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朱德拜访国军起义将领,进门前敬礼高喊:报告,我是朱德

 历来现实 2023-01-29 发布于北京

1949年9月10日,毛主席邀请一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前来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北平市市长聂荣臻亲自到火车站迎接。

9天后,毛主席、粟裕、陈毅等新中国领导人亲自去往他的住处看望。主席还对他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朱德到他下榻的六国酒店拜访时,到了门口没有直接进去,而是来了个立正,在外面敬了个军礼,喊道:“报告,我是朱德!”

这位国民党将领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派头?

说起此人的名字,相信熟悉我国现代史的人都不陌生。他叫陈明仁,出生于1903年,湖南省醴陵人,与我军著名将领左权是同乡。

巧合的是,陈明仁和左权都上了黄埔军校,还都是一期生。黄埔军校是将军的摇篮,一期生中更是名将如云。

由于蒋介石是校长,他把这所学校当作培养亲信的工具,追随蒋介石的学生也比较“幸运”,被称为“天子门生”。

左权和陈明仁虽然都是老乡,后来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追随蒋介石的国民党将领中,胡宗南是最幸运的,被称为“天子第一门生”,因为他最早被蒋介石发现。但是胡宗南最初靠的不是军事才能,更多是靠人际关系,他是在1926年的时候,由戴笠推荐给蒋介石的。

严格说来,陈明仁才是最早进入蒋介石视线的那批“门生”。早在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惠州之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最先攻入城内。而且陈明仁还手持北伐军旗,第一个登上的城楼。

蒋介石从望远镜中看到了这个奋不顾身的军人,深为敬佩,急忙问身边人:“那个把军旗插上城头的后生是谁?”

身边人告诉他:“他是湖南人,名叫陈明仁,刚从黄埔军校毕业。”蒋介石一听喜出望外,他在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战斗结束后举行的庆功会上,作为总指挥的蒋介石特意把陈明仁请到台上,对让到场的官兵全体起立,向这位有功之臣致敬。陈明仁一战成名,自此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

由此可见,陈明仁才是最早受到蒋介石青睐的,而不是胡宗南。

陈明仁作战勇敢,无论是在维护蒋介石统治的中原大战中,还是在对苏区的“围剿”中,陈明仁都表现抢眼,立下“赫赫战功”。

陈明仁的军职也随之提升,从团长一步步晋升到陆军第80师少将副师长、中将师长。

到了1934年,陈明仁的前途突然黯淡下来,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之后,没有再担任正职,而是担任了第2师参谋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

一般来说,担任参议的人都是上了年龄,不堪重任了才被安排这个职位,是个荣誉职位,或者是手中没有职权,被边缘化了。

这时候陈明任才31岁,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跟“年老”沾不上边。比他年龄大了7岁的胡宗南,不但成为"西北剿匪"第1路军第2纵队司令,还当选为国民党第5届中央监察委员,进入中央决策机构,可谓风头正劲。

陈明仁这时候被“撸”了下来,原因何在?

因为他性格耿直,不愿意跟腐败军官同流合污,因此在派系斗争中被人诬陷,给他戴了一顶“吃空饷”的帽子。

当时蒋介石正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弘扬“正气”,提倡道德修养,克扣军饷的行为可是跟这个运动格格不入,撞枪口上了,当然这是“莫须有”的,陈明仁其实没有那么做。

正因如此,陈明仁感到憋屈、窝火,而且心灰意冷。而蒋介石也因此对陈明仁失去信任,将其打入“冷宫”,一雪藏就是三年。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到了用人之际,才让陈明仁重新出山。

1938年,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的陈明仁担任了任第2预备师师长,一腔热血的陈明仁,终于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

不得不说,陈明仁的命运实在是太坎坷。重出江湖后不久,他再次中招,在派系斗争中失利,失去蒋介石的宠爱。

1941年7月,蒋介石又一次到昆明视察,发现陈的部队士兵精神萎靡不振,面黄肌瘦,面有菜色。蒋介石见了十分纳闷,心里犯起嘀咕,这支部队是我的嫡系部队,军饷是国军中最多的,伙食待遇也是最高标准,士兵们为何搞得跟难民一样?

