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百年隆福寺: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卅二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28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我家小区门口,有个味道极好的“炸灌肠”摊。做此生意者,是一对北京当地的小夫妻。要说起来,能让帝都的土著们“放下身段”,重操这等营生,确也是难能可贵的事。且此摊的“灌肠”薄厚适中,口感也佳,所以每日都能揽得众多食客关照。然我每回尝罢此物,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隆福寺“大街”边的“丰年灌肠”店。由是,又思念起“白魁老号”、“馄饨侯”——这些同处隆福寺街面之上的老北京餐饮铺号来。当然,而今谈及此等商铺,也就只能是作为对往昔的某种回忆罢了。

文章图片2

若说起来,对于隆福寺美食的所有记忆,都还是要以“隆福大厦”作为原点的。这座——在京城内曾经声名显赫的购物中心,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地位,是可以与西单人民商场、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安市场相比肩的。甚至于,在我跟儿时的伙伴聊起此地时,竟能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隆福大厦还像原来那般红火,其后的“贵友大厦”、“蓝岛大厦”、十里堡“雪银大厦”之流,就一概没有兴建的必要了。然而,或许这“隆福大厦”红火得有些过了头。1993年的一场大火,将此座东半城市民的“购物天堂”,一巴掌打成了“不毛之地”。

当然,对于比我年岁更大的北京市民而言,由薄一波题名的“隆福大厦”,远不如“东四人民市场”来得亲切。作为朝内大街上最大的商业集散地,这里几乎是50、60、70后北京人的共同记忆。待到1988年,新的“隆福大厦”开业,曾经存在了37年之久的“东四人民市场”牌匾,被悄然替换。而那座崭新的“大厦”,也并没有维持多久。仅仅5年之后,一场罕见的大火,便彻底赶跑了——集聚在隆福大厦身上的所有“财运”。从此,该地变成了一片人气“荒漠”。开啥啥黄,卖啥啥赔。

文章图片3

然而,倘若追溯历史,当初的“东四人民市场”,可是绝没有过这般光景的。自1951年起,在顶替了北京最大庙会——“隆福寺庙会”之后,于隆福古寺辖域内建造起来的这座“市场”,曾经带给了京城市民太多地欢笑与泪水。当然,伴随着市场不断扩大的,是隆福古寺被拆毁的过程。

文章图片4

曾经的隆福古寺,建造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自它建成之日起,这里便作为一所皇家寺院——来接受天朝君臣的香火。如今,我们已经无法想象隆福寺的宏大规模了。但从朝阳门内大街,一直到宽街附近的平安大道,在明清以降的五百多年里,一直都是隆福寺的管辖范围。如此规模,今日想来有些不可思议。从大影壁、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毗卢殿、大法堂、金刚殿至后楼阁,整个隆福寺,共有九进院落。可谓宏阔至极。待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这里又成为雍和宫的最大下院,作了帝都喇嘛教的重要庙宇。

文章图片5

令人好奇的是,此皇家御用的祈福之地,竟然还留给民众——些许的活动空间。这在京城民众的生活史中,可谓是个异数。此等活动空间,便是著名的隆福寺庙会了。要说起这北京的庙会,自明初开始,首先是在西城区的都城隍庙一带举办。后来,会址迁至广安门内的报国寺。未过多久,庙会又转移到宣武门外的琉璃厂一带。而此时,已是乾隆盛世之际了。但琉璃厂——毕竟是留给读书人的一方天地,然普通民众——则将隆福寺与护国寺的庙会——当作自己最大的休闲娱乐区。到了1787年,隆福寺庙会,更成为“燕京诸市之冠”。那时节的隆福寺之喧闹,在老北京竹枝词里就有所体现:“东西两庙货俱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文章图片6

待到清末,随着1903年前后东安市场的修建,王府井商业区全面崛起,曾经是内城民众购物大本营的隆福寺庙会,最终沦落为下层市民的“淘宝”之地。从晚晴至抗战爆发前,这里的旧货、小吃、文娱表演,已经成三足鼎立之势。

文章图片7

然而,就在隆福寺庙会日益红火之际,一场大火竟然不期而至。那是在1901年,由于看庙的喇嘛大意,使得三佛殿、天王殿、钟鼓楼全部被毁。想那三佛殿,乃是建造于多层汉白玉石基之上、又有汉白玉围栏环绕的一座宏大建筑。就连殿堂内的木料,都是来自紫禁城一侧的皇家离宫“南内”(如今的普渡寺),所以等级甚高。只可惜一场大火,便使这里成为了一片瓦砾堆。及至1949年,于该地驻足,也还能见到半个世纪前的过火遗迹。这,或许是隆福寺火灾之源吧。

