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冬不拉拉 2023-01-28 发布于安徽

包拯其人,对于年轻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周杰、李冰冰、任泉等人主演的《少年包青天》,实际上,《少年包青天》的主人公包拯并非虚构的角色,而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贤臣。

图片

包拯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因肤色黝黑、又敢于跟强权对抗、敢于为百姓伸冤,民间便称其为“包青天”,包拯有两任妻子、一位妾室,第二任妻子董氏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的小家庭也开花结果,生下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儿。

可天有不测风云,包拯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英年早逝,孙儿也在五岁那年因病殒命。

在他六十大寿的贺宴上,虽人声鼎沸、宾客来往不绝,但包拯还是忍不住对亲近的人感叹包家无后,待宾客走后,却见儿媳跪在自己的椅边,欲言又止道:“公公,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

一、清官断案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包拯出生在泸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他的父亲包令仪,曾经担任过福建惠安县知县,在包拯16岁那年升迁至朝廷虞部员外郎,掌管冶铁、茶、盐的生产。

图片

包父在出任惠安知县时,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为官清廉,公正不阿,这对年幼的包拯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启迪。

以父亲为榜样的包拯,在二十八岁那年就考上了进士,而此时他的同龄人,还在为考取秀才而困扰。

按北宋惯例,考上了进士便能够入朝为官。包拯中进士后,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大理评事乃大理寺的属员,自隋朝起设此官职,到了宋代,评事晋为正八品,专断疑案悬案

以包父在朝中的官职地位,加上包拯的才华深得朝廷青睐,原本是能够年少有为、步步青云的,但包父却突然因病辞去了官职,回老家颐养天年,母亲包张氏也体弱多病,包拯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双亲的责任。

图片

考虑到父母身旁无人照顾,包拯便婉言拒绝了朝廷的橄榄枝,只是在老家合肥附近的县衙谋了个知县令,司缉盗、盘诘,也掌课税、教育等职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包青天”的名声却初现端倪,最著名的便是“牛舌案”。

彼时,有一牛夫突然告官,称自家的老黄牛被某某人割了舌头。牛被割了舌头,虽然不致死,但对进食有影响,自然也就影响全身。

包拯问牛夫可否有证据,牛夫答不上来,只是将他与割牛舌之人的恩恩怨怨尽数说来。

包拯听完后,便交代牛夫去集市上假装吆喝卖牛肉,自己则在县衙里等着背后之人露面,果不其然,一个时辰之后,便有一人奋勇告官,说要揭发一个养牛的牛夫私自宰杀耕作的牛

图片

在古代,牛是耕作犁田的好帮手,除非得官府征收或病死,普通人是不能靠贩卖牛肉来谋利的。所以当包拯看到这个来报官揭发的人,瞬间就明白了牛夫的牛为什么会被割了舌头,还找不到证据。

割牛舌的人看到县衙的衙役将自己团团围住,包拯又将自己与牛夫的纠葛事无巨细的道来,顿时知道自己早已露了马脚,不由得坦白他是为了报复牛夫才偷偷割去了牛舌,而牛夫的损失他愿意加倍赔偿,只要官府能够免他牢狱之灾。

二、忠孝两全

“牛舌案”后,包拯的名声就在当地传播开来,前来申冤的百姓络绎不绝。然而此时他的双亲年迈,身体每况愈下,原本收到调令函要前往安徽和县担任监税的包拯,不得不辞去了官职。

图片

辞官后的几年,包拯便尽心尽力的照顾父母,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婚姻。

包拯的原配夫人李氏,与包拯是同乡人,两人婚后不到一年,年纪轻轻的李氏却因病去世,两人也未曾生育一儿半女。

不久后,包拯与第二任妻子董氏结为连理。

虽是继室,但董氏是明媒正娶的大家闺秀,该有的礼数全部不落,还从娘家带来了一个通房丫鬟孙氏,古时男子三妻四妾,正房妻子给相公物色妾室的事例并不少见,从娘家带过来的妾室,还能与正房同心同德,省去了不少麻烦。

董氏过门后不到一年,就为包拯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包臆,次年又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三代同堂,儿女双全,包拯的双亲也算是在尽享天伦之乐中,安详的度过了晚年

