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活一世,短短数十年,任何的功名利禄,本就是一场空。 在得失之间,你过度地去追逐,去争夺,去强求,最终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甚至为此遭殃。 真正聪明的人,都能够做到心中有尺,行有所止。 一个止字,蕴含了多少人生大智慧。 01 止语 宋朝《鹤林玉露》中有句话:“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口中的那把刀,一张一合,可以杀人于无形。可见,语言的威力有多大。 要知道,有些事,看破无需说破,有些人,看透无需拆穿,说多错多,反而会致命。 西楚霸王项羽身边,有一个儒士叫韩生。项羽带兵攻入咸阳城,杀秦王,烧秦宫,允许士兵抢财宝,劫美女,完成一系列操作之后,准备挥师东归定都彭城。 而韩生在观察了咸阳的地理位置后,开始劝项羽定都咸阳,然后开启霸王大业,号令天下。项羽却执意要回老家,觉得这样能光宗耀祖。 听到此话后的韩生,不仅没有闭嘴,还嘲讽项羽,说他是“沐猴而冠”。结果,恼怒的项羽直接下令把韩生煮了。 韩生本是好心为项羽着想,却因管不住嘴,图一时口舌之快而丢了性命。 俗话说:“无言是一种境界,好辩是一种执着。” 意见不合时,与之争辩,一定会带来言语伤害。不如远离粗言,学会及时止语。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发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上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只嘴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或许生活不能全如你意,但你也不能喋喋不休,满嘴机关枪,见人就喷。要知道,你说话太过刻薄,往往会害人害己。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少说话,修好心,做到心中有数,谨言慎行,少惹是非,才会福气满满。 ![]() 02 止欲 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努力不会令你失而复得,但贪念定会令你得不偿失”。 生而为人,不怕你有欲望,就怕你的贪念,深不可测,害人害己。唯有简单些,少些贪念,常知足,才能乐逍遥。 薛瑄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可他生活上,却是极其简朴,甚至可以说是清贫。 一位正三品官员,却住着两间小屋子,狭窄到只能放下一桌一椅一床,而且还没有窗户,穿着粗布麻衣,吃着萝卜青菜,上朝靠走路。 同朝官员笑他,何苦为难了自己,可薛瑄还觉得这样挺好。 对于薛瑄来说,只要白天能为国忙于政务,晚上能在灯下读书,偶尔还有清风拂面,那便是最遐逸的事。 房子大了,还要担心打扫;金钱多了,又怕贼惦记;地位高了,又怕守不住。 而两袖清风的薛瑄,从没有这些烦恼,他也因此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留名千古。 庄子早就说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意思是说,欲望太重的人常常犯傻,没有智慧。欲望太重的人,烦恼也多,给人之印象。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少,都还想要得更多,追求更大的权力,享受至高无上的荣耀;追求更多的金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甚至更有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丝贪念,放弃了做人的底线。 要知道,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哪怕生前占地百亩,死后也不过是睡在弹丸之地。想要得越多,就会越痛苦。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高官厚禄也悲催,锦衣玉食也烦恼,不如放下,减少自己的贪念,房子虽小,舒适就好,银钱不多,够用就好。 ![]() 03 止行 隋朝大儒王通有一句名言:“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知止的智慧就是告诉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做好分内的事情,并且时刻警醒自己,行事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否则就会惹来祸事。 大奸臣秦桧,为了把宰相位置坐稳,便开始排除异己。他最大的对手,便是意见不合的赵鼎,誓要弄死赵鼎。 有一次,赵鼎看宋高宗年事已高,还没有儿子,就好心建议宋高宗,把兄弟的孩子过继过来,立为太子。 秦桧抓住了这个把柄,趁机给赵鼎下绊子,说:“赵鼎现在想立皇子,这不等于在说,陛下您再没有儿子了吗?” 于是,惹恼了宋高宗的赵鼎,被外放到绍兴。可秦桧不死心,还一路把赵鼎从绍兴贬到泉州、漳州、潮州,最后再贬到现在的海南三亚,直到把赵鼎逼死。 甚至是抗金英雄岳飞,都被秦桧以“莫须有”的名义杀害,还力主对金人投降,最终,秦桧被世人所唾弃,遗臭千年。 《左传》有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为了钱财,不择手段,为了利益,抛弃感情,虽能得到一时的便宜,却要换来一生的骂名。 要知道,人有眼,会分辨;人有心,会洞察;举止有分寸,才不让人讨厌;行为有尺度,才不损人利己。 