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7年,一台商来到沈阳大帅府,说到:我回家,就不用买票了吧?

 与春天同行 2023-01-29 发布于青海

1990年,张学良在台湾发表公开信,称他已经完全恢复自由。

次年,张学良到美国探亲,在美期间,大陆派他的老部下吕正操赴美和他见面,力邀他回大陆看一看。

为迎接张学良回大陆,大陆修葺了沈阳张作霖的大帅府和张家祖坟。

东北工学院,也恢复了东北大学的校名,这是因为张学良曾是东北大学的校长的缘故。

思乡之情加上大陆的诚意,让张学良很想回来一次,他给吕正操提出了回大陆的三个请求:不搞欢迎仪式;不见记者;不赞美他。

此时他已经定好回大陆的路线,大陆也为他准备好专机,等待他的行期。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张学良直到去世也没能重回大陆。

文章图片1

不过他的子孙,以及张作霖的后人,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则频繁回到大陆。

留在大陆的张家人,最著名的就是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

张学思和张学良同父异母,他的母亲许澍旸出身贫寒,被张作霖强娶。

许澍旸从小就教导她的两个儿子,别看张家家大业大,可家产以后都是张作霖原配赵春桂的儿子张学良和张学铭的,他们的未来只有靠自己努力。

“九一八”事变后,不仅张学良在承受国人的怒火,张学思也深受牵连。

他的同学在他的内衣上,写上:“不抵抗将军之弟”几个字,羞辱万分的张学思,找到张学良,脱掉外衣给哥哥展示内衣上的字,质问哥哥为什么不战而退。

在国恨家仇的压抑下,张学思1933年加入了共产党。张学良被软禁在浙江奉化溪口期间,张学思奉组织之命,和赵四小姐一起去探望张学良。

文章图片2

张学良处在特务的严密监控中,赵四小姐和张学思,一直找不到和张学良单独谈话的机会。

后来张学良借口带张学思到书房看画报,赵四小姐又机智地拉特务打牌,才让张学良和张学思独处了一会儿。

不过有窃听器,独处也不能谈心腹之事,只能用纸笔交流。

张学良让张学思整顿东北军力量,为自己获释创造机会。想法虽好,但此时的东北军已经不是张学思能够掌控的了。

1938年,张家不少人要迁居美国,张学思的母亲让他一起去,张学思拒绝了,他要留下来抗日,一雪东三省沦丧之耻。

1939年张学思来到延安,毛主席专门接见了他,询问他过不过得惯,需不需要钱。

张学思不服气地对毛主席说:“主席,别把我当小孩子。”他表示他要抗日,延安是最符合他的追求,毛主席听了深感欣慰。

文章图片3

到了延安,张学思一直在抗大东北干部队学习工作。

抗战胜利后,张学思被派往东北,担任辽宁省主席和保安司令。

他两次在沈阳任职,却没有踏入张作霖大元帅府半步,当时的东北局书记彭真劝他回去看看,也没有动摇他的心志。

建国后,张学思担任海军参谋长,协助海军司令肖劲光,创办了大连海军学院。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海军有二十六艘军舰,总吨位三万两千吨,占全国海军吨位的四分之三,还拥有海军学校。

东三省沦陷后,东北海军改编为国军海军第三舰队,在抗战中几乎全部战损。

不过国军起义、投诚的海军中,还有不少东北海军的底子,张学思加入新中国海军,便于对这些海军进行整编。

张学思是开国少将,可惜英年早逝,1970年病故时才五十四岁。

文章图片4

张作霖另一个留在大陆的儿子,是张学良同母胞弟张学铭。

张学良晚年坦言,他不喜欢二弟张学铭,最喜欢四弟张学思。张学铭是张作霖的唯二嫡子,一直在和张学良较劲。

张学良在东北军当军官,被放在继承人的位置后,张学铭就不甘落后到日本步兵专门学校学习。

尽管张学铭和张学良时常斗嘴,但张作霖死后,张学良还是对张学铭大力提携。

1929年张学铭从日本回国,就被张学良任命为天津市长兼天津警察局局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学铭辗转于香港和国外,1943年日本颓势已现,他却回国加入了汪伪政府让张家蒙羞。

由于他在汪伪政府中担任闲差,抗战胜利后也没有被清算,反而被国民党安排了个东北长官部参议室中将主任的职务。

国民党溃败时,张学铭没有去台湾,选择留在了大陆,1983年张学铭75岁去世时,张学良还被软禁在台湾。

文章图片5

张作霖最小的儿子张学栓也留在了大陆,张学栓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寿夫人所生,张作霖被炸死时,他才三岁。

