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非沙漠战5:德国陆军的闪击(托卜鲁克之战)第8机枪营之殇

 梦想童年594 2023-01-27 发布于江西

在重创了英军第2装甲师后,隆美尔下一个目标就是托卜鲁克。这是他晋升成为陆军元帅的一个地方,也是他在北非第一次战败的地方。

文章图片1

4月8日中午,古斯塔夫.波纳特中校发来电报称第8机枪营的兵力不够,估计很难攻下德尔纳。隆美尔随即从意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的2个步兵团中调拨人手组成一支援军,命令他们协同第3侦察营和冯.施韦林先遣营开赴德尔纳。

晚上6点左右,第8机枪营向隆美尔宣布整个城镇已被肃清,总共俘虏澳军507人。但澳军第9步兵师主力,英军第3装甲旅残部和第2师属支援群当时早已溜走,令德军扑了个空。

从3月24日至4月8日,驻昔兰尼加的英联邦军总共损失了2300多人和106辆坦克,另有19辆坦克由托卜鲁克方面的维修站重新修复投入使用。在上面提到的106辆坦克中,大部分都在撤退时被抛弃,实际战损的坦克只有10辆。

德意联军在这一阶段的具体伤亡数字不明,但根据官方记录,第5轻装甲师和第132“攻城锤”装甲师的维修单位在16天之内至少接收了165辆坦克(不包括第32装甲团的快速坦克),其中虽然只有4辆被正式除名(3月24日1辆,4月2日3辆,都隶属第5装甲团),坦克抛锚的概率却高达82.5% (4月8日,第5装甲团原有的155辆坦克还剩下16辆可用,意军第7中型坦克营原有的40辆坦克还剩下14辆可用)。轴心国只是依靠战线的不断推进,才没有出现大量的车辆损失。

文章图片2

德意志非洲军(埃尔温.隆美尔中将)

1941年9月1日扩编为非洲装甲集群

德意志非洲军直属单位

德意志非洲军直属后勤补给单位

德军第5轻装甲师(约翰内斯.施特赖希少将)

1941年5月20日更换为约翰.冯.拉文施泰因少将

1941年8月1日改名为第21装甲师

全师总兵力约12000人

第5装甲团(赫伯特 .阿尔布里希 上校)

1941年5月1日更换为霍曼少校

1941年7月1日更换为弗里德里希.斯特凡中校

第200特别步兵团(摩托化) (格哈德.冯.施韦林中校)

1941年7月更换为埃里希.盖斯勒中校

第155炮兵团(摩托化) (1941年9月加入)

德军第15装甲师(海因里希.冯.普里特维茨少将)

1941年4月至5月中旬抵达的黎波里

1941年4月10日至4月13日更换为马克西米利安.冯.赫夫上校

1941年4月13日至5月13日更换为汉斯一卡尔.冯.埃泽贝克上校

1941年5月13日至6月16日更换为马克西米利安.冯.赫夫上校

1941年6月16日更换为瓦尔特.纽曼-西尔科夫少将全师总兵力约15000人

第8装甲团(汉斯,克拉默中校)

第15步兵旅(摩托化) (汉斯一卡尔.冯.埃泽贝克上校)

1941年4月15日更换为埃尔温.门尼上校

第104步兵团(古斯塔夫-格奥尔格.克纳贝中校)

第115步兵团(马克西米利安.冯.赫夫上校)第33炮兵团(摩托化)

4月11日天亮时,第5轻装甲师与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兵分两路开始围攻托卜鲁克。战至中午,阿克罗马和阿代姆相继失守。施特赖希战斗群逼近港口东侧,普里特维茨战斗群(指挥官更换为冯.施韦林中校)及“布雷西亚”师的部分兵力逼近港口西侧,从而对守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借此机会,第3侦察营甩开普里特维茨战斗群,一路向东直取巴蒂亚。4月12日上午10点,第3侦察营未经一战就顺利攻占了巴蒂亚要塞。同日晚上6点15分,德军第15装甲师派遣由第104步兵团团长古斯塔夫-格奥尔格.克纳贝中校指挥的克纳贝战斗群朝着埃及边境方向展开突击,连续攻克塞卢姆和卡普佐堡,控制了哈勒法耶隘口。

4月13日,第2师属支援群全数撤回埃及境内,与第2装甲师的剩余部队在哈勒法耶隘口东面会合。4月11日下午,意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的后续部队也到达了托卜鲁克。隆美尔命施特赖希战斗群的25辆坦克掩护第8机枪营从港口南面的阿代姆路西侧发起试探性攻击,试图找到澳军第20步兵旅外环防线上的薄弱环节。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严重干扰了坦克和步兵的协同效率,致使许多车辆在撞上敌方的反坦克堑壕时裹足不前。经过约半小时的激战,澳军第2/17步兵营在皇家诺森伯兰燧发枪兵团第1营、皇家坦克团第1营和第51野战炮兵团近40门支援火炮的积极配合下击败了德意联军,总共摧毁第5装甲团第2装甲营的1辆3号坦克(全损)、第7中型坦克营的2辆M13/40中型坦克和第32装甲团的1辆L3轻型坦克,皇家坦克团第1营损失2辆巡洋坦克。

