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子点评】第82辑:选评杨逸明绝句十五首

 WENxinHANmo 2023-01-27 发布于辽宁

Image

周文彰题

Image

英子选评杨逸明绝句十五首

Image

题浔阳楼

九派烟云起,奔腾入小窗。

古今多少笔,到此蘸长江。

题腾龙洞

世上人无数,锱铢计较多。

不如山有量,吞吐一江波。

【英子点评】

      笔者选刊这两首五绝的用意不仅在于作品诗境之开阔,感触之深刻,而且在于两首诗均善于采用对比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点。杨逸明老师的山水旅游诗很少局限于写景,往往是触景生情,生发出许多现实乃至于古今之况味与意义来,给人留下思考与回味。这两首五绝立意独到,即兴而作能写到这个程度足见功力。

      《题浔阳楼》的对比在于“九派烟云起”“奔腾入小窗”大与小的互比,“九派”之大与“窗户”之小形成对比之势,“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得以展现。晋·郭璞 《江赋》有句:“源二分於崌崃 ,流九派乎浔阳 。”唐·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亦有句:“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乡。”长江到湖北、江西、九江一带有九条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后也泛指长江。诗人以“九派烟云起”高度概括了长江的奔腾气势;“奔腾入小窗”则是化大为小,以小容大,似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之写法,却又跳脱于杜甫句,化动为静,动静相宜,间接点明自我的观察点。转结道出深度感慨,为点睛之笔:雄距长江畔的浔阳楼历来也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等,都曾登楼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更因施耐庵写下一部《水浒传》,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经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随着名人名著流传至今,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到此参观。“到此蘸长江”含义隽永,古今文人墨客以长江之水为墨,为浔阳楼写下了几多篇章。江水不枯,诗笔不辍,以夸张手法提升了整首诗的内涵深度与广度。

      腾龙洞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连,构成了一个庞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观。《题腾龙洞》为了体现腾龙洞的特点,作者用人与山进行对比:“世上人无数,锱铢计较多”突出世人多计较;“不如山有量,吞吐一江波”以人之计较反衬出山的胸怀之广,引人遐思。

咏瀑布

飞瀑遥倾天上湖,雨丝风片满崖珠。

心泉也有三千尺,能向秋山一泻无。

【英子点评】

      杨逸明先生的诗集《飞瀑集》取瀑布的“清且急”之意命名,这也是他的个性写照,更是他对作品的追求。此绝作于1998922日,由瀑布联想到“心泉”,实乃“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起承描写瀑布飞泻直下的气势,飞流源头为“天上湖”,“雨丝风片”写出“飞瀑遥倾”之态,顿成“满崖珠”也。转句巧妙化用唐·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由“飞流”到“心泉”,完成了由物到我的转换,道出诗人之心的开阔浩荡,然与飞瀑相比,诗人的“心泉”“能向秋山一泻无”?意味深长,引人思索:诗人之心能像飞瀑那样自由吗?

咏龙华寺新栽松树

古刹新添翠四围,松林沐浴佛光辉。

远看禅院祥云起,几十条龙舞欲飞。

【英子点评】

      此绝起承转合流畅自若,无一句难解,却是最自然不过。全诗紧扣题目,以新栽的松树出发,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龙华寺的景致。起句直接道出龙华寺新栽了松树,四周翠绿,清凉如洗,“古”与“新”的对比更增意味。次句紧承,松林因此沐浴着佛的光辉。正是“松予寺翠绿,佛予松金辉”,显得和谐美好。转结由实而虚,由所见之“祥云”自然联想到“几十条龙舞欲飞”,且巧嵌寺院之名,寓佛理于景物之中。整首诗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园  丁

花树如云簇小村,几回风雨护芳魂。

游人不识园丁苦,只颂东君浩荡恩。

【英子点评】

      此诗善于起兴,前两句巧以铺垫,道出园丁护花之苦,方有如云花树。先言他物之后,转句宕开,化用宋·程颢《春日偶成》的“时人不识余心乐”之句,逆向引出所咏之意:只颂东君浩荡恩。意谓“游人不知道是园丁对花树进行悉心呵护,以免花儿在风雨中折枝,才有花树的烂漫;他们往往去歌颂春天赋予花树旺盛的生命力”。如此立意,别出心裁,含蓄地赞美了如园丁般的教师,亦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深厚耐品,这在同题材作品中是非常难得的。

