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96期】对越作战中,我军是怎么在6000米开外就看清越军观察所的?为何敌我炮击精度如此之大?

 冬不拉拉 2023-01-28 发布于安徽

注:《手绘历史》是全网唯一使用手绘图来描绘战争的公众号,各手绘图均由作者原创,为此手绘图不经作者同意绝对不得盗用。


1979年对越还击作战的2月20日,我42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观察所,对靠暹山敌炮兵指挥观察所实施了一次远距离观察射击。为何这次战斗中敌我炮兵精度差距那么大?

靠暹山位于越南七溪东北6公里处,是七溪地区的制高点。能通视4号公路和班腮至七溪的公路,并能观察到我步兵第386团阵地及纵深地域。(见下图1)

图片

(图1:靠暹山地域简图)

我42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在完成支援陆军第126师攻占东溪任务后,于2月19日,奉命转移战斗队形,支援陆军第129师在七溪地区进行的阻敌增援战斗。该营阵地在两庄地区原地调架,改变射击方向。随令营观察所继续向靠矛山转移。

随后,该营观察所携带16倍炮队镜和激光测距机各1部,以及其它指挥作业器材,于2月19日10时到达靠矛山主峰西侧300米无名高地。由于当时雾大,无法观察,便抓紧时间构筑工事,并进行了严密伪装。尔后在地图上研究地形,分析敌观察所、炮阵地可能配置地域,确定了特别注意地区,并建立了侦察值班制度。

时间来到20日上午,天气转晴。该营观察所抓住这一时机开展工作,对靠遢山每一个可疑的地形地物进行认真细致的搜索。发现在距我6000多米的靠暹山主峰正斜面上有1道伪装了的堑壕,细心观察可分辨出伪装物有些发黄,与周围颜色不太一致,并有呈黄绿色的条状物。工事中部有几个部位比较突出,隐约可以看到有人头晃动。侦察员将情况立即报告营长。营长立即利用器材进行了反复的观察,核对了目标特征,判断可能是敌炮兵指挥观察所。

这时,我步兵约1个连和部分民兵从班腮沿公路行进。刚行进不久,就在我行军纵队前方约1公里处落下4发敌人打来的炮弹,均落在班腮西南公路两侧(可猜想当时越军首发炮弹的射击精度是没有精密仪器辅助的)。根据弹着点分布情况判断,是敌对公路阻击点试射,企图封锁公路,袭击我步兵行军纵队;从地形条件分析,落弹处只有靠暹山主峰能观察到。据此情况,进一步证实了靠暹山主峰工事是敌炮兵指挥观察所。于是,我用激光测距机精确测定了距我6000多米的观察目标,求取了目标坐标(最后求证,我用激光测距机求出来的纵横坐标误差均未超过5米)并将情况报告了团指挥所。(见下图2)

图片

(图2:敌我相对位置简图)

尔后先指挥全营对该目标行2发急促射,再以5连一炮行破坏射击,有效地摧毁了目标。迫使敌一直无法指挥射击,粉碎了敌炮兵妄想袭击我步兵行军纵队的企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