文章图片3

隆美尔认为这次失利纯属第5轻装甲师不熟悉地形所致,他劝慰施特赖希无需气馁,鼓励部队再接再厉。4月12日,意大利方面终于交出了托卜鲁克的工事布防图。隆美尔随即赶往前线视察,催促第5轻装甲师“一定要在14日之前达成突破”。

心急如焚的施特赖希于是将冯.施韦林战斗群调往托卜鲁克东面去牵制澳军第24步兵旅,另将第5轻装甲师的2支主攻部队第5装甲团和第8机枪营部署在港口南面的阿代姆路两侧,随时待命行动。4月13日上午,意军第132“攻城锤”装甲师和第102“特伦托”摩托化步兵师的第62步兵团纷纷赶来支援隆美尔。他们占据了港口西南方向的高地,协助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从西面收紧包围圈。

4月13日傍晚5点,隆美尔见时机成熟,便命令意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先向澳军第26步兵旅的防区实施1小时佯攻,试图将守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西面。但这种做法事后被证明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澳军第9步兵师师长莫斯黑德少将早就料到轴心国军会再次发动突袭,更何况托卜鲁克的工事系统拥有内外两道防线且纵深超过11.2千米,这使得德意联军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无法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澳军巡逻队从开始就听 见了从港口南面传来的嘈杂引擎声,立刻向师部作了汇报。如今施特赖希所面对的不光是澳军第2/17步兵营,皇家坦克团第1营和第51野战炮兵团,连澳军第2/13、 第2/15步兵营, 第1、第3乘骑炮兵团和澳军第2/3反坦克团也全都加入进来,把阿代姆路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之路”。

文章图片4

晚上6点左右,德意炮兵集中炮击了位于阿代姆路西侧的R31、R32号据点。紧接着,波纳特中校指挥第8机枪营朝R33号据点展开猛攻,却意外遭遇澳军第2/13、第2/17 步兵营的顽强抵抗。战至深夜11点,第2/17步兵营D连连长奥斯丁.马克尔中尉不仅带领全连牢牢挡住了德军,还亲自带队实施了反攻。

在冲锋时负伤的杰克. H.埃德下士不顾伤痛,协助战友消灭了12名德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位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澳大利亚人(后牺牲)。4月14日凌晨2点30分,不甘失败的波纳特中校调集约200名官兵再度发起进攻。

这次第8机枪营的工兵连设法从R32号据点右侧打开缺口,成功建立了桥头堡。隆美尔闻讯后大喜,他当即派出第5装甲团、第605装甲歼击营的1个排和第33防空团第1营的1个轻型防空连前去支援,但参战的38辆坦克只有24辆找到了第8机枪营,剩下的14辆坦克因迷路退回了驻地。清晨5点20分,第5装甲团与第8机枪营离开桥头堡向北进发,途中受到澳军第2/13、第2/15、第2/17步兵营及英军炮兵的火力压制。差不多在同一时刻,皇家坦克团第1营调拨4辆“玛蒂尔达”MK2步兵坦克夜袭桥头堡,俘虏部分德军医护人员。

文章图片5

为避免遭受更多损失,第5装甲团团长阿尔布里希上校将全团改成一前一后两支纵队,继续掩护第8机枪营朝着东北方向前进。如果德军能够占领阿代姆路尽头的“国王”路口,就能攻破托卜鲁克的内环防线。6点过后,担任前锋的第5装甲团第2装甲营进抵距“国王”路口不到1 500米的位置上。

此时天已大亮,而英联邦军早已在Y字岔道口南面约700米处部署了反坦克屏障。没等第2装甲营全部进入射程范围,英军第3乘骑炮兵团M连的37毫米反坦克炮车和第1乘骑炮兵团AE连的25磅炮便抢先开炮射击,连续击毁4辆坦克。当第1装甲营和第8机枪营从后方赶来支援时,澳军第2/3反坦克团的2磅反坦克炮,英军第1乘骑炮兵团B/O连的25磅炮和皇家坦克团第1营趁势截击德军侧翼,摧毁了另外13辆坦克。

隆美尔本人十分清楚第5轻装甲师的最大弱点便是步兵、工兵和炮兵的数量严重不足,假如第8机枪营被澳军歼灭,肯定会给后续作战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接下来的半天时间里,第5轻装甲师和意军第132“攻城锤”装甲师联手展开数次救援行动,可惜皆被英联邦军凶猛的炮兵火力击退。

到4月14日午夜为止,第8机枪营参战的700余名官兵已有150人阵亡,250人被俘。营长波纳特中校战死,隆美尔在4月13日刚为他颁发了骑士十字勋章。第5装甲团也在这场恶战中损失了17辆坦克,可用的坦克不足20辆。相较之下,托卜鲁克守军一共只有26人阵亡,64人负伤,皇家坦克团第1营损失了2辆巡洋坦克。

虽然德意联军不断给英军打击,但英军总体的优势依旧十分明显。英军的强项阵地战在隆美尔的第一次进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德军兵力的问题依然涛声依旧。

参考文献:《大漠孤烟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