Image

读书偶作

危楼趺坐与僧同,共我翻书天外风。

冷月残阳为道友,去来皆在不言中。

【英子点评】

      杨逸明老师写自身读书的作品不少,且少有雷同,此绝同样带给人以新奇感受。“危楼趺坐与僧同”道出自身的读书姿势,实则为了说明读书之定力与专注之态;“共我翻书天外风”虚实相生,大气浑然。除了自身读书过程中自然翻书之外,窗外之风亦是多情地为其翻书,诗人以“天外风”写之,更见气象。清风不识字,也共我翻书,陶然之态跃然纸上。更有“冷月残阳为道友,去来皆在不言中”。冷月与残阳,就如作者志同道合的好友,默然看着诗人读书,来去皆在不言中:一方面写出自身通宵达旦地读书,为书痴迷;另一方面道出“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方为“知音”也。笔者从中读到的是,作者读书已达到忘我的境地,故与物同道也,这种“心与境偕”的境界当是最好的读书状态罢。

白玉兰凋谢有感

枝上才开忽已凋,梦中追忆一何娇。

玉兰如玉终非玉,占得三春只几朝。

【英子点评】

      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留住,正如易凋的玉兰花,刚在枝头上展开笑靥忽然间就凋落了,其芳华是如此短暂,只能在梦中去追忆她的美丽。作者不由生发感慨:玉兰如玉终非玉,占得三春只几朝。转句从“玉兰”之名做文章,说明了玉兰之所以早夭的原因,她在美好的春天里仅仅“几朝”而已。春天是短暂的,而玉兰的生命更是短暂,让人徒留感慨也。

长白山天池

来读乾坤壮丽诗,地球张口吐天池。

人知渺小虔诚立,恰是襟怀博大时。

【英子点评】

      题为“长白山天池”,当是写景诗,实是哲理诗也。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典型的哲理诗而非写景诗。首句将“物我”关系定位,喻“长白山天池”为一首“乾坤壮丽诗”,而“我”来读之。读出什么?设一伏笔。次句不做回答而以拟人手法摹写长白山天池的形状,仍是伏笔。转结自然说理:人若知渺小,在大自然面前方显虔诚;而此种态度“恰是襟怀博大时”。事实如此,懂得谦卑敬畏之人,自有胸怀,况于大自然之前?这,便是诗人读出的内容,照应开头。

七夕口占

高铁飞机似迅飚,天涯海角路非遥。

女牛不爱新科技,依旧年年渡鹊桥。

【英子点评】

      这首七夕的即兴之作从今天的“高科技”出发,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鹊桥”进行对比,反衬出“渡鹊桥”这种经典爱情所包含的意义,即七夕——中国情人节的含义。

      起句用风速形容“高铁飞机”这两种典型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速度之快,承句写即便是天涯海角的距离,因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显得并不遥远了。社会的进步,给相距两地的情人创造了便利的相会条件。以此铺垫,转结落笔牛女般的爱情故事:不管时空如何变化,七夕依旧,牛女双星依然在银河上的鹊桥诉说着相思。

      全诗语言浅白,然结句的处理耐人寻味: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爱情都应该是永恒的主题,不会因外在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它是存于相爱的人心中最美的情愫,与新科技这些外在的工具是无关的。传统即经典,经典即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鹊桥故事是永恒的。“牛女年年渡鹊桥”实质反映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爱情的表现方式会有所改变,但真正的爱情内涵是永远不会变的。

情人节逢疫情人人宅家不出,戏作

临危各守自家庐,幽会今宵一概除。

可贵难抛是生命,爱情高价不如初。

【英子点评】

      今年的情人节极为特殊,因逢疫情人人“各守自家庐”,故“幽会今宵一概除”。作者不禁由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一诗中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生发感触,反向写之:可贵难抛是生命,爱情高价不如初。生命与爱情相较,爱情已经“降价”矣。如此戏作,抒无奈之感。

