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见所想,夹叙夹议,针砭时弊——读范长江散文《匆离额济纳》

 nizijun 2023-01-28 发布于河南
所见所想,夹叙夹议,针砭时弊——读范长江散文《匆离额济纳》

匆离额济纳/范长江

 

骑骆驼作沙漠长征,在我尚为第一次。我们在北平和平绥线一带所看到的骆驼,体格总不很大,驼峰小而倒仆的多,这五只骆驼,因为被喀尔喀人终年休养着,精神焕发,体格壮美,其中三匹有出乎寻常的高度,人骑在驼峰间,只剩了一个头部比驼峰略高一筹,骆驼肚子肥大得可怕,从脊梁到肚底,我们这般骑士们的腿长只够它五分之二。新长的秋毛,是那样的鲜嫩,那样的舒展。

驼主兼向导的这两位蒙古喇嘛,一个叫道尔济,一个叫苏牧羊,同胞兄弟俩。道尔济是聋子,真正负担向导工作的是苏牧羊。翻译是久留蒙古的汉人老杜。老杜从前拉骆驼惯走外蒙古,酒泉到绥远一路也很熟,蒙古话说得很漂亮。关于走拉善左带的东西,如吃的面粉、羊肉、盐、醋、绿豆、大米等,作饭的锅、铁叉、铜勺、睡觉用的帐幕、铁锤、补织用的针线、各人的行李,特别是饮水,我们预备了四五日的饮料,举凡生活所需,或有关的用品,全须带上。他们是老师家,我托福不必自己操心。

他们知道我是初行戈壁,选择了那匹比较矮而年轻的骆驼,给我作骑驼,顾虑大驼不好驾驭,恐怕跌我下来。实在骑驼比骑马平稳安适得多。

用汽车行戈壁,并不感觉戈壁的十分广阔,骑上骆驼,就感到缩地之无术了。由白音泰来东南过东河,额济纳肥美的森林水草区,慢慢留在我们的后面,骆驼舒缓平稳的脚步,前后摇荡着骑人的上身。驼背上不必要很完全的骑鞍,有相当垫隔的工具就行,驼不要缰,牵着连在它鼻上的单索,就可以对它指挥如意。

你要想骆驼自己加速它的行进速度,最好让它们并排着前进,平行局势下,谁也不肯让谁,它想赶过它的同伴,而它的同伴却没有一个愿意落后,你快我更快,它们各不相下,我们赶路的人,却占了便宜了。生存是竞争的,为了竞争,各方面不能不全力奋进,否则将成落伍者和失败者,一个民族在最纷乱的时候,各种势力并存的时候,往往是最进步的时期,而大一统天下之后,内外无扰,则又往往堕落下来,丝毫没有进展,这完全看竞争因素是否存在来判断。

戈壁中无鲜明的道路,只是望着山头走,走过一个山头,又望着另外山头,作为前进的指针。

连续通过两大戈壁滩,骑得乏了,下驼休息。下面是干燥的沙地,寸草不存,四望遥远的天边,有时有山,有时我们的视线,消灭在阴灰的地天相接的气氛里。人是这样的四个,骆驼是这五匹。两个蒙古人和我语言不通,他们三个相互间谈得起劲,我自己除了偶尔和翻译谈几句而外,没有方法可以表达我的思想和感情。我这时才感到戈壁之辽阔,及其给予旅人之空虚。

一片戈壁盆地的中心,沙地上存留着灰白色的细泥沉淀块,整个来说,这些沉淀泥块,已经破碎了。远远看去,还保存着蜂巢式的平面。假如回到若干万万年以前,戈壁正是碧蓝海底的平沙,我们如果坐在探海器里,沉坠到汪洋的中心,那时可能遇到许多鲨鱼,乌贼,珊瑚之类,隔着玻璃我们可以和许多水栖动物见面。可惜我迟生了若干万万年,沧海已成荒漠,风沙而外,所余的只有极少的古海征候了。

途次,常遇成堆的白骨,狼藉戈壁中,盖为过去横渡沙漠而牺牲之骆驼,骆驼本生于沙漠,其所恃以生者,以其能食各种杂草,有水囊可以蓄水,有驼峰可以耐饥,故能纵横大漠,独傲群兽。待其一定时期经过之后,一代之生命即告结束,黄沙广漠,即为此漠上英雄白骨之陈列所。过去若干代如此,今后若干代亦莫不如此,此盖为骆驼生存史之本质。然而我们所骑未死骆驼,对于彼等先代之白骨,仍时现惊避之行动。是盖有惧于“死”。生物必不能不死。而生物皆不欲死,此生物之所以特奇也。