文章图片8

当然,地火再猛,也不会烧掉隆福寺的全部家底。直到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在著名作家刘心武的眼里,隆福寺的大部分殿宇、院落,还是保存完整的:“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前面的山门尚存。只是门内左右的哼哈二将仅存台基。穿过山门,是一片显得过于空旷的敞地,废殿的柱础可以辨认。那是由于一场大火,烧掉了钟鼓楼、塔院和弥陀殿所致。”(弥陀殿,便是天王殿了。)

文章图片9

庙中其余的殿堂建筑都尚完好,释迦摩尼殿高居在三层汉白玉栏杆围成的高台上,当时人们都称作“栏杆殿”。再后面是三大士殿,里面同时供着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尊菩萨。再往后是毗卢殿,听说当时藏有108部藏经,比当年雍和宫里藏得还多。毗卢殿后世金刚殿,里头供着铜铸的金刚护法佛。最后面是两层楼的后阁。我记得寺院东西两侧厢房大体上也还完整,当然,都很破旧了,并且被住户切割成几段,显得颇为凌乱。”在这段回忆文字里,刘心武所说的“栏杆殿”,其实于当年就已不复存在了。所以,他讲到的“释迦摩尼殿”,其实该是三大士殿。而三大士殿,则为毗卢殿。接下去,乃大法堂和金刚殿才对。

文章图片10

解放后,隆福寺的殿堂似乎从未公开开放过,也不见喇嘛们行法事,但殿堂里的一切,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似乎还保存得相当完好。不记得具体是哪年了,反正是我还在上高中的时期。有一天,一个同学带我去看了那几座平日总是紧闭大门的殿堂。那个同学如果不是喇嘛的儿子,便是同喇嘛有某种特殊的亲友关系,所以我才能有一个终生难得的参观机会。释迦摩尼大殿里,堆了好多纸匣子,似乎是些货箱——那时候庙会早已湮灭,隆福寺开始成为一个有大棚的正式商场——但帐幔、佛像、壁画、藻井等等都并未受到损害。印象中,那三尊佛像的造型极佳。

文章图片11

三大士殿当时尚未成为临时货库,因此给我留下的印象更为完整。特别令我震惊的是穹窿上的藻井。释迦摩尼殿的藻井,因为殿中光线过分幽暗,未能看清。三大士殿的藻井据说比起前者来稍逊气派,但给我的直感,是实在太了不起了。后来我上大学的时候,看到一份资料,说是隆福寺殿堂中的藻井,属于明清建筑中最精美最巧妙的孤例。不仅雍和宫中所有殿堂的藻井不能相比,就是故宫中的三大殿以及养心殿的藻井,也只不过或比它大,或比它奢,但无论从文物价值,或从工艺技巧上衡量,都逊它一筹。

文章图片12

“在毗卢殿里,我见到了毗卢佛。佛身安置在一个莲花座上。那莲花座的每一个莲花瓣以上,又都刻着一尊小佛。据说是“万佛绕毗卢”的意思。毗卢是个讲经说道的大佛,自然应有这样壮美的一个莲花座。金刚殿不知怎么没能进去,后阁因为一部分已成了宿舍,也没去看。现在想起来,我能看到那么多稀世文物,真可谓是眼福不浅了。”

文章图片13

然而,刘心武的眼福,在隆福寺曾经的管理者心中,却如同一堆弃物。就在刘心武上大学的年月里,隆福寺的山门,首先在1963年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东四人民市场”的前货场。到了1966年文革爆发,隆福寺内的全部佛像、经卷被红卫兵洗劫一空。直到今日,连完整的造像资料,都未曾留下。

文章图片14

等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过后,北京市文物部门,竟然对隆福寺的未来——给出了这样的一组意见:古建虽有一定文物价值,但已不完整。地震后又有严重损坏,进行大修已没有必要。过去又未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为安全起见,决定将还残留的三大士殿、毗卢殿、大法堂、金刚殿及后阁——全部拆除。还有些价值的三大士殿的藻井,以及碑亭内的巨碑,由北京市文物局收藏;而明清时代的古建木料、砖瓦,则归市民政局,为市民搭抗震棚而用。

至此,一座存在了532年的巨大梵刹,终于“灰飞烟灭”。如今,那精美绝伦的藻井,尚且安装在先农坛中国古建博物馆内;而两座巨型石碑,则被放置于五塔寺的石刻博物馆里。尽管“两地分离”,但毕竟也算是隆福寺——为我们这些后辈人——所能留下的一点念想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