Image

秋游戏作

惊见斑斓秋色浓,人须绿码始轻松。
老天无忌兼无病,出示金黄与血红。

【英子点评】

      作者写“秋游”,自然联想到当下的疫情,故而调侃一二。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秋色正浓,引着人们急欲拥抱斑斓之秋天,然当下到处需“绿码”这一“健康证明”方可出入。为此,作者不由一叹:老天无忌兼无病,出示金黄与血红。大自然如此“无忌”,在秋天随意绽放出金黄与血红等斑斓之色彩;老天无病,这些金黄与血红的色彩是富有生命力的,以此反衬“绿色健康码”,讽喻自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亦让人深思。

春暮垂钓即兴

几树轻阴绿抱团,一池红雨泣春残。

人生不似花飞急,犹得从容把钓竿。

【英子点评】

      此绝作于200643日,章法有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借景抒情,情中寓理。诗人笔法娴熟,描景轻灵入味,抓住“几树轻阴”“一池红雨”这两种景物以对仗形式去表现暮春时节的特色。诗人以“轻”状写树荫,赋予其质感;以“红”状写落花,赋予其颜色。诗人将落花以“红雨”写之,不仅借喻贴切形象,而且写出了落花之多。“绿抱团”突出绿意盎然之态,“泣春残”突出春天将去,“泣”拟人形象,并与“红雨”之喻相吻合,很好地写出暮春时节的典型特征。转句由“春残”之速引出人生之感慨,有力地宕开诗境:人生不似花飞急,其间蕴含劝诫之意。人生不若春花生命之短暂,因此可以从容垂钓。此结语义双关:既指春暮垂钓之事,又指在人生路上可以从从容容地做很多的事情,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自然显现。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20051021日所作的《秋兴》一诗中也早有体现:“吟翁无奈性情何,岁岁霜天发浩歌。残照入怀豪气在,秋风吹梦壮游多。人生丹桂心头绽,历史银河砚底磨。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一个充满豪气与自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与唐·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豪情相类,且杨诗之尾联更显示出一个独立诗人的傲然之态。

访板桥故居感赋三绝句

避风避雨岁寒庐,挂壁诗文字字珠。

难得官场懂门道,清醒装作很糊涂。

一枝一叶系民情,焚砚烧书惹怪名。

故宅来听几竿竹,风前仍啸旧时声。

莫道先生骨相寒,民间疾苦欲忘难。

古今多少公卿辈,不及芝麻七品官。

【英子点评】

      这三首绝句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反映了郑板桥的智慧、气节与民生思想,塑造了一位才华盖世、心系民情的“诗书画”全才的形象。其一巧用“难得糊涂”之典,这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于今仍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是处世之道的“法宝”,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其二着重于这位“扬州八怪”之一的“怪”。郑板桥的《沁园春·恨》有句“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表现他对虚名的嘲笑与蔑视,“窗前竹”乃其知音,“无竹不居”,是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青竹。板桥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作者访板桥故居,听几竿竹声,似听到旧时之声,含蓄地表达了对板桥的敬重。《沁园春·恨》下片写道:“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旧时认为人的骨相可以决定人的贵贱穷达,如方头大耳为福相,反之为薄相。席帽是以藤席为骨架的帽子。“青衫”为当时低级官员或一般文人所穿之服装。板桥自道自己天生的单寒骨相没法改变,头戴席帽,身着青衫的瘦弱寒酸相为人所笑。虽然他“骨相寒”,然而“民间疾苦欲忘难。”故作者不由得感叹道:“古今多少公卿辈,不及芝麻七品官。”板桥两任知县,任职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官虽小,然政绩可见。作者以“公卿辈”与“芝麻七品官”进行对比,不仅突出板桥的民生思想,于今也别具意味。

杨 逸 明 简 介

      杨逸明,1948年生于上海,曾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已出版《飞瀑集》《新风集》《古韵新风》《路石集》《晚风集》《当代诗词百首点评》等。

Image

英 子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评论与理论研究,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儋州文苑》主编。

Image

《英子评诗》微刊第578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说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等栏目。

微信号:yingzipingsh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