌以EM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为主,每半月施用一次。注意在小龙虾大量蜕壳时不宜换水和消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水源矿物质较为丰富,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补充过多钙镁产品,但在大量蜕壳时可适当补充。

③水草管理。伊乐藻和轮叶黑藻适口性强,但水温连续30℃以上时开始败坏,需要及时清除或“打头”处理;生长过密时要及时分块,5~6 米割出一条宽2 米的通道;发现水草疯长,缓慢加深水位,草头没入水面30 厘米以下,抑制水草的光合作用。水草覆盖面占环沟面积的50%左右为宜。

④蜕壳管理。小龙虾是蜕壳生长,从虾苗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会发生多次蜕壳。蜕壳是小龙虾生长发育、增重和繁殖的重要标志,因此其蜕壳成功率直接关系到小龙虾的存活率、规格和产量。影响小龙虾蜕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营养积累、光照、溶氧、水体环境、外部应激等。要确保小龙虾蜕壳成功率,通常在做好科学投喂和水质、水草管理的同时,要勤补钙镁,可在小龙虾集中蜕壳前后以及每隔15天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1m水深的池塘每亩用量为10kg,或定期使用其他虾蟹类补钙产品,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有利于小龙虾的蜕壳成长。

⑤疾病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小龙虾抗病能力。可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氯制剂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使用益生菌调解水质,保持水体环境优良。同时,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Vc、Ve等多种虾类维生素,增强小龙虾免疫力。值得注意的是,养殖密度越大,病原微生物传染概率越高,因此需控制放养密度在合理区间。

⑥越冬管理。越冬期间的稻田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增减水位来控制稻田水温,促使稻田环境更适合小龙虾虾的生存和繁育。小龙虾越冬前(即10-11月)的稻田水位应控制在20-30 厘米左右,既可使部分稻茬再生,又可避免因全部淹没水下,导致稻田水质过肥缺氧,而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同时可通过阳光的作用提高稻田内水温,利于小龙虾生长;越冬期间,要提高水位进行保温,一般控制在60厘米以上。

⑦捕捞上市。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厘米,只捕获成虾,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30克/尾以上。第一季捕捞时间从3月初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捕大留小),直至捕不到成虾为止。在收虾笼时,应将捕获到的小龙虾进行挑选,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挑出,将幼虾马上放入稻田,并勿使幼虾挤压,避免弄伤虾体。如果要捕捞虾种出售,可在3月下旬开始捕捞,4月底结束。第二季捕捞时间从8月下旬开始,到9月上旬结束(捕小留大)。

4.稻蟹模式

1)稻田准备

①稻田选择。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不经其它农田而能直接进水的田块,土质以砂壤土最适宜,粘土次之,面积3-10亩。

②田间改造。参考稻虾模式。

③防逃设施。参考稻虾模式

④进排水设施。进出水口分别建在田块两端,用函管或砖砌均可,出水口要保证能放干田中水,并用网片等做好拦逃。

2)前期准备

①消毒除野。在稻田放水前一星期,彻底清除稻田及蟹沟里的蛇、鼠、蛙、野杂鱼等敌害生物。然后每亩稻田用75公斤左右生石灰化水全田泼洒消毒。

②水草种植。蟹种放养前,在围沟内移栽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性植物,保证蟹沟内水草覆盖率达30%左右。具体水草种植技术参见稻虾养殖技术。

③早期培水。从事扣蟹养殖的稻田,在放苗前15天左右还应进行水体培养。可以用农家肥、有机肥堆在围沟边沿,进行浮游生物培养,将水色培养成黄绿色或茶绿色或浅褐色为宜;如果在发现水色偏淡,可以在放苗前5天左右施用尿1-2kg/亩水面,过磷酸钙0.5-1kg/亩水面。将浮游生动物控制在2-5个/毫升就可以放苗了。

3)蟹苗放养

①扣蟹养殖

大眼幼体选择。应选择长江水系的河蟹作为亲本的人工培育的蟹苗。最好选择长江水系的河蟹土池培育的蟹苗。购苗时应注意区别真假蟹苗,一是大小:真蟹苗14-16万只/kg。假:24-30万只/kg。二是体色:真蟹的颜色是黄带青,而且有些透明。假的蟹苗的颜色是青黑色的,而且透明不明显。三是外形:真的蟹苗体偏长而且细,假的蟹苗体偏粗而胖。四是真蟹苗的第二、三对步足的最后一节内侧有四个锯齿,而假蟹苗不具有此特征。五是真的蟹苗变成一期幼蟹,具有4枚前额齿,假蟹苗或多或少,不是4枚。

购买蟹苗时,应对蟹苗的质量进行鉴别,鉴别方法如下:蟹苗的大小应该整齐,要求90%以上的大眼幼体规格一致。蟹苗的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质量好的蟹苗把水沥干后,用手抓一把后,轻轻捏一下,放在平坦的地方,蟹苗能迅速向四周散开,从体色和光泽度上鉴别蟹苗,优质蟹苗体色黄中带青,有光泽,劣质蟹苗,外观很嫩,无光泽。买苗时应选择个体较大的苗14-16万只/kg,为优质苗,18-20万只/kg,为一般苗,22-30万只/kg,为差苗或假苗。

放养时间。5月中旬,在水温15℃以上的晴好天气进行放苗。

放苗注意事项。放苗前把整个装苗的网箱放在池水中适应2分钟左右,起水后停留5分钟,连续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将大眼幼体沿池四周均匀摊开于田埂边沿,让蟹苗漫漫地自动散开游走。