午后走过了一个十数里的大沙窝区,黄昏后又走进另一沙窝,我有点不愿意走,一方面是骑驼骑得饿了,一方面是恐怕走进沙窝,夜间走不出来。但是老杜告诉我,苏牧羊的意思是再过了这片沙窝才住下,过了沙窝有草可以喂骆驼,沙里没有办法。我当然只好听话。天是慢慢由太阳的世界,走入月亮的世界,朦胧的月光射在紧密的沙浪上,半明半暗的浪头,无禁的绵连着,起伏着,四望都是茫茫。五匹骆驼在苏牧羊领导之下,转来转去,浮沉在沙浪之中,飘荡,飘荡,到嫦娥小姐都有休息的意思了,我们仍没有发现沙海的边沿。看苏牧羊东张西望的神气无疑的是迷路了!既然丧失了方向,也只好暂时找地住了下来。沙里无水无草,因为沙是松的,帐幕也立不起来,草率的烧些茶吃,我们就露天睡在沙上了。

仰面看到明月和星光,他们陪着我们,他们的态度非常温和活泼,似乎有几分嘲笑人类,笑人类的活动太迟缓,太小气,太自私,太白费气力,因为他们想来,人类正当的生活期,应该是集中所有的力量,克服自然界,增加全人类的享受,现在还停滞在民族压迫民族,阶级压迫阶级,事业压迫事业,个人倾轧个人的时期,人类的进步太慢了,墨索里尼和希忒拉现尚拼命提倡压迫弱小民族,说是“传播文化”,这完全是开人类历史的倒车,在他们看来,是更加可笑了。

我们这一小队人驼,实无异大海中的孤舟,假如我们今夜就消灭在沙漠里,等于大西洋上沉没了一只帆船,不会引起世人的注意。这种遭遇,常常令许多有志的人灰心。他们努力的苦心,总希望世人的了解和同情,如果一番热忱放在冰窟里,往往令人伤心丧气,然而,真正从事艰难事业的人,又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人与人间之彻底了悟,因生活环境之不同,与修养之有别,纵然平心静气,障碍已多,何况利害不齐,观点各异。故明名将俞大猷说:“真丈夫处世,唯自信而已,又何穷通得失之足动于其心哉!”这实在是紧要的秘诀,我们认定事情做去,旁人是否能了解我们的苦心,大可不管。

白昼本来很热,而夜间却盖了很厚的羊皮才勉够温暖。蒙古人出门睡觉方法简单,一条羊毛毡子垫在地上,白天穿的大羊皮外衣盖在上面,头脚都缩在皮袍里,无论多么冷,他们都如此睡法。所以蒙古骑兵的行军,因为少带行李,可以异常迅速,成吉思汗时代之能横行欧亚,蒙古军之生活简单,行动便利,当为重要原因。

太阳刚从地平线的东方放出红光,我们已经骑上骆驼随沙梁而起伏,骑驼有如骑龙,因为它的头颈有几分像龙,走路的风度,又复安详落大。驼上四望,风景索然,于是转而运用思想,往往能把一个问题想得很远很深,没有什么另外的刺激,可使我的思想混乱。我这时才明白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义。淡泊指生活,宁静指环境,即生活之物欲不能过高,始能建立高尚之志趣。同时自己心内心外,都要保持安宁与清静,才能集中精力,致力于精深远大之事功。

因为是清晨,看准了方向,约二小时走出沙窝。飓风区海浪式的沙窝,上上下下,象征人生之崎岖,崎岖中正有人生最精彩的节目,一入戈壁,宛如人入顺境,平顺生涯,又无大可称述了。

细想我们这一小队的构成,其中包含重要的政治原理,我为了生活上某部分工作需要,须由额济纳走阿拉善,然而我自己没有走沙漠的经验和准备,所以以一定代价,雇蒙古人之有此经验和准备者,来作我达成这一任务上的指导。用政党政治的国家来说,我是人民,蒙古喇嘛是当权的政党,他们在领导的过程中,当然要以我的利益为前提,以他们的经验,在茫茫的戈壁中,引导我前进。在技术领导上,我当然服从。但是有两点,我是不能不注意的:第一,他们是否忠忠实实的在走路;第二,我自己应有一个根本的方向,从大处看他们走得对不对。所以如果他们在半途停顿,另外作他们自己的打算,我们应该加以干涉,如果走的方向,觉得不对,应该提出质问,这是人民的制裁权和言论自由权。也许因为地势气候等关系,要走一段反乎平常方向的道路,也许一时有错误,我们不能干涉太严,不过我们最后的制裁权是不能放弃的。在一党专政的国家,甚至在古代君主专政时代,情形比较危险,他们未上台时,总是些“吊民伐罪”,“解除民众痛苦”的口号,上台以后,大权在握,问题倒有些麻烦。因为他们不但要有高明的政治技术(大智),而且要有很好的政治道德(大仁),否则自私自利,恃势横行,完全违反民众利益,民众辛辛苦苦捧上台的力量,即刻成为大家最头痛的东西。阿斗要不是遇到光明磊落的诸葛亮,老早被人当猪仔卖了。人民没有政权的国家,前途不会光明的。