张学栓也加入了共产党,营口解放时在税务部门工作,后因伤退职回天津。1960年周总理亲自安排他在天津一所中学教书。

1991年张学良去美国探亲时,张学栓还和女儿一起,到沈阳张作霖大帅府,参加张学良九十岁生日的庆祝活动。1996年,七十一岁的张学栓去世。

张作霖共有八个儿子,原配赵春桂生两子:老大张学良、老二张学铭;许澍旸生两子:老三张学曾、老四张学思。其余四子都是寿夫人所生。三脉各有一子留在大陆。

文章图片6

张作霖飘零到海外、台湾等地的儿子,除张学良长期被软禁外,过得比较好的是张学思同母哥哥、老三张学曾,和寿夫人的长子老五张学森。

张学曾小时候比较顽皮,只有他敢跟张大帅当面提要求,还总被张大帅满足。

张作霖被炸死时,张学曾也在那列火车上,幸好他命大,爆炸瞬间去了别的车厢才逃过一劫。

张学良被软禁后,张学曾到日本、英国留学,后来和母亲定居美国,曾在联合国秘书处任职,二子一女也都在美国定居。

1943年,二十三岁的张学森,前往美国康德鲁茨空军军官学院留学,抗战即将胜利时回国,1948年就和母亲寿夫人一起去了台湾。

到台湾后,张学森一直在寻找张学良的下落,甚至在节假日自己开着车四处探访。

这样找肯定找不到,直到1962年,张学良的一位老部下才告知张学森,台湾当局同意他们母子去张学良的软禁处,和张学良见面。

文章图片7

这次时隔几十年的重逢后,他们亲人相聚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四年后寿夫人在台湾病逝,张学森就移居美国,直到张学良完全恢复自由,两兄弟才得到真正的团聚。

1995年,在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时,张学森接到大陆的邀请函,请他到大陆参加纪念活动。

当时他正在夏威夷陪张学良,张学良对弟弟的这次大陆之行也充满期待,万万没有想到,经此一别,两兄弟会生死两茫茫。

在北京海归著名人士酒会上,张学森情绪亢奋,清唱了一段京剧。

不想当晚他就冠心病发作,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而他的大哥张学良,那时已经九十四岁。

文章图片8

张学森两个同母胞弟,老六张学浚和老七张学英,遭遇就比较坎坷。抗战时期张学浚参加了军统,在天津站负责和美国的联络。

到台湾后,张学浚也在寻找张学良的下落,因此被军统调离台北。

1964年他母亲寿夫人过生日,他才被允许到台北参加亲人聚会,并见到了张学良。这次见面后,张学浚退出台湾特工系统,辗转到香港澳门生活。

张学良失去了东北的不动产,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家人在海外生活,基本不会为钱所困。

特别是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在美国做地产、股票相当成功,赚的钱放在张学良的账上,也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张学良软禁期间,蒋介石并没有在生活上亏待他,他抱怨和赵四小姐的生活费不够,找宋子文借二十万元,更像是在发泄怨气。

文章图片9

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张学浚离开台湾后却没有钱,不得不外出工作养家。

可就是这样度日,张学浚的特工的身份还是给他带来了麻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被澳门当局列入黑名单,他从北京来的朋友,还被枪杀在他家门口。

张学浚不得不重回台湾,一回去又被迫加入了台湾“黑猫特工队”。

张学浚厌倦了当工具人的生涯,淡出后不再参与任何有关政治的活动。

然而在台湾想平平淡淡生活也不容易,他外出找工作,别人知道他是张学良的弟弟,就会挖苦他:“靠你哥就行了,还找什么工作。”

1984年张学浚在台湾去世,年仅六十二岁。

张学良在台湾被塑造成国民党丢掉大陆的罪魁祸首,他的亲人在台湾并不受欢迎。

文章图片10

张学浚的弟弟张学英,也曾加入过军统,和张家其他人很少联系,有人说他晚年贫病交加,在香港去世。

张作霖的孙辈是“闾”字辈,张学良有四子一女,赵四小姐生有一子,其余都是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所生。

只不过于凤至的三个儿子,全都未能善终,如今只有长女张闾瑛,和赵四小姐的儿子张闾琳仍然在世。

张学良最先失去的儿子,是于凤至的小儿子张闾琪。

张学良和于凤至最疼张闾琪,张闾琪不仅特别像张学良,天分还很高,学习能力比他已经很妖孽的哥哥、姐姐还要强。

1929年,年仅10岁的张闾琪患上重度肺结核,不治身亡。

张学良恢复自由后,找美国历史学家留下口述历史,在录音中他提到张闾琪:“是肺结核,十一二岁就死了。那时候肺结核很难治,要是现在,结核就不算难治的病了。”

文章图片11

至于传言张闾琪是到日本人开的医院看病时,被日本特务安放在X光机中的炸弹炸死,并没有可靠的依据。

1933年,张学良把长女张闾瑛、长子张闾珣和次子张闾玗送到欧洲留学,后来张闾珣在英国被炸伤头部,精神出现严重问题,两兄弟和他们的姐姐又去了美国。

1981年,张闾玗在美国遇车祸身亡,1986年,张闾珣又因创伤后遗症导致的败血症病逝,尚在人世的于凤至,只剩下一个女儿张闾瑛。

张闾瑛在美国读完博士,当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而且凭着张学良的声望,在美国华人圈有不小的影响,还和丈夫一起创办了旧金山华人社团。

1961年,蒋介石为拉拢华裔学者,在台湾举办“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张闾瑛夫妇也受到了邀请。

