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

 ptzhangyh 2023-01-27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1

理清古诗结构特点

结构即思路,把握古诗的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知晓大意。

(1)古诗常见思路结构

近体诗

绝句

前两句写景(次),

后两句抒情议论

(第四句最重要)

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②两句铺陈, 两句议论或抒情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

律诗

前四句写景(次),

后四句抒情议论(主)

①四分法:起承转合

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上阕(片)

首句渲染气氛

写景(次)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

抒情(主)

(2)起承转合 ——以《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为例

即起句。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是“起”的延伸、拓展。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对仗

正对

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

反对

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串对

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

三、鉴赏古诗语言特点

1. 古诗语言特点——读懂“诗家语”

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是语言中的最高形态。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言简义丰。

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

古诗语言的“变形”:

诗歌的字数限制——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常会打乱语序

——改变词性

——妙用修辞

古诗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把握词性改变!

联想想象!

省略压缩词语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①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互文见义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况: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分单句互文和多句互文。

示例:①单句互文。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其意思应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

②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其意思应是“在东市、西市买了骏马、鞍鞯”。

诗家语

(方式)

内容解说

【示例】

改变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维的“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上句“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改变词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词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

②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一)把握词性改变

找出下面活用的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

悦、空

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

暗、肥、老

炼字!

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

思考: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2.“咽”指呜咽,“冷”指阴冷。

3.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4.“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二)还原语序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正确语序应为: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炼意: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鱼舟。(“正序”应为:竹喧浣女归, 莲动鱼舟下。)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正序”应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三)补充省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省主语

(诗人)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四、懂古诗需要注意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歌的题材4

情感——诗人的心情、诗歌的主旨;思路——暗示写作思路)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标题示例

重要信息

石灰吟

①点明所咏对象②暗含作者情感态度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①点明时间或地点②交代事件

别董大

点明诗歌题材(送别诗)

寻隐者不遇

①点明写作时间、事件②暗示写作思路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内容

季节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春 夜 喜 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

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2.知作者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

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

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望洞庭湖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朗的心境。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谈谈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通过九个组合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并借此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悲苦的情怀。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5.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谈谈下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1.诗歌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2.请扼要剖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面前事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幻想世界(虚)奇妙地联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盼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波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7.抓尾句 卒章显志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思考: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思乡之愁。首联诗人以杨柳喻乡思,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愁绪。

②哀悼之痛。颔联写诗人寒食扫墓,思念已故的亲人,悲痛万分。

③早衰之叹。颈联写世事艰难,华发已生,朱颜早凋,发出早衰的深沉感叹。

④为官之苦。尾联写诗人虽身居官位,却没有享受到“轩冕之乐”,表现出了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