②成蟹养殖

扣蟹选择。以长江水系的蟹种最适宜,天然捕捞或人工培育的均可。蟹种要求体质强壮、规格整齐、现捕、现运、现放、暂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成活率,最好走“自育自养”之路。“早熟蟹”和“小老蟹”(小绿蟹)不论个体大小都不能投放。长江天然捕捞的蟹种中“早熟蟹”极少,人工培育的较多。凡雌蟹腹部已长成团脐,四周布满刚毛的为”早熟蟹;雄蟹用手摸尖脐,基部两侧多有突出的为“早熟蟹”。

扣蟹选择200只/公斤以下的为宜,最好个体在10克以上的为佳;扣蟹在春节前后放养为宜,要注意合理控制暂养密度,一般在400-600只/亩为宜,密度过大,成活率和规格会大幅下降。

放养注意事项。蟹苗运达养殖地块后,要立即将蟹苗箱卸下,放在阴凉处,待蟹苗箱内温度与自然气温相近时再开箱放苗。

放苗前,一定要注意稻田水体中是否还有药物毒性的存在。检查的方法是,取少量蟹苗放人稻田的某一局部水域中“试水”,若这些苗1天后活动是正常的,则表明水体中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即可放苗。

蟹苗暂养。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修建暂养池,在蟹苗放入稻田大面积养殖前进行暂养。暂养池的选择,目前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临近水渠的稻田,二是排水沟。注意的是:稻田要保水、沟渠要做好防逃。暂养池进排水自成体系,进排水口对角设置。放蟹苗前将原有水排掉,反复进排水两到三次,进行洗池,然后进新水,滩面水深保持在20cm。

暂养池的大小依据暂养时间来确定,就是说在插秧前放入大面积养殖的,暂养时间为30-40天左右,河蟹在一次壳后二次壳前,亩暂养在30-40公斤是上限。插秧以后放入大田的,暂养时间为一般在40-60天左右,在环境好的暂养池中,能完成两次壳,那时池负载量将是入池时的1.5倍以上,亩暂养入池时苗量不能超过25公斤。

暂养阶段,适当控制动物性饵料投喂量,防止脂肪量过大,扣蟹提前性发育;暂养结束放入大田时候重新过数、选苗,淘汰未蜕壳的懒蟹。

4)日常管理

①投喂管理。稻田中有一定的生物饵料可供河蟹摄食,但要取得高产、高效还必须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有动物性饵料(小杂鱼、小虾、螺蚌肉等)、植物性饵料(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水草等)。日投饵量为在田蟹重的3-8%,根据河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每天的吃食情况加以调整。一般每日投喂两次,上午投喂一次,占日投饵量的1/3,剩下的傍晚一次投喂。投饵要均匀布点,多点投喂,可将饲料放在围沟内侧畦面上,或用网布、纱布等做成罾形食台,饵料投在食台上。腐败变质的饵料不能投喂。在饵料种类搭配上要保证动、植物饵料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有所侧重。3-5月份,河蟹经过越冬体质较弱,要多投喂精制配合饲料或动物性饵料等;6-8月份应多投喂植物性饵料,除玉米、小麦等煮熟投喂外,还可增投南瓜、山芋等;9-10月份是河蟹育肥阶段,应多投动物性饲料和含淀粉量较高的精饲料。同时为保证动物性饲料充足供给,养殖户于蟹种放养前在围沟内可每亩投放鲜活螺蛳150公斤。

②水质管理。首先要经常换水。早春每月1-2次;春末夏初每7-10天一次;盛夏高温季节每3-5天一次;伏季特别是蟹出池前一个月更应经常换水,对防止后期成蟹死亡和提高成蟹品色均有利。每次换水量不得超过1/3,并注意内外水温差不要超过30C,同时防止急水冲灌,以免影响河蟹正常生活。其次要经常调节水中钙质含量。幼蟹投放后每隔20天左右泼一次生石灰,按沟面积计算,每次每亩用10公斤。最后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15天泼洒1次光合细菌,每次每亩2公斤,不但能改善水质,降低发病率,而且还能使河蟹色泽鲜亮。

③水草管理。要及时捞出漂浮和腐烂的水草, 特别是伊乐藻;在高温季节及时割除多余的水草,防止浮出水面。在水草生长不良时,可适当施用相关肥料促进水草生根和生长,如矮壮素,钾肥,磷酸二氢钾、磷硼肥等。

④蜕壳管理。河蟹蜕壳时间内,河蟹完全丧失抵御敌害和回避不良环境的能力。人工养殖促进河蟹同步蜕壳和保护软壳蟹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

方法:保持水位稳定;适当时机换水,刺激整齐蜕壳;饵料中加入一定的蜕壳素;有较多的隐蔽物;在蜕壳时期适当补充钙镁等虾蟹多矿,促进河蟹硬壳。

⑤疾病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小龙虾抗病能力。可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氯制剂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使用益生菌调解水质,保持水体环境优良。同时,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Vc、Ve等多种虾类维生素,增强河蟹疫力。

⑥捕捞上市。一是性成熟季节,利用河蟹上岸习性徒手捕捉,可占产量的70%;二是用丝网或地笼横拉蟹沟待傍晚成蟹绕沟爬行时张网捕捉。

三、适宜区域

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所有地区均可推广。

四、注意事项

科学把握种稻、放苗的时间,从而实现高质高产的目标。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结合当地气候、水源水质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稻和水产品养殖品种,合理规划稻田设施建设、种养殖时间、比例、收获方式等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