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狂犬病? 答: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导致的一种急性脑炎,其按临床表现分为“躁狂型”和“麻痹型”,前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后者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是100%,故预防发病非常重要。 问:被猫狗咬伤超过24小时再注射狂犬病疫苗还有效吗? 答:狂犬病毒的潜伏期从数天到数年不等,主要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有关,通常是2个~3个月,极少超过1年。被猫狗咬、抓伤后,除了规范处理伤口,最重要的是及时按规定注射狂犬病疫苗,越早注射越好,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 如果无法在24小时内完成注射也不要紧,只要在发病前注射狂犬病疫苗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问: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病毒? 答:在世界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传播的。 在我国范围内,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 问:如果不小心被狗或猫咬伤,该如何处理? 答:1.轻微伤口,应尽早自行处理伤口,可以用肥皂水和打开自来水管交替清洗伤口。 2.及时到犬伤门诊处置: (1)彻底清洗、冲洗伤口,减少伤口处的病毒。 (2)及时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从而降低病毒进入周围神经的风险。 (3)必要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疫苗诱导的抗体产生之前,提供被动免疫,中和伤口部位的狂犬病病毒。 问:狂犬疫苗需要打几针?具体怎么打? 答:总共两种方法 1. “5”针法,即在暴露当天、暴露后第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2. “4”针法,即“2-1-1”程序:暴露当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暴露后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切记:一定要严格接种,不可擅自中断而前功尽弃! 问:被狗或猫咬伤后,都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吗? 答:狂犬病暴露分三级: 1. I 级: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或者被舔,要清洗暴露部位,无需其他处理。 2. II 级:裸露的皮肤被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需要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3. III级: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或者暴露于蝙蝠,除了立即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确认为II级且免疫功能低下的,II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也按照III级暴露处理,也就是说也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问:接种过疫苗,再次被猫狗咬伤,还需要再接种吗? 答:1. 在上次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最后一针完成后3个月内(含3个月)再次暴露,无需加强免疫。 2. 超过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剂疫苗。3.既往完成过至少2剂狂犬病疫苗接种者(骨髓移植患者除外),以后均无需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特别提醒: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及时规范处理伤口。 问:万一被猫狗咬伤后未及时处理,该怎么办呢? 答:伤口如未愈合,应适当处理伤口,并注射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伤口完全愈合者,建议接种疫苗。 问:狂犬病疫苗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疫苗有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狂犬疫苗,全程接种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1年左右,有效期一般是6个月左右。 问:狂犬疫苗有副作用吗? 答:1. 狂犬病疫苗的副作用一般很小,有极少数人在注射后有轻微局部及全身反应,比如:少数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搔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等,不过大多数可以自行缓解,比较偶尔见到的是出现荨麻疹。这些副作用的产生有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接种的疫苗纯度不够高,有杂质存在。 2. 少数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出现预防接种反应。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的。 3. 也有少数人会在打完疫苗后出现发烧情况,不过大多是低烧,只有极少一些人会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如果是出现高热和并发症的,要及时送院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问:打狂犬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答:1. 接种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饮酒、喝浓茶、咖啡;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大蒜、辣椒等。 2. 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特别提醒:一定要到有资质的正规医院、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万一出现过敏反应,可得到及时抢救。 问:孕妇如果被猫狗咬伤,能打狂犬疫苗吗? 答:也要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问: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应该如何有效预防狂犬病呢? 答:1. 文明养犬,及时给家养的狗和猫接种疫苗,不要轻易遗弃; 2. 出门遛猫狗要拴绳,减少对他人的伤害; 3. 我们也要学会与猫狗友好相处,了解猫狗的肢体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