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寅|清代诗词评注(六)

 金陵生论学 2023-01-29 发布于广东
14、吴嘉纪(1618-1684)
字宾贤,更字野人,江南泰州(今江苏东台)人。明末诸生,入清不仕,屏居泰州东淘,艰于生计,自题居所曰“陋轩”。所交多遗民处士。诗多关心民瘼之作,质朴古淡而风骨遒劲,为周亮工、王士禛所重,推为淮海诗人翘楚,身后尊崇者愈众。沈德潜称其诗“以性情胜,不须典实而胸无渣滓,语语真朴而越见空灵”(《清诗别裁集》)。有《陋轩诗集》十二卷、《续集》二卷。
一钱行赠林茂之[1]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土[2]。故交但有丘茔存[3],白杨摧尽留枯根[4]。昔游倏过五十载[5],江山宛然人代改[6]。满地干戈杜老贫[7],囊底徒余一钱在[8]。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9]。谁家酒垆可赊饮,一钱先与人传看酒人睇视皆垂泪[10],乃是先朝万历钱[11]。
[注释]
[1]选自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重订本《国朝诗别裁集》卷六。汪楫《一钱行赠林茂之》小序云:“甲辰春,林茂之先生来广陵,余赠以诗,有'沽酒都非万历钱’之句。先生瞠目大呼曰:'异哉!子知我有一万历钱在乎?’舒左臂相视,肉好温润,含光慑人。盖先生之感深矣!更为赋《一钱行》。”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三载:“侯官林茂之有一万历钱,系臂五十余载,以己为万历时所生也。泰州吴野人为赋《一钱行》以赠之。”时为康熙三年(1664)甲辰春。林茂之(1580-1666),名古度,号那子,福建福清人。身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入清历顺治、康熙两朝,流寓金陵,以遗民终老。遗诗数千首,王士禛为选定《林茂之诗选》二卷。
[2]芒鞋:用芒草编织成的鞋,泛指草鞋。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3]丘茔:坟墓。
[4]白杨:树名,又名大叶杨,古代墓地所植。陶渊明《挽歌诗》:“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5]倏:倏忽,迅疾貌。
[6]人代:即人世,唐人以避太宗李世民讳。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
[7]满地干戈:本自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十:“干戈满地客愁破。”
[8]“囊底”句:杜甫《空囊》:“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9]扶杖:拄杖。
[10]睇视:细看。
[11]先朝:前朝,此指明朝。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1573—1619)。
[鉴赏]
由于钱谦益自惭失德、晚年隐居不出,入清后流寓金陵的林古度就成了江南一带年辈最尊的文坛老宿,连正任扬州推官的新进才隽王士禛都亲为结袜撰杖。他以身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的老名士,游走于新旧士绅间,一钱系臂成了他特别的标识,赋予他一种仿佛是前代遗留物的象征意义。正因为如此,他和这一枚万历钱就成了人们想象前朝繁盛的一个媒介、寄托故国之思的特定主题。诗分为两节,前六句写林氏重临扬州,后八句写一枚万历钱所寓托的今昔盛衰之感。而以杜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空囊》)之意连注其间,在咏歌林古度固穷之志的同时,兼寄对故国的哀思之情。
15、施闰章(1619-1683)
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又号蠖斋。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侍讲,参与纂修《明史》。生性好学,受业于沈寿民,博览经史,工诗词古文,诗与宋琬齐名,时有“南施北宋”之誉。其诗取法中唐,尤工五言,风格娴雅纯熟,时称“宣城体”。有《学余堂文集》、《愚山诗集》、《蠖斋诗话》等。
泊樵舍[1]
涨减水逾急,秋阴未夕昏。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经过多战舰[2],茅屋几家存?
[注释]
[1]选自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版《施闰章诗》卷二十八。樵舍:樵夫在野外留宿搭建的简易房舍。
[2]战舰:运兵的船。
[鉴赏]
清朝自定鼎后,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三藩平定,三十多年间一直战争不绝,给社会经济和民生带来极大的摧残。诗中“乱山成野戍”、“经过多战舰”两句写出战乱中山村凋敝的情景。诗的结构非常清楚,首联写泊,颔联写樵舍,颈联承首联写登岸所见,尾联承颔联抒发感慨。通篇虽明白如话,但遣词造句却颇为用意,不同于作者的一贯风格。
16、顾大申(1620-?)