言论自由,在复杂的国家情形下,是让各方面的人民表示其各自意见的最好方法,许多新闻纸的本身,自然难免各有其背景,然而它的背景,即代表一种社会意见。

沿途间有青嫩的红柳,骆驼对于这种东西,非常爱吃,最初我是任它去吃的,所以它只要看到前面远处有红柳,即以轻快而平顺的步调,向前迈进。后来因为要赶路,不让它随处吃草,它就怒鸣,甚至于以不走相抵抗。这事使我发生重大的感触。就是骆驼完全是为了它自己的生存而活动,它并不想驮客驮货,人们把它们制服来作交通工具,在它们原是一种不得已,它们并不对于运送和它们不相干的客货,感到兴趣。利害不同,观点自异。我们希望赶路,它们希望永远优游于水草之间。利害既然不同,如果没有强力强迫着,大家是无法合作的。 

      所见所想,夹叙夹议,针砭时弊——读范长江散文《匆离额济纳》

 【读与评】

 范长江先生是我国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他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作了一次壮观的“塞上行”。《匆离额济纳》就是这次旅行后记下的一个篇章,记载着先生初行戈壁中的所见所想。

 他的所“见”,首先就是他们一行在“沙漠长征”中用作交通和运输工具的一队骆驼,因为它们与自己以前在北平和平绥线一带所看到的大不一样,所以大加赞美一番。它们“精神焕发,体格壮美,其中三匹有出乎寻常的高度”,“新长的秋毛,是那样的鲜嫩,那样的舒展。”表面看来,先生只是对骆驼外表的赞美,或者是因它们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而产生强烈的好感;其实,在这里更主要的是赞扬那种“骆驼精神”。骆驼是一种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动物,其生命力极强。“骆驼本生于沙漠,其所恃以生者,以其能食各种杂草,有水囊可以蓄水,有驼峰可以耐饥,故能纵横大漠,独傲群兽”。它们索取的只是“各种杂草”,付出的却是自己的全部。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其发展、前进,正是依靠着这种“骆驼精神”;正当民族危亡的时刻,自然更需要发扬这种“骆驼精神”。

 其次,先生所见到的就是广阔无垠的戈壁及其若干年代以来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故事。戈壁之大,令他感叹“缩地无术”。在这辽阔的戈壁上,只是寸草不存的沙地,时常也会遇到“成堆的白骨,狼藉戈壁中”,不免给旅人带来空虚之感。尽管如此,在先生的笔下时间与空间的跳跃,历史与现实的映照,构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身处一片戈壁盆地的中心,先生遥想“假如回到若干万万年以前,戈壁正是碧蓝海底的平沙”,“我们如果坐在探海器里,……隔着玻璃我们可以和许多水栖动物见面”,这将是何等多彩的景象,何等美妙的境界。然而,现在沧海已成荒漠,所余的只有极少的古海征候了。虽然先生不无遗憾地叹惜“迟生了若干万万年”,未能见到此情此景。但是,在先生看来,这既是大自然的造化,又是人生之规律。不是吗?请看“……黄沙广漠,即为此漠上英雄白骨之陈列所。过去若干代如此,今后若干代亦莫不如此”。在这里,或多或少透出一股悲凉之气,但谁能说这不是人类生存之规律呢?

 再来看先生之所“想”,这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其在文中的表现就是夹叙夹议,针砭时弊。

 借月抒怀,是古今文人惯用的艺术手法,先生在作品中也写到了月亮和星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在沙漠露宿的夜晚,他“仰面看到明月和星光”,感觉到“她们的态度非常温和活泼”,便马上联想到人类社会与之形成的极大反差。他强烈地抨击着当时那个不平等的世界,揭露帝国主义和法西斯分子“民族压迫民族,阶级压迫阶级”的惨无人道的行径,指出他们完全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他借助月亮和星光的想法:“人类正当的生活期,应该是集中所有的力量,克服自然界,增加全人类的享受”,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和深远广博的情怀。

 先生是一位忧国忧民、感情沉挚的知识分子。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和黑暗现实,他时刻都在思考着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表现出极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就是在茫茫戈壁的旅行途中,他还以他们“这一小队的构成”,幻化出国家政治原理,乍看突然,其实有理,先生认为,在政治民主的国家,人民应享有对于国家的“制裁权和言论自由权”。而现实却深深刺痛着先生,激愤着先生。在他看来,在当时那个专制主义制度下,统治者“自私自利,恃势横行,完全违反民众利益”,这是非常危险的。他十分清醒地指出:“人民没有政权的国家,前途不会光明的。”表现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因此,他认为:“言论自由,在复杂的国家情形下,是让各方面的人民表示其各自意见的最好方法”。先生的这些思想和见解,有如在时代进行曲中奏出的一个深沉而有力的音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