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玻璃艺术

 书柜茶室 2023-01-29 发布于上海

中国玻璃的起源一直有“外来说”和“自创说”两种观点。

“自创说”的支撑来自于考古发掘。

我国西周时期已出现了了本土的玻璃制造业, 如文物界熟知的“蜻蜓眼”,即为西周时生产的多色雕刻玻璃珠。

汉代时期,由于西亚文明大量玻璃器的输入,我国自制的玻璃器融入异域元素,最早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生产的玻璃制品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

隋唐时期诞生了许多中国传统样式的精美的吹制玻璃,到了宋代,大量玻璃器皿从阿拉伯国家输入中国,玻璃工艺水平又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清时期,中国玻璃生产的中心在北京、广州及山东博山县,清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及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制作的套色、缠丝等工艺的料器皆为玻璃制品。料器(玻璃)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

清末民国流行的玻璃内画鼻烟壶,也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中国玻璃艺术制品。

中国学院玻璃工作室运动发端于2000年前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分别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学院玻璃工作室,设置学位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发展至今,国内已有20多个大专院校设有玻璃专业,还包括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苏州工艺美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

从2007年到2013年。在经过起步期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开始成立玻璃工作室,开设玻璃艺术专业或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