本名镛,字振雉,号见山、鹤巢。江南华亭(今上海)人。少入几社,与王广心、宋征舆、周茂源等唱和,后又与施闰章酬酢。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官至工部郎中。工诗善画,沈德潜评其诗曰:“云间自陈卧子后,诗格渐衰,鹤巢古今体气足神完,可以接武。”(《国朝诗别裁集》)有《堪斋诗存》、《鹤巢集》、《燕京唱和集》等。《清史列传》卷七十有传。
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1]
呜呼太白尔何游?应在飘飖碧落之倒景[2]、芙蓉白玉之仙楼[3]。乘云抱气蹑箕斗[4],骖螭浥汉骑长虬[5]。世人即之杳难求,但见朱轩绣环城头[6]。岱宗历历青扑面[7],黄河西来净如练[8],七十二君等飞电[9]。地老天荒出酒人[10],狂歌直与天为邻,上殿捉笔力士嗔[11]。背负盐鼎谁相存[12],就中赏音贺季真[13]。独抱曲糵看浮云[14],登楼日醉其身。西风野火衰草死,由来豪贵尽如此。我今把盏揖君起,相与酌酒问济水[15],古今醉醒那终始?何不高步穷紫烟,摘取列星当酒钱,斟酌海水常不干。开襟痛饮楼之巅,醉呼黄鹤回青天。
[注释]
[1]选自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重订本《国朝诗别裁集》卷三。诗云“相与酌酒问济水”,疑作于山东济南府济阳县。济阳县有太白酒楼,见明祝允明《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诗云:“昔闻董糟丘,尝为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人见二子不可见,唯有杰句挂余心肺烂烂珊瑚钩。长安风沙住不得,南归再卧苏台秋。泊舟济阳城,买酒销客愁。登楼拜先生,进爵浇黄流。知章不语先生笑,飞花乱扑过楼头。”
[2]碧落:道教称东方第一层天,后泛指天上和天空。倒景:即倒影。
[3]仙楼: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载:“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下榻叩头,言阿𡝠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4]蹑:踩。箕斗:星名,即箕宿与斗宿。见《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5] 骖:三匹马的车驾。螭:一种没有角的龙,传说龙生的九子之一。浥:沾湿。虬: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6]朱轩:朱红色的屋宇。绣栱:绘有纹饰的斗拱。斗栱是传统木建筑横粱和立柱间承重的结构,将屋檐的重压传递到立柱上。
[7]岱宗:泰山,居五岳之首。《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历历:清晰貌。
[8]“黄河”句: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9]七十二君:相传上古到泰山封禅的七十二位君主。见《史记·封禅书》。飞电:闪电。见潘岳《萤火赋》:“熲若飞电之宵逝,彗似移星之云流。”
[10]地老天荒: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11]“上殿”句: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载:“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12]盐鼎:用盐梅在鼎内调羹。《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本为殷高宗命傅说为相之辞,后以“盐梅和鼎”为称颂宰相的典故。这里指李白负宰辅之才。
[13]贺季真:贺知章,字季真,晚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状元,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李白被荐入长安,贺知章读其《蜀道难》,谓太白星精转世,称为“谪仙人”。
[14]曲糵:指酒。
[15]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时为地下河,时浮现于地面,流经温县、荥阳、原阳,至山东定陶入海。
[鉴赏]
大诗人李白,唐玄宗宣召他时“自称臣是酒中仙”,后世因而将他供奉为酒仙,以他名字命名的“太白酒楼”也在在多有。顾大申过济阳,饮于太白酒楼,醉后借着酒兴写下这首七言长歌,抒发一时的豪兴。诗分为三层:起首七句一韵,以李白的传说开篇,归结于太白酒楼,寄慨于物是人非之感;“地老天荒”以下十句两次转韵,从酒楼远眺所见陵谷沧桑之变过渡到李白传说,勾勒出诗仙和天才最终沦为酒仙的潦倒一生;“西风野火”以下十句再两度转韵,发挥酒仙“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之意一吐欲起酒仙一同开怀畅饮的豪情。通过转韵,诗自然地分成三个段落:从遐想追慕诗仙兼酒仙的遗踪到感伤其怀才不遇的一生,由此激发起尚友前贤的幻想。末段“摘取列星当酒钱,斟酌海水常不干”两句,尽情地宣泄了酒后豪气干云的襟怀,堪与太白千古同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