文章图片12

张闾瑛本不想为蒋介石捧场,母亲于凤至则力劝她赴台,争取见到张学良。

张闾瑛到台湾,提出要见父亲,台湾当局不予理睬。

张学良并不知道女儿到了台湾,还是看报纸上抨击台湾当局阻隔亲情的报道,才知道1934年离别就没有相见的女儿,如今就近在眼前。

他马上向台湾当局提出见面的申请,结果还是被拒。后来张闾瑛找到国民党元老张群向蒋介石说情,蒋介石才同意张闾瑛和张学良见面一小时。

张闾瑛见到张学良,一声“爸爸”包含着无尽的思念和悲凉,她的丈夫陶鹏飞,则满怀深情地喊了张学良一声“校长”。

文章图片13

陶鹏飞是平民子弟,曾就读于东北大学,在欧洲留学期间与张闾瑛相识相恋。

张闾瑛拒绝过和孔祥熙的公子联姻,立志要嫁给平民子弟,1941年,在于凤至的支持下,张闾瑛和陶鹏飞在纽约结为夫妻。

这次会面后,直到1990年张学良完全恢复自由,在台北圆山饭店庆生,父女两才再次相见。可惜于凤至已在三个月前去世,没有等到和张学良重聚。

之后张闾瑛总是尽量陪伴张学良,张学良去世时她也在身边。

张闾瑛继承了父亲的长寿基因,因她渐渐归于低调,在她100岁后,甚至她是否健在都不确定。如果张闾瑛还健在,如今她已是一百零六岁高龄。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儿子张闾琳,生于1930年,张学良被软禁时还不到七岁。

赵四小姐为陪伴张学良,1940年不得不把儿子托付给张家的“两朝老臣”、美国人伊雅格照顾。从此张闾琳和父母音信隔绝长达十五年之久。

文章图片14

1955年,张学良的朋友董显光出任驻美“大使”,在向张学良辞行时,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请求董显光,到美国后帮忙联系张闾琳。也亏得是找董显光帮忙,不然根本找不到张闾琳。

伊雅格夫妇为保护伊雅格从旧金山搬到了洛杉矶,董显光拿着老地址一路追踪也找不到,最后还是利用职权,通过美国联邦调查局,才找到张闾琳。

伊雅格不负所托,把张闾琳培养得很好。张闾琳毕业于加州大学航天专业,还在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和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陈淑贞喜结连理。

得到父母消息的次年,张闾琳就到高雄探望仍被软禁的张学良。1959年,蒋介石放松对张学良的管制,赵四小姐得以到美国探亲。

张闾琳也常到台湾看望父母,后来还带着张学良的两个孙子,张居信和张居仰一起来。张学良教两个孙子学汉语其乐融融,张闾琳则用汉语说自己的名字都困难。

文章图片15

1994年,张闾琳受张学良之托,回大陆探亲。当他来到抚顺凭吊“大帅陵”时,见这座空陵仍然被维护得很好,心里十分感动。

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赶着建造“大帅陵”,可还没有让张作霖下葬,“九一八事变”爆发,“大帅陵”就一直空着。

后来张闾琳多次回大陆,还担任了东北大学的客座教授。

2007年,沈阳“大帅府”售票处,迎来了一个奇怪的“游客”,他开口就向售票员说:“到自己的家就不用买票了吧?”

看着售票员困惑的脸,这个“游客”解释说,他是张作霖的孙子,名叫张闾实。

一听这个介绍,售票员不敢怠慢,赶紧找来博物馆馆长接待。

由于以前发生过冒充张作霖后人的事,馆长没有轻易相信,一面以礼相待,一面提出些张家秘辛事来核实对方身份。

馆长和男人聊了会天,随后抛出一个问题:“你既然说你是张作霖的后人,那张作霖当初被炸伤后送到大帅府,临终前喊了一声'打!’这是不是真的?”

文章图片16

当时外界一直流传着,张作霖死之前喊了一声“打”的故事,馆长只要核对张闾实对这件事的说法,就能判断他身份的真假。

张闾实告诉馆长,张作霖喉部被弹片切断,到大帅府已经死亡,不可能留下任何话。馆长这才相信他真的是张作霖的孙子。

张闾实自幼家道艰难,靠自己打拼做生意赚了一些钱,还创办一家高尔夫杂志社。

在台湾的时候,张闾实因和张学良的关系备受歧视,连女朋友的母亲也对他棒打鸳鸯。事业有成之后,张闾实想到回乡祭祖,找回家族的信心。

他不知道张家祖坟在哪儿,又没有和政府部门联系,只好先到成了旅游景点的“大帅府”一探究竟。

张家的祖坟在辽宁省锦州凌海马家坊村,张作霖停丧大帅府,日本人不同意葬在“大帅陵”,在伪满洲张作霖旧部的运作下,张作霖也葬在了马家坊村。

张闾实本以为张作霖的后人大多飘零在外,祖坟一定已经荒芜,不想到马家坊村一看,祖坟被维护得大气整洁,让他感到张学良在大陆的地位,和在台湾有天壤之别。

的确,“西安事变”是蒋介石之痛,却是中国之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张学良功不可没,他在这里的地位,自然和台湾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