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适:一首伤感的诗,道尽人世沧桑,情真意切,杜甫感动得落泪了

 acerbookstore 2023-01-29 发布于天津

文/绿窗花影

一千三百多年前,边塞诗人高适客居四川蜀州,任职刺史,相当于如今的市长。

高适比较重情怀旧,与昔日好友杜甫经常联络。高适心怀慈悲,温老暖贫,不时地周济米油面等日常物资,赠予生活困顿的杜甫。

杜甫曾作诗道:“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他既感慨,又感恩。

阅遍世间沧桑的高适,在正月初七这天,心绪不安,颇有感怀,他写下了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寄给在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

诗中提及的“人日”。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被赋予浓郁的神话色彩。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之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谈薮》亦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

在古代,每逢人日,文人墨客纷纷走向郊外,登山临水,赏玩赋诗。

杜甫与高适虽然同在四川,但相距约五十公里,高适初到蜀州任职时,杜甫从成都出发,去看望过高适。他乡遇旧雨故知,高适很感动。不禁忆起从前,意气风发,诗酒年华,同为少年游。

再度重逢,就不想再失散。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自然无法随时走访,山迢水远的,在人日这天,即便好友,也不能相约出游。只能通过鸿雁传书,以寄思念。

高适曾经在《别董大》中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时的高适年轻气盛,几度飘零落魄,仍心怀壮志,笔下自然是一派豪迈。

白云苍狗,世事变迁。高适约五十岁左右才踏上仕途。之后,虽有周折,但还算一路顺遂。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乡野诗人,到后来官至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除了运气之外,也说明高适的情商相当不错,善于处理官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在人均寿命普遍不长的古代,高适的好运来的还是有些迟。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在正月初七这天,高适写诗寄给杜甫时,他已将近六十岁。

英雄迟暮,尽管生活优渥,但内心深处偶尔的失落感,与无处排遣的忧思愁虑,也是人之常情,那就只能与老朋友倾诉心曲了。

杜甫读到这首诗时,也触动了内心的伤感,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 。且看诗中写了什么: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诗的大致意思:

人日这天,写诗一首寄与成都草堂的你。可知我在这儿思念你,也想起故土家园,前尘往事纷至沓来。

春天来了,柳枝初萌新绿,梅花灿然绽放。对于漂泊的游子,往往容易触景伤情,撩动心底的漫漫乡愁。

国家多难,干戈未息,再多的文才武略也无计可施,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只好把滔滔忧虑,付诸东流水了。

今年此时,相思相忆不能相见,待明年之时,又身在何处呢?世事终难预料。

高卧东山转眼度过了三十春,哪里想到的是,书剑飘零终老宦途风尘。

我老态龙钟还辱居高位,而无所作为,内心实在有愧于你这个四处飘零的友人!

高适晚年最富于情感的一篇佳作。言浅意深,既怀人又怀乡,还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虽然英雄迟暮,爱国热忱却未曾衰减。这首诗伤感无限,但也情真意切。值得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