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梦都想统一印度的语言,甘地为什么彻底失败了?

 昵称UZWbF 2023-01-29 发布于海南

1915年,甘地从南非回到印度,准备点火于基层,诛了带英的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周游全国考察民情。结果去的地方越多,他的血压就越高,因为大部分地方的印度人,说的话甘地根本听不懂,完全是跨服聊天。

于是甘地急了,因为他要做的,就是发动群众和带英斗法,现在连语言都不通,怎么团结全国人民?

甘地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而统一的语言和文字,和撸串一样,是加深感情最有效的手段,于是从1917年开始,甘地和国大党就开始酝酿统一全国的语言,计划将使用人数最多的印地语,也就是印度中北部各邦使用的语言,作为国语向全国推广。

但印度有100多个民族,1600多种语言,就连印地语,也只有1/3的人会讲,就是个散装的国家,何况英国人还在,国大党没有能力完成语言统一。

但甘地等人发起的一波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于把带英干疲了,印度也在1947年正式独立。

不过在这之前,甘地和尼赫鲁就已经动手了,他们在1946年成立了制宪会议,准备起草宪法,并利用这次机会,彻底完成语言统一的大业。

但怎么统一,争议很大,于是印度人到处找案例,最终盯上了苏联。印度发现苏联也是民族和语言爆窝,但苏联模式就很成功,那就是把俄语当成官方语言,虽然保留少数民族的语言,但只享有地方上的权力,全国层面还是讲俄语。

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国大党就坡下驴,还是甘地的方案,尼赫鲁附议,就是死推印地语,把它当成印度的国语。

但这时候出了个叉子,原来国内的穆斯林不想和印度教的人玩了,终于在1947年分了出去,这就是印巴分治,分治同时引发了宗教大仇杀,具体死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估计在50万到200万之间,连甘地都被人突突了,原因是嫌他对穆斯林太软弱。

文章图片1

虽然分治了,但印度国内依然有大批穆斯林,这么一闹,两个教派之间的关系极度恶化,所以当他们听说,政府想把印地语作为国语,原地爆炸,因为他们讲的是乌尔都语,随后这帮人强硬表态,说必须把乌尔都语也作为国语之一,否则谁也别过了。

其实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基本是一种语言,相互唠嗑完全没问题,很多语言学家把它们合称为印度斯坦语,那为什么国内穆斯林反应这么大呢?

因为文字不一样,这还要感谢带英这个拱火大师。

16世纪初期,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入侵印度后,建立了莫卧儿王朝,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印度。但帝国上层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讲的是波斯语,随后阿拉伯-波斯的语言和文化迅速在印度铺开,一大批印度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带英来了之后,感觉自己人太少,生怕印度人一条心,于是发扬了搅屎棍精神,那就是搞民族分化,具体方法是,从1800年开始,大规模设立乌尔都语学校,教印度的穆斯林,如何用阿拉伯-波斯文字来写乌尔都语。

文章图片3

乌尔都语字母

虽然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相通,但印地语的书写字母,是梵语化的天城字体,这字一看就自带仙气,绝对三哥范。但英国人这顿操作,活生生把印度斯坦语变成了两种语言。

文章图片4

印地语字母

所以民族分化,就是带英的主要殖民手段之一。

本来甘地和尼赫鲁想融合这两门语言,但国内的穆斯林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打死不干,不仅抵制印地语,还删了不少梵语词汇。

不仅是国内的穆斯林,听到政府想推印地语,南部各邦的人也反了。

这批南方人更有意思,他们是达罗毗荼人的后裔。达罗毗荼人是公元前2000年前,统治印度的人种。这帮人哪来的是个谜,很多学者认为他们是印度的土著,也正是他们,创造了四大古文明中的印度河文明,位置就在今天巴基斯坦那一带。他们也创造了印度最早的城市,比如那个摩亨佐·达罗城,相传就是达罗毗荼人4600年前建的。

这批土著长得比较有喜感,短小精悍,皮肤黝黑,堪称“印度宋小宝”,和后来的民族差别很大。

文章图片5

但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乌拉尔山脉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骑着马唱着歌,溜进了印度,发现这地不错,真暖和,于是和土著们打起来了。

