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硬核爸爸为儿子连夜做竹节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位爸爸的用心。说干就干,他来到乡下,手上拿着手电筒,挖了一根细竹子,又去五金店买了锯子等一些工具。爸爸用粗大的手给竹子打眼,把一节节被锯成段的小竹子串在一起,用心程度可见一斑。儿子兴奋不已,全班只有他一个人的竹节人是用竹子做的,战斗力最强。平时,这位爸爸也经常带着儿子一起做手工,儿子对手工也就特别痴迷。有这样观念的父母,别说让孩子自己玩,陪孩子玩更是天方夜谭。而有远见的父母则认为生活不止有眼前的书本,还有书本之外更广博的世界。在父母的带领下,孩子从玩乐中汲取到更为丰富的营养,从而茁壮成长。被允许自由玩耍的孩子,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是普通孩子3倍;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方面,经常玩耍的孩子得分更高。曾看过一则这样的视频,父亲叮嘱女儿学习,女儿崩溃控诉。“学习必须劳逸结合呀,我不能没有自由啊,我不能光在学习上啊。我写完作业了,我把我的事情干完了,难道我玩还有问题吗?”爸爸还是有点不太放心:“行,那你可以玩,但你不能玩太久。”女儿一听就急眼了:“我9点就睡了呀,我还能玩到半夜?”爸爸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说:“那能继续坚持下去才是真正的好。”这三寸不烂之舌吐露出了她满满的压抑和委屈,不免让人心疼。“中国的孩子真的太难了,要背世界上最沉的书包,参加世界上最多的考试,最早品尝孤独与压力。”在刚好爱玩的年纪,却被一直禁锢在书桌前,这无异于给孩子建造了一座监狱,丝毫没有自己的喘息之地。电视剧《小舍得》中,疯狂“鸡娃”的田雨岚,把子悠逼出了抑郁症。随着小升初的加压,光一门数学,子悠就被田雨岚安排上了5个奥数班。田雨岚为了让儿子子悠多点时间学习,不允许他出去玩,还剥夺了他每天唯一能出门放松的踢球时间。微博上有人曾提出疑问: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很少有心理问题?其实过去的孩子压力也不小,但他们往往都有发泄的出口,去外面跑一圈,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以至于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内心更加脆弱。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补充心理能量,孩子才能持续成长。而父母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无异于杀鸡取卵,只会把孩子推向无尽的深渊。 二年级的时候带娃去北京玩,参观了清华北大校园,然后去王府井吃小吃,孩子说没吃够,爹说以后考到北京来,天天能去吃。五年级又带娃来北京,逛完清华后去科技馆玩,娃说没玩够,爹说到北大来,天天能去玩。初二爹又带娃到北京参观清华北大,又看了一场CBA,赛后,娃说还想看。爹说:那要看你自己的本事。然后爹啥也不说,娃开始发奋学习,他想吃好看好的玩好的,就得自己努力。眼界一开,润物细无声,不用打骂,也用不着说教,孩子自己就成了一个永动机,驱使自己不断成长。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孩子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而陪孩子一起玩就是创造唤醒的最佳契机。辛巴一岁半就去了新疆额尔齐斯河,看天鹅、看骆驼、看胡杨树。到了两岁那天,辛巴指着绘本说:“爸爸,我要去看北极熊。” 老极二话不说,准备3个月,骑上摩托车,便带着辛巴开启穿越12国的北极之旅。在老挝森林里,他第一次看到长鼻子的大象;在柬埔寨,活泼好动的猴子在他面前活蹦乱跳。在厄尔多瓜,辛巴环抱爸爸,一起荡着世界上最高的秋千,底下就是万丈深渊,刺激的欢笑声包围着父子俩。老极一家在南极露营,辛巴也成了抵达南极年龄最小的中国人。 旅途中,花鸟虫鱼成了孩子的老师,山川河流便是孩子的课堂。辛巴刚进幼儿园时称:“幼儿园的知识太简单了,我在路上早就学会了。” 爸爸老极则认为:“与其通过课本和电脑去认识世界,不如让孩子用双眼、用身体去真实地体验。”“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在陪伴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孩子总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在父母引导下,孩子能够多角度思考,视野得到更好地扩展,思维得到高效地发散。正是在这样轻松愉快的互动中,孩子就像一块海绵,孜孜不倦地吸收着外界的营养。父母的一次次“陪玩”看似不起眼,却无形中成为孩子一生的生命底色。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奇迹,而是父母用心陪出来的。”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才能做到高质量“陪玩”呢?俞敏洪8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带着他在长江里面坐船,一直坐到上海。苍茫大海、万家灯火、高楼林立 ,对于一个从来没见过电灯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冲击,这个世界从此在他面前被打开。 这也正是激励他高考三次,强烈地想离开农村的原因所在。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赋予孩子精神上的熏陶,为孩子的未来积淀成长的力量。有一次去闺蜜小米家玩,小米正在和4岁的儿子豆豆玩。豆豆在桌子上玩大卡车,过了一会,他把卡车放在地上,跪在地上玩起卡车来。小米觉得地上太脏,不允许豆豆趴在地上玩,就拿起卡车。豆豆一下就急了,从妈妈手中抢过玩具,一把摔在了地上。很多妈妈“女性思维”根深蒂固,对“脏”都有点敏感,甚至还喜欢“吹毛求疵”,也要求孩子做什么必须整洁干净。陶行知先生曾劝解父母:“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孩子可能觉得桌子太小,在地上玩才更有劲,小小的好奇心驱使他想去探索。好奇心强是好事,父母允许孩子去体验,孩子的感受和认知才会丰富。衣服脏了可以洗,手脏了也可以洗,但被限制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却无法洗牌重来。抖音博主@家有仙妻于小童,她分享她和儿子乐高的故事,让人不禁对她陪娃的耐心程度感到佩服。刚开始,孩子完全拼不上,基本上就是给她买了个玩具。她经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完全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会自己拼。就这样一路陪下来,孩子自己慢慢可以看着说明书把乐高拼出来了。再后来,孩子开始研究机械原理,把乐高拼得有模有样,而这位妈妈表示已经望尘莫及了。父母陪孩子玩的确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耐心和爱。 郑渊洁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孩子在父母爱的怀抱中,感受心与心的碰撞,可以给孩子积蓄十足的心理能量。孩子在看世界的途中,感受火把的炽热,从而燃烧他的小宇宙。孩子以玩的心态去认识世界的缤纷,比靠死记硬背知识点,要有趣得多。而父母们只有倾注用心、放下控制心、拥抱耐心,才能把“陪玩”变成高效的课堂,让孩子受益终生。作者简介:小鱼堡,一个致力于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左手阅读,右手写作,用写作治愈你我。文章首发安详心世界(ID:axxsj6)。转载授权请联系小编渐渐微信号:bdgj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