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奶奶——根据父辈们的讲述和孙辈们的回忆整理

 烈日雪 2023-01-2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照片简介:左侧照片是奶奶和大伯、二伯1939年3月拍摄于哈尔滨,右侧照片是1971年的冬天拍摄于北京朝阳门南竹竿胡同二伯家(现朝阳门SOHO的西侧)
我的奶奶名叫何芝英,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11月2日(农历)出生在乐亭县前何新庄村何庄一户富裕的人家(现百善学校正门西边第三家,解放后转卖),奶奶在家行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奶奶的一生是有些坎坷的,爷爷在1941年因患伤寒病逝于东北,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是奶奶独自一人抚养3个儿子长大成人,儿子们成家后又陆续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奶奶有四个孙子和四个孙女共8名隔辈人,8人中只有最小的我妹妹1972年出生时因奶奶在北京照看二伯家的晨哥而没有被带过,她老人家为我们老白家子孙们操劳奉献了一生。但相对那个时代许多的农村妇女来说,奶奶也是幸福欣慰的,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并相继组建了家庭,大伯和二伯在北京婚后都带着新媳妇回老家来看望她和健在的太姥爷,二伯1961年结婚回老家时还带着大伯家的宁哥(奶奶的大孙子,那年6岁),父亲是在部队请假回来的,全村人都为奶奶高兴。奶奶那时一定准备了非常可口的家乡饭菜美食(2017年国庆节期间二伯母带全家回来时还在回味当年吃的饭菜,说是又找到了那时的感觉),她老人家在每一家都见到了隔辈人,相信那时的奶奶一定是很知足和高兴的。

图片
照片简介:大伯二伯于1998年回老家在百善学校礼堂前仨兄弟合影
奶奶是在1970年10月下旬(我是农历8月份出生)我出生40天后去北京照看二伯家与我同年出生(正好大我3个月)的晨哥而最后一次离开故土的(期间自1949年2月奶奶第一次带她侄子去北京看大伯及大伯1952年转业后,曾多次往返于老家和北京之间,前后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奶奶在我和我姐姐(1967年农历8月出生)姐弟俩出生前后都是住在老家的,1969年6月还带二伯家的鹤姐(那年7岁)回过老家住了2个月,鹤姐是在上小学开学前带着纯正的乐亭话回北京的(呵呵)。奶奶最后离开老家是因为当时在北京工作的二伯要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学习劳动(1973年6月才调回北京),二伯母一个人边工作边带两个孩子(二伯母的母亲也因疏散人口回了山东老家,奶奶户口1963年2月已迁到北京,不存在疏散问题)实在有困难,在二伯几次写信希望奶奶去帮他们看家照看孩子的情况下,奶奶权衡再三才去的(我母亲生前讲述,其实奶奶本意是想留在老家帮着老儿子照看孩子和养老终生的),奶奶这一去直到1975年5月21日因病去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我从出生(奶奶照看我到40天)到再次见到奶奶是在1975年5月份奶奶病重期间了,那年我5周岁,二伯从北京打长途电话层层转到了村大队部(就在我家西边,至今我还记得那台手摇的黑色电话机的样子),二伯告诉父亲奶奶病重(去医院检查时已是胆管癌晚期)想见父亲并让带着我,希望我们尽早去京。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因此记忆非常深刻,第一次坐汽车和火车、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吃到面包喝上牛奶,总之是很多的第一次了。奶奶见到从老家来的小儿子和最小的孙子对她老人家来说肯定是莫大的安慰了,我还记得奶奶抚摸我额头时那慈爱的目光,也记得奶奶和我父亲说她是一直惦记我们、想回老家的。那时大伯、二伯和父亲他们应该一起也商量过,受当时条件所限加上北京的医疗条件好、子孙多可以轮流照顾、也避免老人临终多遭罪,最后还是等到奶奶去世遗体火化后,父亲和我才将存放奶奶骨灰的骨灰盒带回老家并一直供放在老家正房的西屋十年多。1976年唐山大地震老人家保佑我们全家平安,房子也没受太大损害,后来是在1985年的秋天二伯回老家时和我父亲说,老人都去世10年多了,大伯他们的意思还是让老人入土为安吧,父亲和我才将奶奶骨灰安葬在了自家的果园地里。后来在我母亲去世3年后的2006年清明立碑前,奶奶的骨灰盒又从果园地里迁到了村集体坟地紧邻我母亲的墓地安葬并立了碑,2015年按照大伯(2012年去世)生前遗愿,宁哥、玫姐和我带着已去世近3年的大伯骨灰魂归故里,在奶奶去世40年后,她生前一直牵挂的大儿子也安葬在了老人墓地旁边。
在二伯1985年回老家前,大约是1983年宇哥(那年26岁)回来过一次,当时宇哥给我这个乡村少年的感觉(事实上也是)是高大英俊、见多识广、知道的东西很多,我的第一张彩照、第一次坐我们村叔叔驾驶的机动渔船和下饭馆吃从捞渔尖渔船上买的海鲜、第一次骑自行车去捞渔尖并在路上拍日出等等都是那次难忘的记忆。1990年冬天宁哥、宇哥开车送手术后的妹妹回过老家一次,带回的新军用大衣我一直穿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二伯在1998年退休后(非常遗憾2000年过早去世,那天我刚从老家接父母来天津装修好的新房子计划二老小住一段时间,刚进家就接到了鹤姐的电话)与大伯一起又回过一次老家。大伯和宁哥以及玫姐一家共同回来过几次,每次回来都会到奶奶坟头看看,烧香念叨念叨。2002年那次是两家分别开车同一天回老家的,也是我们家族在老家团圆人数最多的一次聚会了。