文章图片6

骑兵打步兵那就是碾压,于是达罗毗荼人顶不住了,跑到南方苟了起来,雅利安人嫌南边太热,给小宝们留了一条活路。所以今天印度南部各邦,讲得都是达罗毗荼语系,比如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等等。

雅利安人有自己的语言,叫吠陀梵语,所以南方语系和印度中北部语系,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外语。

虽然被雅利安人打败了,但南方土著认为,自己的语言更丰富,文学作品也早,讲印地语的都是蛮夷,所以玩命抵制。

于是在1948年,南部掀起了规模浩大的“反印地语”游行。

印巴分治这场血腥动乱,再加上南方的骚乱,让尼赫鲁这帮人头皮发麻,于是决定曲线救国,不提“国语”的事了,改叫“官方语言”,尼赫鲁的意思是,偷偷地推广,打枪的不要,让生米煮成熟饭,这就成了。于是经过操作,在制宪会议上,印地语最终成功上位。

但为了安抚南方,宪法规定,各邦可以选定自己的官方语言,小语种也受宪法保护,可以继续用母语上课等等。

还有一门语言,是改革的重头戏,那就是英语。

因为刚刚独立,很多印度人对英语深恶痛绝,认为这是英国殖民者的遗毒,要求把它灭了。尤其是甘地,在南非那几年,他被英国人霍霍得不轻,所以坚决要求,用印地语取代英语,以后谁也不许拽洋词了。

但国内有一大批精英,死活不同意,认为英语关乎印度的未来,只能45°角仰望,绝不能取缔。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还要感谢带英,这就是英国控制殖民地的第二个绝招,扶持国内代理人。

带英控制了印度之后,为了方便统治,准备养一批二鬼子,也就是既懂英语,又会说土话的印度精英,让他们学习英国的制度、科学和文化,从而产生对父上的认同,然后用这些二鬼子,去统治印度老百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印治印”。

于是在1835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只能给英语学校拨款,从此奠定了英语在印度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绝对霸主地位,到今天依然如此。

同时,英语替代了波斯语,成了印度高层的官方用语。

1845年,英国又放了一个大招,那就是全国的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那些会说英语的印度人。

这些规定这意味着,你想出人头地,必须掌握英语。所以英语不仅是印度精英们的优势,也是他们控制印度上层的工具。

所以在这次制宪会议上,对英语的去留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最终在尼赫鲁的坚持下,宪法规定,在1965年之前,留着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但1965年之后,就废了英语,全改印地语。

最终,这部和稀泥的宪法在1950年正式施行。结果谁也没想到,正是这次语言改革,成了印度持续动乱和分裂的导火索。

本来每个邦里,不同民族之间就有点矛盾,宪法通过后,他们都想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当作邦的官方用语,谁也不服谁。于是很多人要求,干脆根据语言重新划省,尤其是南方地区,比如马德拉斯邦,这本来是南方的一个大省,但北边的人讲的是泰卢固语,经常和其他种族干仗,所以要求独立。

1952年,一个叫波蒂的狠人为了实现独立建邦,祭出了印度的传统艺能,绝食,绝了整整52天之后,活活饿死了。有些人可能不信,其实在印度绝食个把月,这都属于正常操作,具体什么原理我也不懂,反正就很神奇。

这个狠人的死,当即引发了暴力骚乱,尼赫鲁没办法,宣布划出北部地区,单独成立安得拉邦,把一个大邦活活拆了。

其他南方人一看,全闹上了,刚才我说了,南方人讲的达罗毗荼语系,一共四种语言,结果一家一个,成立了四个语言邦。北边的人一看,我们也要按照语言重新划省,像古吉拉特邦、旁遮普邦等等,都是从大省按语言分出来的。

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但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造成了实质上的国家分裂,再想动他们就难了,南部的几个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一会再说。

好不容易让各邦都消停了,结果印度的穆斯林又反了。随着印地语的强制推广,说乌尔都语的人回过味来了,于是在1957年掀起了“乌尔都语日”运动,双方最终引发了械斗,造成了几十人的伤亡。

