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长的心情日记 2023 01 29

 朱福生 2023-01-29 发布于辽宁

                                                                             (图片由田建国先生拍摄,特别致谢)

村长的心情日记 2023 01 29

幸福是一种能力

年假结束,昨天就回单位正式上班了。

假期里很少写心情日记,不是没时间,也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愿意让所谓的人生感悟行诸于笔端,不愿意让那些不太美好的心情影响大家,进而影响到节日的气氛。我更多地专注于美食,让家人们大快朵颐,尽情享受新春的幸福。

说起幸福,感觉很玄妙。我感觉,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与物质无关,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的认知和感知有关。说抽象一些,幸福其实是自己的世界观。

读《苏东坡全集》,第四十八卷有《菜羹赋》一文,读来很有感受,兹引述如下:

菜羹赋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我从网上搜了一则译文,感觉翻译的实在不咋样,但是,也贴在这里,好歹让大家对照着理解。译文:

东坡先生选择居住在南山脚下,服饰、饮食、器物、用具,与家里的程度相当。山珍海味,因家境贫穷而无法享用,就煮蔓菁、荠菜来吃。煮的方法是不用醋和酱油,从而有其自然的美味。因为这些菜容易获得所以能经常享用。于是为他们作赋:

哀叹我这生活的窘迫,像逃走的兔子一样,惶惶不安,颠沛流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饥饿使我饥肠辘辘,只好食用陈年的谷子来抵御饥饿。没有喂养能够符合口味的牲畜,感谢邻居分给我蔬菜。

汲取山泉来洗濯,拾取新鲜菜叶和洁白块根。点火上灶放入膏油,口水也流出来了。锅内热气腾腾,加入米和豆搅匀。反扣上底部高拱的陶瓯,不要频繁地搅动。摒弃醋和酱油只保留原味,也不要放花椒桂皮之类的调料。水开始沸腾锅里发出声音,这时把火加大并保持均匀。菜蔬随开水而翻滚,就煮成了酥烂的浓汤,实在是清醇甘美。

盛入盘碗奉上,准备好勺子筷子,消磨暮霭和晨光。菜羹鲜美的气味引得人嘴里唾液涌动,吃起来与牛、羊、猪、鱼、麋五鼎一样可珍。鄙视易牙他用烹调的技术邀宠于齐桓公,超越傅说他用和羹的手段辅佐商王武丁治国建勋。组织三彭三尸搬弄是非,戏弄灶神任他嫌憎。叹息丘嫂说锅里粥没有了欺骗刘邦不替他招待朋友她的胸襟是多么的狭窄。瞧不起魏将乐羊将自己的儿子烹成肉羹没有人性。

我自己心平气和,所以即使老了仍然心态舒坦。算一算剩下的食物还有多少,本来也不用担心长期会贫困。忘却口腹之累(此处用典:东汉闵叔仲客安邑,贫不能食肉,日买猪肝一片,卖肉的有时不肯给他,安邑令下令保证供应。闵知道后说:“我怎么能够因为口腹拖累安邑呢?”便离开到了沛县。)安于菜羹,以不残杀生命而成仁人。私下里将自己比作谁呢?葛天氏的子民吧。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他心胸旷达,超然物外,他的思想很有老庄的色彩,所以他能摆脱政治失意造成的精神苦闷和物质匮乏带来的困扰,达到“齐生死”的境界。

《菜羹赋》是绍圣四年(1097)苏轼再贬海南儋州后的作品。这篇赋描写了做菜羹的过程,引经据典,洒脱风趣,颇有幽默感,幸福感。洋溢着一种穷且益坚、乐天知命的精神。

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很有幸福能力的人,他能从苦日子中品咂出甜的味道,能把一地鸡毛的无奈和凌乱攒成锦绣、超然的境界,不怪后世人千百年来传颂他的事迹,诵读他的作品。

现实世界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苏东坡幸福的能力,有很多人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和自己较劲,和生活过不去。我的大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还是讲讲他的故事吧:

2022年,我大哥经历了一次脑血栓复发,经历了一次新冠感染,每一次都很危险,但每一次上天都很眷顾他,让他顺利康复。兔年这个春节,对于大哥来说应该是格外幸福的,但他不这样认为。他好起来了,暂时没有了疾病的威胁,他想的却是“每天一起一卧就要花一百几十元,太浪费了,应该去更廉价更简易的养老院去生活,好省钱”。