图片
照片简介:2002年国庆节在老家拍摄的最全的一张家族全家福照片
奶奶生前最后4年多的时间一直住在南竹竿胡同二伯家,我母亲生前讲,奶奶住在老家时与她经常念叨惦记的两件事:一件是大伯文革期间受到了冲击迫害,奶奶一直很担忧心疼大伯但是爱莫能助,后来大伯又重新成功创业,遗憾的是奶奶已不在了。二是由于大伯二伯均在北京安了家,父亲参军后,按当时政策,奶奶在服伺太姥爷去世后户口也迁到了北京(1963年2月份),并在北京照看玫姐和鹤姐(均出生于1962年),考虑当时的政策我父亲复员转业是可以在北京安排工作的,于是在1964年4月就将1950年3月从地主家平分的房子卖掉了(卖掉的钱款均分四份,老人留一份养老,三个儿子各一份)。没想到我父亲1965年复员转业时,赶上北京疏散人口从严审核进京落户,最后父亲复员转业回了原籍没有了安身之地(后来也是奶奶让父亲去找村里奶奶本家的乡亲说情,才买下了我们现在居住的这套原本房主没想卖只想对外租住的院子的),遗憾没能在老家帮衬小儿子太多。
奶奶去世后,兄弟三家人的亲情是有增无减的,一直相互保持着联系。除了年节互致信件问候并告诉家家的变化喜事外,记忆较深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的亲人们寄来了大米、白糖和可以搭帐篷用的厚塑料布;80年代前后二伯出国回来还给我们寄从国外带回的糖果;大伯将还很好的黑白电视机让回老家的二伯带给我们(当时村里都还没有电视,邻居小伙伴们都来看);还记得给我们寄过全国通用的粮票、奶糖、茯苓饼、布料、新衣服和很多干净的旧衣物等(我们家也回寄些海米、白薯干、花生米和棉花之类的家乡特产)。我上高中时,大伯还让已在北京读大学的姐姐给我带过两双皮鞋(这也是我穿的第一双皮鞋,可惜鞋底弹性最好的那双在学校宿舍窗外晾晒时被人给偷走了,当时我是很心疼啊)。1990年冬天我妈妈带妹妹到协和医院治病(妹妹上小学前我父亲已带她去北京协和医院看过,两次去亲人们都是各尽所能帮着找医院和医生),发生的住院和医药费也都是大伯给付的,那时妈妈吃住都是在宣武门长椿街二伯家,后来我1997年结婚带着爱人到北京游玩是在二伯家吃饭、住在大伯家。现在想想,只有亲人亲情才能做到这样啊。

图片
照片简介:2002年春节北京家族部分亲人聚会
我第二次再到北京已经是北京举办亚运会后、1992年暑假与大学同宿舍的同学一起来北京游玩了(第一次去了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景山等地),那次我也是到亲人们家吃住的。在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津工作12年后,遇到了人生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所在的央企全国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我工作关系调到了北京,单位解决我一家的户口后,爱人孩子也一起过来。2008年奥运会后我从北四环办公地点搬到了位于朝阳门的新总部大楼,距离1975年我第一次来北京看望奶奶住的地方近在咫尺。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奶奶在天堂保佑着我们这一代的小哥四个又聚齐在了北京吧。现在我每天中午吃完工作餐,午休时间除了与同事们到附近的日坛、工体或孚王府一带散步外,偶尔也会自己一人去南竹竿胡同转转,2017年春节父亲来北京期间,我们爷俩还一起去那里看了看。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因为拆迁,当年的地方除了新建的高楼,只剩下一棵几百年的红枣树和一棵根深叶茂、非常粗大的国槐还屹立在那里,像是在感受着物是人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