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啊,下江南(二)

 半生不遂 2023-01-29 发布于北京
到绍兴办好入住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
在北京,这个时间还有好多人没下班呢。在绍兴,好多饭馆都下班了。初来乍到,不赶快在肚子里填上点当地美食,觉都要睡不好呢。

第一顿饭决定了对这个城市的整体印象,所以选择要慎重一点。打开大某点评一通搜索,条件足足限定了两个:步行能到,还在营业。恭喜嵊州崇仁豆腐年糕店被选中!


小店的店面和店名一样,不大,倒是干净。因为早过了晚饭点,我和赵公子是本店唯二的登门客人。老板正在店门口和人喝茶聊天,见我们进店,扎上围裙就忙活起来,是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好男人。
如果甫至某地不知道吃什么才好,通常会有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没听说过什么,就点什么,年糕豆腐和嵊州汤榨面就是这样被选中的。

年糕豆腐

汤榨面,不是面

​年糕豆腐这个名字简洁且准确,因为主料就是年糕条和南豆腐。

榨面却不是面,是榨干了水分的米粉。顾名思义,汤榨面就是指汤煮的榨面,还有另外一种吃法是炒榨面,希望有生之年能尝到。

南方的汤面类味道好,我分析着有两个原因,一是舍得放料,二是汤底不糊弄。

如果在北京吃这样两碗面,大概也就是同一锅水里煮出的两样食材,倒在同样的汤底里。浇头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区分品类,毕竟味道是要靠不同的香精来调和——北京是美食荒漠,但我们香精种类齐全。

虽然只有两个食客,且只点了两碗面,但是成品端上来的时候还是看到了诚意,一种理当如此的诚意。味道这个东西还真是不好描述,简单来讲,就是挺好吃的。据说民国时期的广告,最后总爱说一句“请尝试之,方知余言不谬也”,是这么个理儿。

晚饭吃得饱饱的,转过天来一睁眼,第一件事还是找吃的。

为了愈合在杭州被生煎重创的伤口(这部分请看这个公众号里的下江南(一),我不知道怎么放链接,麻烦自己去找吧),绍兴的第一顿早餐还是从生煎开始。

咬不得生煎是我第一次在西湖遇见的心头好,我们在绍兴的住地附近也有一家。我不知道当地居民日常的生煎是什么样子,但是咬不得的生煎,就是我喜欢的样子,皮薄馅大汁水足,吃的时候要先咬开一个小口喝汤,否则一口下去自己要烫到,对面的人也要被烫到。

艾青果跟艾青没有关系,是用艾蒿和面做皮的大馅饺子,馅料以青菜香菇咸肉为主,面皮里有一种艾蒿特有的清苦香气,是一种见仁见智的味道。这次在江南没有吃到青团,艾青果也是不错的替代品。

一顿早餐,生煎、艾青果、莲子红豆沙、鸭血粉丝汤,全都吃光!

吃过早饭步行去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很有意思,百草园、三味书屋、写着“早”的书桌,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一应俱全,但就是感觉这个簇新簇新的地方跟鲁迅没什么关系,不过是打着鲁迅名头的一条仿古商业街。好在不用买门票,逛逛也便逛逛。

这个地方的尴尬之处在于,来绍兴不去鲁迅故里,几乎相当于来北京不看天安门,去了呢也跟去了趟天安门一样:就那样吧。

沈园在鲁迅故里对面,没看到沈园,先看到路边的广告招牌:沈园,爱情之园,也不知道这里边哪段爱情是令人羡慕的。

平心而论沈园谈不上精致,比苏州园林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但是好在免费。绍兴这点真是很感人,鲁迅故里、沈园这些5A级景区都是免费的,扫码预约当时可进。

沈园里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就是题词壁。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墙上弯弯绕绕的字写的是啥,但看见别人都在此处拍照,好歹也要拍一张,不拍不是中国人。

沈园门口的小桥和赵公子

暂时先写到这儿吧,拖得时间太久,提取回忆有点难度了。绍兴颇有意趣的走街串巷,留到下篇……

也不知道下篇十一前能不能完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