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言献策一一文化在省域副中心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7)

 昆仑山石 2023-01-29 发布于河南

汉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南阳历史的鼎盛时期。汉代南阳基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诸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成就,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说起南阳的历史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汉代;说起汉代历史文化,人们必然会提到南阳。因此,要紧紧围绕一个特字,把两汉文化挖掘好,总结好,展示好,把“汉兴南阳”品牌树立好。
【他山之石】开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有“八朝古都”之称,但八个朝代文化内容繁杂,主题不一,主线不明确,个性特色不一致,只有北宋时期最兴旺,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文化遗产最丰富,因此,开封城市定位由原来“旅游城市”、“八朝古都”,最终确定为“大宋文化体验之都”,并把大宋文化整合为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名人艺术、民俗文化、休闲文化等并列进行开发打造,使开封文化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前列。再如许昌定位为“三国文化”,安阳定位为“文字之都”,濮阳定位为“华夏龙都”等,个性特色都十分明显。
一座城市当然有多元文化,但应突出一个文化主题,这是区域文化的旗帜和标志。在近年的城市汉文化热中,多地争先恐后作两汉主题文化,除汉都西安(西汉)、洛阳(东汉)、许昌(汉末)、成都(蜀汉)外,刘邦故乡徐州、封地汉中也分别打出了“汉源之城”牌子,太原因汉文帝刘启藩地在晋阳(今太原)而确立“龙潜太原”。作为西汉兴盛地、东汉“龙兴之地”和三国发祥地之一,我们不能笼统宽泛地提两汉文化,而应以“汉兴”作为主题,突出一个“兴”字,与“都”、“源”、“潜”各有侧重,更切实际,更具特色,更有说服力。
汉兴南阳,兴在西汉起源上。秦二世三年(前207)六月,刘邦伐秦,迫南阳郡守吕齮退守宛城,其门客南阳人陈恢主动请缨出城与刘邦约和,分析利害,阐明得失,一语“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相提醒,避免了南阳一场恶战,不仅挽救了宛城,而节省时日成就了刘邦与楚怀王之约,于汉元年(前206)正月,刘邦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汉文化由此拉开序幕。兴在地位重要上。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是西汉初天子自领的15郡之一。西汉末年,汉成帝“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王莽篡权后建立新朝,这与他初为新都侯密切相关。地皇四年(公元23),刘玄在淯水称帝,建立起更始政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故有“南都”、“帝乡”之誉。兴在“富冠海内”上。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之一。宛城冶铁遗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兴在名人荟萃上。汉代除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外,据《汉书》诸传记和《百官公卿表》统计,西汉南阳籍官吏18人,大多任职九卿;《后汉书》诸传记统计,东汉南阳籍官吏达154人,其中任职宰相的27人,被封侯王的120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28将排行榜, 仅南阳就占11人。《剑桥中国史》中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的胜利,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兴在繁荣昌盛上。经济学、天文学、医学、建筑、文学、乐舞、杂技、绘画、雕塑、陶塑等,在当时均独领风骚。最具代表性的有着“汉文化三绝”之称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汉代陶狗,历史学家翦伯赞誉其为一部“绣像汉代史”。兴在人丁兴旺上。西汉时南阳郡辖36县,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人口1942051人;东汉时辖37县,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时,人口2439618人,为全国各郡之冠。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多在此云集。世家大族众多,如邓氏、阴氏、樊氏、彭氏、张氏等,在汉代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兴在保护文物上。古迹触手可及,如张衡墓、医圣祠、武侯祠、南阳汉画馆、黄山遗址等,或闻名中外,或举世无双!
一个区域的文化定位,应选取最繁荣、最富影响力、最具特色和排它性等要求和特征,无疑“汉兴南阳”是南阳主题文化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对其他地区汉文化的一个互补和联接。围绕两汉文化,突出“汉兴南阳”主题,在内涵上深度挖掘,在地标上彰显特色,在人物上倾力塑造,在布局上众星捧月,在产业上深度融合,在宣传上创意推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最终必将会使南阳形成与“北京明清文化”、“西安汉唐文化”、“开封大宋文化”遥相呼应而又相对独立的历史大文化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