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我”是什么?

 大智若愚wxy 2023-01-28 发布于重庆

很多人觉得这个词的来源,是这样的:2018年,新华社发布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说的是:这句话翻译成普通话,大意是这样的: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这短短的十个字,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思考:“无我”到底是什么?《西游记》里有个情节,太上老君从金兜山上下来,对唐僧说道:“菩萨,众生无我,我亦无我,众生皆苦”。老君这里说的宇宙,其实是“有我”的。一只猴子,可以跳上九万里天空,跳下地面可以有八万里之遥。这些猴子,他们所谓的“我”、“心”,其实都是我们人类的自我在“我心”层面的“假我”。

我们是我,猴子是猴子。一个是我一个是猴子。而老君说这话,用了个“亦”字,也即承认宇宙是有我的。但“假我”这两个字的根本,不在于我们所呈现出的自我,而在于我们的意识。如果我们的意识没有我们自己的那部分,那“我”这两个字,也就不会存在。举个例子:如果一只蚂蚁,它一生只能在树上,那么它只能说蚂蚁这个意识状态,它是蚂蚁,而不是蚂蚁的意识状态。那么这只蚂蚁,其实就是它在“我”层面的一种自我。也就是意识也必须是“有我”的,即意识必须是不依存于意根的。蚂蚁这种自我的概念,可以说是“有我”的意识状态。但,蚂蚁的这个意识层面的“我”,与它的真正的“我”,其实也就是“心”这个概念并不冲突。

它依然有这个意识层面的“我”,也就是“自我”,也有真正的“我”。它们的差别就在于,一只蚂蚁在树上的这个意识层面的“我”,它是被“认知”的,就是只能看到“我”,能够被意识的。在“我”这个意识层面,它不得感知到一切和“我”有关的事物——比如,蚂蚁在树上的生活,我们人类可以看到,但蚂蚁看不到。但我们人类的“第二意识”是能够感知到这些的——我不在树上,我依然在树上。我在家中吃饭,并不是因为我不在家,不会感知外界的存在,而是这些并不是意识层面的“我”,是无论如何无法感知到的。

那么,佛陀说的“无我”也是这种意思。也即,意识层和感觉层的“我”,从来就不是一个东西——我的这个意识状态,只是我这个意识层中的一种现象而已。我们自己,是真正的我;但那种在意识层面的“我”,必然不是真实的我——那是自我的投影。所以,我们总会感觉到被意识层和感觉层的“我”欺骗,以至于,当我们意识到这样一个“我”的时候,其实已经是骗的结果。那到底什么时候“我”在骗我们呢?那就是在意识层和感觉层,它都是“我”的时候——比如:我饿了,那我就意识到一只猴子在吃我手中的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