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之上要想拿满分是不容易的,毕竟要想一点错都不出几乎不可能,即便是放到了战场上,强如凯撒这样的名将,他们也不是没出过错,只不过名将总是能把自己从失误中捞回来。另一方面,你要想在考场上拿个零分,恐怕比拿满分还要难。历史上还真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但凡做对了一件事,情况都不会发展的如此糟糕。 我说的这个人,全名叫做普布利乌斯-李锡尼乌斯-涅尔瓦(Publius Licinius Nerva)。他跟两百多年后的皇帝涅尔瓦并没有什么关系,Nerva的拉丁语意为“力量”,对于罗马人而言是一个并不算特别罕见的家名。当然,今天这个涅尔瓦,在罗马历史上完全算得上是一个很边缘的小人物,他是如此的不起眼,以至于我们对他的生卒,仕途履历的了解都很少。他在公元前113-112年,担任过罗马的铸币官,再有记载,就已经是前104年他以资深裁判官的身份出任西西里的总督了。 本来,西西里总督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差事,这个行省富裕,气候宜人,是早期罗马重要的粮食进口地,总督还可以借着征粮捞点外快。如果是太平年代,在这个位置上坐上两年,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前104年罗马共和国还陷在辛布里战争的泥潭里难以自拔。虽然马略在前107年进行军事改革,试图解决罗马人的兵源问题,但是即便如此,罗马还是因为战争的消耗难以提供足够的兵力应对战争。因此马略想起了罗马的同盟,比提尼亚的尼科美德斯三世国王,向他索要人力资源。国王拒绝了马略的要求,并指出他国家由于罗马方面施加的沉重赋税,让当地大部分能够战斗的人都被罗马的包税人贩卖为奴隶了,比提尼亚根本无法拿出兵员支持罗马。为解燃眉之急,罗马元老院通过的一项新的决议:任何同盟国的公民都不可以被以奴隶的身份被对待,已经被卖作奴隶的人应当被释放。毫无疑问,这个决议从经济上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面对火烧眉毛的辛布里战争,元老院希望这项决议能够给马略提供他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战争。 时任西西里总督的涅尔瓦立刻响应这项决议,他释放了大概800名同盟国的奴隶。但是他这件事做得既不隐蔽也不聪明。一方面,那些没有得到释放的奴隶,不管是不是同盟国的人,都因为自己没有得到释放而对涅尔瓦乃至罗马心怀怨恨,而涅尔瓦这件事情做的是如此的公开似乎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有可能造成的后果。虽然很多罗马官员可能确实也不在乎奴隶有什么想法,但是西西里大概三十年前才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奴隶起义,看起来涅尔瓦对此也没觉得有什么潜在危险。 而在另一方面,那些大量奴隶的拥有者,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罗马的这一政令必然要让他们蒙受巨大的损失,他们并不会在意奴隶是同盟国与否。释放800人其实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但是这些贵族政客担心如果涅尔瓦继续执行元老院的决议,会给他们造成更多的损失,而很显然涅尔瓦这个耿直到底的人,也没想着要给出什么补偿来安抚一下奴隶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贵族奴隶主们联手起来,在政治上向涅尔瓦施压。面对来自罗马贵族的压力,涅尔瓦秒怂,他不仅中止执行释放奴隶的政令,同时他还撤销了之前已经释放命令,把那800人也送还给了奴隶主。这一波操作直接激化了矛盾,如果说本来就没有希望或许日子还能过得去,那得而复失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叙拉古附近的一伙奴隶开始暴动,杀死了他们的奴隶主,占据了一个小山头,标志着西西里第二次奴隶暴动的开始。 涅尔瓦迅速对暴动的奴隶进行了反应,他组织起了一支军队前往镇压。涅尔瓦挑选了几个忠心的奴隶,假扮成起义者混进了奴隶队伍,从中起事给罗马军队打开了大门,让涅尔瓦成功平息了这场暴乱,可以说这第一波起义是一点浪都没有能够掀起来的。看到这里,似乎觉得这个总督大人,虽然缺少了点政治手腕,但似乎在军事上还有那么点能力。 可惜,以上就是涅尔瓦生涯的顶峰,叙拉古这个起义,从全局来看,说白了也就是个开胃小菜,几百人的规模。可是涅尔瓦吃了个前菜就觉得饱了,他自认为大功告成麻利的遣散了自己的军队。他没想到的是,几乎就在他解决叙拉古暴乱的同时,在西西里的另外一座城市赫拉克利亚(Heracleia)附近,发生了另外一场奴隶暴动。