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需具备的七种意识

 苏格柏图 2023-01-28 发布于甘肃

目标意识。管理者需要围绕企业的目标而不是其它,开展工作。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指出:企业的每个成员所作的贡献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他讲了三个石匠在干什么的故事:第一个石匠说“我在谋生”;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干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第一个石匠不是也不会成为管理者,而真正麻烦的是第二个石匠。他们通常居于管理的岗位,却只关心自己的专业,“致力于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建立公司的事业”。

责任意识。管理首先是责任,而不是权力。管理者是因为要承担责任,根据责权对等的原则,才获得了相应的权力。管理者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尤其是让企业有前途、让运营有效率、让员工有成就。无数事实证明,责任承担久了,就会成为一种权利。

效率意识。效率是产业社会的唯一原则。企业走向未来的关键,在于比竞争对手更高效的组织起来(配置资源),通过成就客户最终成就自己。这里的竞争对手还包括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正如科斯所讲,市场配置资源有市场费用,企业配置资源有组织成本,于是,市场费用和组织成本孰高孰低,成为企业扩张的依据。因此,管理者要持续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降低组织成本,和竞争对手以及市场配置资源赛跑。

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管理者要营造创新的氛围,推动和鼓励企业创新(包括员工创造性地工作),全力扶持新生事物成长;要保持开放和学习,切忌无意中成为创新的阻碍;要重视基层首创精神,善于运用组织的权威将走得通的办法“合法化”;要借鉴“南门立木”等智慧推动创新,善于运用创新事件作为支点,“撬起”企业整体创新氛围。

领导力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新生代进入职场,管理者要逐渐将员工视为能量体而非机器,从管理员工转变为领导员工。实现转变的关键在于提升领导力。所谓领导力,简而言之,就是别人愿意追随的能力,包括能力、人格魅力等。

品格意识。员工的职业化进程,关键在于管理者的传帮带。而唯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做好传帮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德鲁克强调:“一个管理人员做些什么,能系统地加以分析;一个管理人员必须会做些什么,能学得会。但有一项品质是无法学得的,有一项条件是管理人员无法从别人处获得但却是必须具备的。那不是天才,而是正直的品格”。道理就在这里。

危机意识。竞争的残酷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都有危机时刻(而且通常不止一次),不能对此心存幻想。管理者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平时就做实内功和做好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动企业“主要是靠本事而不是抓机会”走向未来,推动企业有组织地走向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