他的这种想法是不敢和我说的,因为我们早就有约定,他只管健康、平安地生活,钱的事儿不用他操心的。于是他又使用了惯用的“一哭二闹”的手段,分别给二姐、三姐、老妹打电话,说在这个养老院花钱太多,不值当,要求换地方。

其实,这是大哥的心理误区,在他看来,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像他的兄弟姐妹一样,无条件给他关爱,无条件给他物质,而他每付出一分一毫都会觉得特别心疼。也不知他是如何形成的这种认知。

我们再捋一下他近几年的生活轨迹:

2016年春,他突发脑血栓,出院后住进利明养老院康复,俩月以后,从养老院自己跑出来,之后回老家的村子居住。

2019年冬,他在老家遭遇车祸,出院后去市内一家街道养老机构,在那里生活了五个月。

2020年春天,他哭闹着找二姐老妹,瞒着我逃离养老院,又回到老家的村子。

2021年1月,他在老家的村子冻得四肢僵硬,跌了跟头,哭着给我打电话,说他快不行了,该怎么办,我委托老妹夫和我家夫人驱车回村把他送进镇上的养老院。

2021年5月,他从镇上的养老院请假回村,从此便不再回去。

2021年6月,他在村子里复发脑血栓,邻居给我打电话,我把他接到县城医养合一的养老院治疗,康复,生活了一年时间。

2022年7月,他又和我提出要去更廉价的养老院,被我制止,恰在此时,他的脑血栓复发,又被养老院抢救过来。

2022年8月,大哥康复以后再次张罗要去更廉价的地方,这次他不再和我商量,转而去挑词养老院的服务,给院方找麻烦。终于院方向我下了逐客令,我不得不为他寻找新的养老机构。而此时大哥已经不能生活自理,其他养老机构的服务不能满足他的生活需求,于是让三姐找了关系,选定了现在这家养老机构。

2022年9月,大哥在经历了最初的新奇之后,很快又开始挑刺儿。他逢人就问别人的养老费用是多少,有的人比他病的程度轻,护理等级低,费用自然就低,还有的孤寡老人是把工资卡押在养老院,不用每月缴费,自然也就不清楚费用,于是大哥就更加怀疑他的费用高了。

其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是在国家补贴之后才制定的。以现在的人工费用和物价水平,伺候一个老人,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可是大哥却不是那么想,他认为他是花了“大钱”的。于是在今年大年初四又开始了他“一哭二闹”的戏码,给每个人打电话,要求去镇上的养老院,说那里花钱更少些(他不去比较服务设施、服务等级和服务水平)。

他每每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无法做出解释。就他养老这件事,并不是我们兄弟姐妹们的法定义务,但是我们认真地管了十几年。

大哥有两个女儿,他供她们读了大学,如今都有公职,混得都还有人样子,但就是没人管大哥,十几年来都不和他通音信,彻底遗弃了他。大哥不去主张权利,我也不说什么,怕他伤心,也怕他落在狠心人的魔掌。

现在说来,有人肯出钱,有人肯出力,有人去陪伴,他应该感到幸福才对,为何他变得如此吝啬,如此拧巴,如此和自己过不去呢?他年轻时没少糟蹋钱,不是被人骗走,就是赌钱输掉,也没见他心疼,也没见他赖下谁的赌债。如今却变成这个样子,难道真的像《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那样: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终生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话说支撑大哥生存、生活的信念究竟是啥呢?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大哥的思想有一个“穷根儿”,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他在如今的新时代已经迷失了自我。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如何呢?我不愿意说出来,不愿意用负能量去消减大家新春的幸福。但我能做到不急、不恼、不抱怨,做我该做的事,持之以恒。

内心茫然之际,收到好友健全先生的微信,他发来一首诗,是记述他心情的,我读了很受感动,没来得及唱和,先把诗文引述在此,与大家共赏:

古城小憩

半淡朔风半淡心,半淡情怀半淡云。

半座小丘半座上,半座憩息半座吟!

我回复健全先生:以半为满,好境界!

我内心在想 :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态度,这才是幸福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