图片

1033年,包父包令仪和包母包张氏相继过世,包拯痛哭流涕,在双亲的坟墓旁筑起了一座草庐,为双亲守丧。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守丧是一种孝道的体现,一般以七日或七日的倍数为期,守丧期越长,就越表明对已故之人的思念和崇敬。

守丧期最长是为三年,实际上是指27个月,因为母亲哺育儿童的婴孩期是27个月。包拯身着孝服、不沾荤腥,在双亲的坟墓旁守丧三年,直至守丧期满,还是不愿意离去。直到同乡的父老乡亲们日日前来劝慰、勉励,包拯才于1037年再次离开故土,前往京师听选赴任。

图片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知府,也就是如今的广东肇庆。彼时,端州盛产砚台,对于依靠毛笔和墨汁书写的年代,砚台既是必不可少的物品,价格也是从高端到低端,涵盖广泛。

端州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砚台,均是价格不菲,端州历任知府,也经常借着进贡的由头,私下将贵重砚台赠与朝廷诸多权贵,以谋求加官晋爵、政途通畅。包拯任端州知府后,同样的进贡砚台,却是规规矩矩按照朝廷要求的贡数,从不曾中饱私囊。

在包拯就任的两年间,他连一方普通砚台都不曾私带回家。到庆历三年,包拯被升迁入京,任殿中丞,因才华横溢、公正不阿,同年被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出任监察御史

三、老来得子

1052年三月,包拯外任河北都转运使,同时出任龙图阁直学士。

图片

包拯官运亨通,他的儿子包臆也不落人后,3岁能诗,19岁便被封为太常寺太祝,可谓年少成名,也是在19岁这一年,包臆娶妻崔氏,两人生育一子,取名为包文辅。

可天有不测风云,包臆还未前往太常寺就任,便染上了风寒,婚后短短一年,就撒手人寰,留下包拯与董氏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子崔氏也守了寡。

儿子的突然离世给包拯带来了巨大打击,遂向朝廷申请前往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并加刑部郎中。

包臆去世后,包拯对孙子包文辅痛爱万分,董氏与包拯商量,主动提出让崔氏改嫁,不希望她年纪轻轻就在家守节。

崔氏深知公婆丧子之痛,孩子包文辅又年幼,她不忍离去,在包家守节整整二十年,后来被宋哲宗加封为永嘉郡君。

图片

包臆去世后第五年,包拯的丧子之痛逐渐被时间抚平,可没想到祸不单行,五岁的孙子包文辅竟然又被疾病带走,包家彻底无后。

包拯痛心疾首,只能靠忙碌公务来麻痹自己,主动申请入京,升为右谏议大父

嘉祐四年(1059年),包拯六十岁大寿。

此时他已有意告老还乡,遂宴请了诸多同僚。在寿宴之上,众人奉承包拯为官数十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包拯却忍不住感叹,他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包家无后,同坐一桌的儿媳崔氏,听到包拯的话后,不由得眼神一闪,思绪万千。

待三巡酒后,宾客退散,崔氏却突然走到了包拯身旁,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公公,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

图片

包拯听到崔氏的话后,十分震惊,自己怎么会突然有一个儿子呢?

原来,董氏当年给包拯带来的妾室孙氏,前两年因为犯了错,被包拯逐出了包家。孙氏离开后本来打算回老家,却突然得知自己有了身孕。她不敢告诉董氏,更害怕包拯,便找到了包家儿媳崔氏。

在崔氏的帮助下,孙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崔氏给了孙氏一些银钱,让她回老家安度,孩子则由崔氏请的奶娘养在了府外,打算等合适的时机再告知包拯。

听崔氏说完了事情的经过,包拯欣喜万分,忙让人将孩子带回家,让他认祖归宗,取名包绶。

虽是老来得子,但包拯对包绶并不溺爱,还请了师傅专门教他武术,以期强身健体,茁壮成长。

图片

1062年5月,包拯在枢密院议事时突发疾病,在两个月后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四、结语

包拯清廉一生,从不与人为伍,历史上诸如宰相宋痒、舒王赵元佑的女婿、仁宗张贵妃的伯父等人,都因为官不正被包拯弹劾过,与此同时,有才干、有政绩的能人,包拯也同样秉公力荐。

时人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包青天”也成为中华文化中“清廉”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