这场暴动一开始看起来也就是个骚乱的级别,几十个奴隶杀死了一个罗马骑士,以城外Caprianus山为基地开始招兵买马搞事情。叛军的队伍迅速扩大,一周之内就扩大到了800人的数量。其实,大几百人的数量,对于涅尔瓦来说,也只不过是小意思,他大可以像扑灭叙拉古奴隶叛乱那样,再把军队召回率把赫拉克利亚的叛乱一并收拾了。可在起义尚在萌芽可以扑灭的关键时候,涅尔瓦因为未知原因直接掉线,没有人知道这段时间他干嘛去了,反正等他重新上线的时候,起义军又翻了一倍达到近两千人。 西西里总督在错过了扑灭起义的最佳时机之后,总算启程前往赫拉克利亚对付叛军。但是面对叛军,涅尔瓦怂了一把,他没有自己亲自领军作战,而是派了一个叫提提尼乌斯(Marcus Titinius)的军官带600人去跟叛军作战,自己带着其他人不知道在哪,经典的你先上我掩护的战术。而提提尼乌斯面对叛军的优势数量,以及不利地形最终惨败,不仅给叛军送了一波经验和自信,还送了一批优质装备。战斗的失败让叛军瞬间壮大,几天之年就达到了6000多人。奴隶军拥立了一个领袖塞尔维乌斯(Salvius),此人有一些东方背景,还是奴隶的时候就擅长一些变戏法之类的绝活,而到了起义需要蛊惑人心的时候,戏法就成了装神弄鬼,类似大家以前在课文里面学到的陈胜吴广干的那些事情。叛军借初战胜利的余威,开始四处劫掠西西里扩大势力。到叛军准备开始进攻城市Morgantina的时候,起义军已经有了两万人之众,甚至还有两千人的骑兵。而涅尔瓦,他作为罗马派来西西里的总督,位高权重的人,在此期间,只拉起了一支一万人的队伍,闹了半天还不如一个神棍。 由于Morgantina被围攻甚急,涅尔瓦带着他的军队前往解救。他在一开始趁着塞尔维乌斯专注攻城,偷了奴隶军的后营,一度占了先手。但是在跟奴隶军主力交战的时候,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怎么想的,面对有数量优势的敌军他没有选择什么特别的战术,即便面对自己军队明显不足的骑兵力量,他也没有想点什么办法补救,当奴隶军的骑兵从山上冲下来直接打爆了他的侧翼,他也好像没有什么临场的应对,奴隶军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人包了饺子,塞尔维乌斯叫人传出话来,凡是放下武器的人都可以保住一条命,涅尔瓦的军队连扳都没有扳一下就迫不及待的崩了。其实他的军队只有大概六百人左右阵亡,但是却有四千人放下武器投降。继上一次涅尔瓦派提提尼乌斯去送了一轮人头和装备之后,这次他可谓是亲自下场,把送装备直接提升了一个量级。我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就是打游戏,刷电脑都不会这么容易。 塞尔维乌斯取得了这一次胜利之后,又返回去继续围攻Morgantina。本来他一时间倒也很难攻下这座城市,毕竟虽然他收了一大波罗马人的装备,但是他终归还是缺少攻城器械。为了确保Morgnatina城内的安定,守城的罗马人许诺只要城内的奴隶帮助守城,他们就可以得到自由作为奖励,因此尽管涅尔瓦的援军被击败,但是Morgantina一时间也不太容易被攻破。但是此时涅尔瓦再次横插一脚,他宣称只要奴隶起义还没有被成功镇压,他就不会同意释放任何新的奴隶,此言一出,Morgantina城内的奴隶果断跳反,给起义军打开了城门,而涅尔瓦打完嘴炮之后没有任何办法阻止Morgantina被攻陷。而在他被塞尔维乌斯各种吊打的时候,西西里岛西部爆发了另外一场起义,一个名叫雅典尼昂(Athenion)的奴隶折腾起了一支上万人的部队开始洗劫岛的西部地区。比起神棍塞尔维乌斯,雅典尼昂是更有军事头脑的人,涅尔瓦连神棍都搞不定,当然更阻止不了雅典尼昂。眼看西西里的起义愈演愈烈,元老院终于忍无可忍,在涅尔瓦的任期结束之后赶紧把他召回了罗马,而接替他的是前104年的裁判官卢库鲁斯(Lucius Licinius Lucullus,是那个著名的卢库鲁斯的父亲)。 涅尔瓦的生涯记载就这么短暂,他的舞台说白了也就是前104年这短短的一年。但是这一年间,他先是通过一波政治操作,硬是激出了一波起义,然后通过一次掉线,成功帮助叛军立住脚跟,接着又用一波说不太清楚的军事操作,让叛军鸟枪换炮用上了好装备,最后莫名其妙打了一波嘴炮直接给叛军送了一座城。理性的说,奴隶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罗马人对奴隶的残酷压榨,涅尔瓦并不该为此付全责。但是,没有他那份几乎是零分的答卷,罗马后院的这把火本来也烧不起来。塞尔维乌斯真的厉害吗?其实从后来的战局来看,他其实并没有多长远的验光和军事能力。雅典尼昂厉害吗?可能有那么一点,但是依然难逃被罗马执政官阿奎利乌斯阵斩的命运。如果是这样,那涅尔瓦究竟是什么水平的人,相比之下,后来的瓦鲁斯岂不是太冤了点。 其实最后还是那句话,一个优秀的领袖并不能把起义升级成战争,但是一个“合适的”罗马总督能。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