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瘀阻经络证的病因

 昵称68974516 2023-01-29 发布于山西
血瘀者常表现为面色、口唇色暗,眼眶暗黑,皮肤粗糙、干燥,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等。治疗多活血与理气同时进行。 常用的药物包括: 1,活血化瘀剂:主要配伍丹参、三七、银杏叶、细辛、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山楂、大黄、牛膝、牡丹皮、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药物。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经闭痛经、半身不遂、外伤疼痛,症见刺痛、痛有定处、舌紫点、舌上青紫斑或瘀点、局部肿块、疼痛拒按或按之坚硬、固定不移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丹参颗粒、复方川芎片等。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2,行气活血剂:主要由活血与行气药组合而成,常用药物有郁金、木香、乳香、没药、香附、川楝子、佛手、香橼、降香、檀香等,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疾病。在血瘀证临床表现基础上,伴见胀闷、胀满、胀痛等气滞症状。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血府逐瘀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孕妇忌用或慎用。其中,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可偶见胃肠道不适,需要注意。 3,益气活血剂:主要由活血与补气药组合而成。补气药主要成分有人参、党参、黄芪、灵芝、太子参、刺五加、红景天等,用于诸病气虚血瘀证。在血瘀证临床表现基础上,伴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自汗等气虚症状。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益气复脉颗粒、芪参胶囊等。其中,芪参胶囊孕期、月经期妇女慎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且个别患者服药初可感头昏或头胀,继续服用或减量症状可消失。 4,益气养阴活血剂:主要由活血、补气和养阴药组合而成。养阴药常配伍麦冬、何首乌、地黄、知母、玄参、北沙参、黄精等,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所致疾病。在血瘀证临床表现基础上,伴见气虚和阴虚症状,症状可见五心烦热、少寐、盗汗、舌红少苔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稳心颗粒等。需注意孕妇慎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皮疹、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需要引起警惕。 5,化瘀消癥剂:主要配伍土鳖虫、水蛭、三棱、莪术、血竭、虻虫等破血药物,用于瘀血所致癥瘕、积聚、痞块、腹部肿块、经闭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鳖甲煎丸等。孕妇禁用。 6,活血化痰息风剂:主要由活血与化痰息风药组合而成。化痰息风药有胆南星、天竺黄、僵蚕、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等,用于风痰瘀血所致中风、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肢体麻木等。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人参再造丸等。孕妇忌服。 若血瘀严重,则可能会出现头、胸、胁、小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或便血,腹内有肿块,女性还可出现痛经、经闭、崩漏等。患者不能自己盲目用药,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指导用药,才能更好地改善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