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今天 | 3月14日 潘天寿作品选

 天の岸 2023-01-29 发布于上海

视频:性格内向但艺术霸气的潘天寿  时长3:37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常署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他自幼喜爱书画,刻苦自学,后受教于李书同经亨颐等一代民主教育家。潘天寿一生以弘扬民族美术为已任,淡泊名利,刚正不阿,以其沉雄阔大、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在绘画、书法、诗文、史论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对中国画继承与革新问题上的远见卓识,成为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又一位中国画艺术大家。

1997年3月14日,正值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 1997-4 《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6枚,选用了潘天寿6幅绘画作品,分别为《黄山松图》《朝霞图》《梅雨初晴图》《菊竹图》《睡猫图》《灵岩涧一角图》。

(6-1) 50分 黄山松图,图案选取了潘天寿1960年创作的《黄山松图》。画面左上角题款为:“黄山始信峰头之古松,柯铜根石,郁勃鬅髫,真千年奇物也。偶然忆及,即记写之。一九六零年庚子岁暮初雪,寿并识。”画面左上角和左下角、右下角所钤红色印章有:宠为下、潘天寿印、阿寿、止止叟。

画面中的这棵老松,躯干苍劲,坚如石凿,犹如殷周之古鼎;枝叶交错如铁铸,积蓄着一股倔强之气。背景是挺拔的山岩,对松树起到了衬托作用。这幅画不仅画出了黄山松的本质特征,表现了它独特的自然美,而且熔铸着一种人格和理想,显得奇伟、峥嵘、崇高,可以说是潘天寿先生胸中浩然之气的写照。

(6-2)  50分 朝霞图,图案选取了潘天寿1964年创作的《朝霞图》。画面上方的题款为:“朝日朝霞无限好,花光艳映水云酣。一九六四年甲辰初秋雷婆头峰寿。”画面上所钤红色印章有:潘天寿印、宠为下、石雕、阿寿。

画面表现的是迎朝阳,含晓露,伫立于晨曦之中的荷花。画中的荷叶用多量的浓墨挥泼而成。荷叶边有一圈宽宽的墨晕,加上用笔的轻重、快慢,使泼墨中有许多小变化,显得非常厚重,而整片荷叶又是完整的整体,显得平实。荷叶的一边是用焦墨以铁铸般的线条,参差交叉,支撑着一朵怒放的红荷花;荷叶的另一端有几支挺拔的水草与荷花相呼应。整幅作品精炼而严谨,充分展示出了潘天寿泼墨有“厚、重、平”的特点。红的荷花,墨的荷叶,白色底衬,三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明快而有装饰感。

(6-3)100分 梅雨初晴图,图案选取了潘天寿1955年创作的《梅雨初晴图》。画面左上角的题款为:“雁荡写生之三。五五年初夏,小住灵岩石寺,写梅雨晚晴时情致。大颐寿者草草并写。”画面上钤有的红色印章有:疆(强)其骨、潘天寿印、阿寿。

画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了南雁荡山梅雨初晴,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奇异景色。这幅画中的岩石不但呈方形,而且几乎占了整个画面,充分表现出了石所具有的那种扩大沉雄的力量。但此石又不全方,着色轻松、滋润,避免了方形容易造成的过于板实、平稳、闷塞之感。画面下方的古寺院建筑,用笔精致细密,和那块大岩石形成了疏密对比。梅雨初晴,空气湿润清新,树木更显得苍古茂盛;峭岩上,野草、苔藓,勃勃富有生气。静静的古寺院和山间小径,宁静而幽深。

(6-4)100分 菊竹图,图案选取了潘天寿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菊竹图》。画面左下角题款为:“雷婆头峰寿者制。”画面上所钤红色印章有:潘天寿印、阿寿。

画面中的菊花不是“黄花瘦”,而是娇艳喜人;竹子也挺拔直立,犹如长枪大戟,极有气势。画面以稍稍倾斜的横竖结构为主调,花、茎叶、草疏密交叉,参差错落,章法井然,颇具匠心。画面的主要部分,即明黄的菊花和石青的竹子均用细墨线勾画,细腻、清秀;而菊叶,则用浓墨没骨画法,厚重活泼。两者在色彩、画法上进行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就连一些小草野花也显得挺拔、强劲、向上,生机盎然。

(6-5)150分 睡猫图,图案选取了潘天寿1954年创作的《睡猫图》。画面右上方的题款为:“日当午,正深藏黠鼠,莫道猫儿太懒睡虎虎。写西邻园中所见,时甲午初夏。寿。”画面上所钤红色印章有:潘天寿、阿寿、动物形章。

整个画面由三块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体块组合而成。岩石是一个大体块,猫是一个小体块,二者紧紧团结在一起;题款也排列成一个细长方形体块,稍稍远离开猫和石一点点距离,使构图产生了一种变化。这三块方形体块,虽然面积和形状有很大差别,但又有方形的共性,使画面既能产生对比效果又具有和谐感。卧伏着的猎造型简练,用笔老辣,既有虎豹般的强悍,又有石头般的厚重。画面下方点缀几株疏草野卉,又给画面带来了静中之动、安中有险的态势,反映出了画家强烈的现代审美意识。

(6-6)150分 灵岩涧一角图,图案选取了潘天寿1955年创作的《灵岩涧一角图》,描绘了南雁荡山一角的奇异景色。画面左下角的题款为:“画多以积墨为难,兹试写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五五年盛暑寿并记。”画面上所钤红色印章有:疆(强)其骨、潘天寿印、阿寿。

画面中,画家用凝练的线条,苍老古朴的苔点,组成了坚实厚重的岩石,安排在画面的上方;其中一块岩石横跨在画面中间,形成了画面的险峻下沉之感;然后又用画的题款和下面的斜坡,使这险峻之势趋于平稳,造成了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结构美,典型地表现出了潘天寿“造险破险”手法的构图特征。在这峻岩奇石中衬有细细密密的野草,参差不齐,又层次分明;星星点点缀饰着的红花、白花,明丽秀美,和坚实厚重的岩石形成强烈的对比。前景中那几棵摇摆的芦草,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节奏和引人人胜的韵味。山花野草,深山峭壁,仿佛都在画家笔下竞争着表现生命的顽强,深沉的力量和繁华丰茂、自由竞争的自然景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