到了1960年代,南方各邦也开始强烈抵制印地语,尤其是法律规定,1965年后,公务员考试只能用印地语。

对于南方人来说,印地语比英语还难学,1965后英语又没了,所以都疯了,要求必须保留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这样我们还能继续考公务员。尼赫鲁一看压不住,没办法,只能在1963年出台了《官方语言法案》,承诺1965年之后,继续保留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尼赫鲁死了。南方各邦一看,他死了,那他说的话还算数吗?传来传去,疑问句变成了否定句,于是所有人的神经越绷越紧,最终在1965年的1月25日,也就是语言法案生效的前一天,在南方地区爆发了全面的骚乱,最激烈时,5万多人上街和警察硬刚,上演了一场警民鱼水情,其中66人见了湿婆,骚乱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反对者见了带印地语的东西就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弄得跟五四运动似的。

文章图片7

最后,反印地语联盟放了一个大招,说再强推印地语,我们南部四邦就直接建国了,名我们都想好了,就叫德拉维达斯坦。德拉维达就是达罗毗荼的另一种读法。

这就是按语言分邦的下场。

南方各邦这么一闹,把新总理夏斯特里吓尿了,于是他立刻发表全国讲话,表示英语依然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不再作废。

同时国大党也意识到,语言问题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苏联那一套在印度就是扯淡。统一语言的态度也发生了质变,从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变成了畏手畏脚,一再妥协。

闹成这个样,语言统一的大业基本黄了。于是1967年,印度各邦的部长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研究出了一个著名的妥协方案,那就是《三语法案》,规定中等学校必须用印地语、英语和地方用语这三种语言,实质上承认了改革失败。

但这项政策还是遭到了很多地区的抵制,人家不教印地语,最终也不了了之了。

正因如此,缺少统一语言和文字的印度,成了主权大国中的烂尾楼。

到如今,印度所有语言中,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有29个,超过1000万的有15个,最普及的印地语,也只有40%的人会说,在可见的未来,统一语言和文字没有任何可能性。

土话不行,那英语行不行?

根据印度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2011年,把英语作为“第一”“第二”“第三”语言的印度人,总共有1.29亿,只占总人口的10.7%。我上文说了,印度的高等教育,是以英语为基础的,所以英语只能维持印度精英层面的统一,和中文的作用没法比。

语言不通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统一市场的形成,拉低大学入学率等等,但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降低了国家治理的效率,因为全国的信息不能顺畅流通,需要经过外部媒介的翻译,就像甘地考察时那样,因此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成本。

第二点,就是降低了国家凝聚力。不同种族使用不同的语言,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就比如2021年7月,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米佐拉姆邦爆发了一场小内战,原因竟然是领土纠纷。米佐拉姆邦的人认为,阿萨姆邦占了自己的一个县,带头动手的竟然是双方的警察,连轻机枪和手雷都上了,结果死了7个警察,包括官员在内的60多人受伤。眼瞅着越闹越大,最后莫迪没办法,调了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前去镇压。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其实这两个邦本来是一家,因为民族和语言不一样,结果在1972年,米佐拉姆邦从阿萨姆邦分出去了。这俩货还不是个例,因为差别太大,邦和邦之间互相不认,经常干仗,小规模内战就从未断过。

所以说统一的文字和语言,对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实印度这个国家的上限是非常高的,不亚于中国。之所以这么有喜感,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完成国家整合,语言只是其中之一。

4000多年来,印度次大陆被雅利安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英国人轮了一次又一次,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的社会结构。印度能建国,靠的是谈判,而不是彻底的暴力革命,这导致落后的社会结构和秩序被基本保留了下来,国内一大批牛鬼蛇神,活得都很滋润。

咱们是怎么统一文字的,什么代价?这个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两次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满清怎么能变成新中国呢?

现在大家一提起三哥就乐,这很正常,但如果有一天,印度天下大乱,还真不能抱着看别人养二哈的心态,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不是坏事,它意味着印度的重生,只有原有的社会结构,比如种姓被彻底摧毁之后,它才能成为一个顶尖的大国,大乱大治就是这个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