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基础的心理学效应

 紫薇院 2023-01-28 发布于甘肃
 1、攀比效应
喜欢比较是人的天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攀比。攀比的严重程度与地位和经济收入等条件相关,条件相差越大,可比性越差,攀比程度就会越弱;反之,越是旗鼓相当,越容易产生攀比效应。
攀比效应在职场上同样存在,普遍来说,员工攀比的对象,一般都是跟自己职位、能力等方面旗鼓相当的人。而攀比的内容,一般就是晋升速度和薪酬待遇。
2、自我服务偏见
“我成功是因为我优秀,你成功只是运气好”。就是面对成绩,如果是别人取得的,就会归结为偶然的幸运;如果是自己取得的,就会归结为自己优秀的能力。所以,插上翅膀的猪在大风中飞了起来,它会觉得自己和雄鹰一样有翱翔蓝天的能力。
在职场中,看到竞争对手取得成绩,会很自然地认为对方只是运气好,跟能力、素质是否优秀没有关系;而自己取得了成绩正相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自己能力、素质优秀的体现。
3、基本归因错误
“我犯错是外部因素导致的不得已,而别人犯错则是内在的低素质”。基本归因错误与自我服务偏见是正好反向对应,面对错误,如果是别人犯下的,那一定是因为对方能力差、没有责任心等内在的低素质导致的;
如果是自己犯下的,那一定是因为外部因素干扰导致的。比如领导配备的资源不够,或者领导制定的目标不合理,亦或是其他部门的人从中作梗等等,反正跟自己的素质没关系。
4、感情效应
感情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而感情的亲疏程度会影响一个人对他人评价的公正性,这就是感情效应,并且无处不在。
职场中,我们常说的本位主义(也称本位效应),就是感情效应的一种体现形式。当员工对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整体或领导进行对比评价时,普遍会带有强烈的“抬高自我、贬低别人”的感情效应。
特别说明:效应与定律不是绝对,但具有普遍性
所有心理学的效应与定律,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总结出来的,虽不是绝对,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从应用的角度,抛开特例看比例才有意义。如果只强调特例,则会导致一切不可知、不可为,所有的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都会毫无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