止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懂得当行则行,当止即止,在行中能止,才能行稳致远,收获长久的胜利。 请记得,人生最美妙的不是高歌猛进,而是恰到好处停下。 ![]() 写在最后 墨子说过:“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 这是老祖宗几千年前留给我们的中庸之道:要懂得适可而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得不到的,总想着再要,进了一步,总想着再进一步,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度,要知道,木头烧大了不是炭,而是灰。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止语,才不会惹祸上身;,才不会越陷越深;止行,才能稳步前进,越走越远。 少说话,多干事,人生才会有故事;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才会无牵挂;立得正,走得直,人生才会更安宁。 来源:哲学人生网 《止学》中有言:“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拥有大智慧的人都是“知止”之人,只有小聪明的人才会不停地谋划。 懂得知止,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也是立身长久的处世之道。 真正聪明的人,都能做到心中有尺,行有所止,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01 止贪,远离灾祸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箴言:“畏止祸,足止贪。” 心存敬畏,不违矩,就能避免灾祸,懂得满足,不奢求,就能遏止贪婪。 当人无法克制自身的贪欲,就会逐渐迷失自我,最终在贪婪欲望中灭亡。 从前,有一对好友路遇一个哲学家慌慌张张的从山林中跑出来。 他们心生疑惑便上前询问缘由,哲学家称自己看见一个吃人的怪物。 两人害怕又惊奇的前去查看,到了哲学家所说的地方只见地上一堆金子。 看见金子的两人笑称哲学家脑子坏掉了,竟把这金子说成是吃人的怪物。 经过一番商议,两人觉得白天太过招摇,决定夜里再将金子拿回去。 到了饭点,一人负责回去拿饭,另外一人便留在原地看着这堆金子。 两人分开后,留下的那人心生贪念,便计划将朋友杀害,自己独占金子。 而回去拿饭的人也想着给饭里下毒,好让自己将金子据为己有。 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都死于对方的算计之中,谁也没有得到金子。 两人临死前也都明白了哲学家所说的是对的,这真的是吃人的怪物! 贪欲如火,若是不加以遏止,便会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贻害无穷。 人生,就是要不断与自己博弈,当你战胜了自身的贪婪,便能掌控人生。 凡尘俗世,诱惑重重,唯有行有所止,知足控欲,才能活得游刃有余。 02 止怨,福报自来 鲁迅说:“往往人一开始抱怨,事情就会加速朝他抱怨的方向前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只一味抱怨,生活只会变得更糟糕。 当你学会了停止抱怨,即便处于困苦黑暗中,也能拥有向上努力的力量。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在英国牛津出生,自幼对科学方面情有独钟。 21岁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他不幸患上了卢伽雷氏症,没多久就瘫痪了。 他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就连医生都预言,他最多还能活两年。 后来,他因患肺炎做了气管造口手术,这使得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在病痛的折磨下,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部只能朝右边倾斜。 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他,只能用眼球的上移动和拟声器键盘来发布指令。 尽管命运对他如此残酷,但他对此并没有悲观消极,也没有心生抱怨。 他正视命运,积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并不断的研究探索科学。 不懈努力下,他打破了医生的预言,也因此获得了“科学巨人”的称号。 最终,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不菲成就,为人类科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抱怨,如同往自己的鞋里倒水,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更痛苦。 无论处于多糟的境地,不抱怨,坚强的生活,终会走出命运的烂泥地。 生活不易,人生实苦,唯有停止抱怨,学会自渡,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危险,保持长久的平安。
只有学会知止,事事收敛,修身养性,才是人生寻求快乐的唯一法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