蒋介石非常气愤,就责问陈明仁怎么搞的。估计是陈明仁得罪了同僚,有人想陷害他,故意克扣军饷,降低伙食标准,陈明仁也是一肚子的气。

本来他解释一下就行了,但是他懒得解释。蒋介石这样一问,反而让陈明仁想起了之前自己被诬陷“克扣军饷”的陈年旧账,认为老蒋不信任自己了,就直言不讳地说:“当将官的谁不想自己的士兵满面红光?如果我的部队能像其他部队一样,能正常拨付装备粮饷,士兵们何至于如此?”

这一来更是触怒了“龙颜”,蒋介石极为窝火,因为在他心中,属下的能力远不如忠心更重要,“没有忠诚,能力一文不值”。

此后,两人之间的误会和隔阂越来越大,陈明仁的前途重新黯淡下来。在1941年11月,陈明仁被免去师长职务,担任了第71军副军长,等于是明升暗降。

1942年,陈明仁的第71军被蒋介石编入远征军序列,担任监视怒江对岸日军防御部队的任务。

在两年时间内,陈明仁没有打过大的战役,这对于一个热血军人来说,那滋味可以想象。

直到1943年底,滇西缅北战役爆发,陈明仁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他率领71军随中国远征军参加了滇西对日军的反攻作战。

战斗中,陈明仁率部渡过怒江,一举攻克了被日军称为“坚不可摧”的松山要塞。尔后71军一鼓作气,夺取了回龙山。回龙山日军防守更为严密,工事也更加坚固,友邻部队付出很大代价却久攻不克,远征军的前进也被迫停住了脚步。

当时国军士气低落,产生了畏难情绪。陈明仁不信邪,发出了"拿不下回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的豪言壮语。

将士们听了倍受鼓舞,信心大增,结果在接防的第二天就拿下了回龙山,并乘胜攻克畹町,与同在缅北作战的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蒋介石的嘉奖。

但相比胡宗南,陈明仁这时的军职有点低了。直到1944年底,陈明仁不过是个军长,而胡宗南已经是第一战区的代理司令长官,指挥着4个集团军,总兵力达到45万。

毫不夸张地说,胡宗南这时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天子第一门生”,是黄埔系学生中成就最高级别的存在。而陈明仁之所以晋升那么慢,不是他军事才华不行,而是他太过于耿直,不适应国民党的官场生态,看不惯国民党将领之间的尔虞我诈。

因此,陈明仁“仕途”不顺,是必然的。但是蒋介石也知道,陈明仁是有能力的,关键时刻还要用这种人。

解放战争打响之后,陈明仁再次被老蒋重用起来,不是心甘情愿,而是情非得已。

1946年初,陈明仁率领蒋介石之命率第71军到了东北,跟东北民主联军开始了一场较量。

当时的形势对东北民主联军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在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之后,国共双方在东北的形势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东北民主联军转守为攻,国民党军被迫转攻为守,放弃大量外围地区,兵力只能集中在城市和据点里。

林彪及时抓住战机,在1947年4月发动了夏季攻势,我军全面出击,在运动战中总共歼灭国民党6个师,攻占20多座县城,还一度占领了工业重镇本溪。

战斗到6月初,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取得巨大成就,最关键的是我军顺利拿下了开原和昌图两个战略要地,将中长铁路切断,沈阳和四平蒋军被分割开来。

杜聿明面对危局,不得不下令蒋军放弃中小城市,蜷缩到沈阳、长春、四平、吉林等中心城市。

杜聿明的计划是,加强城防,等待援兵,为此杜聿明请求蒋介石增兵,将华北的53军调到东北,但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蒋介石不是舍不得,而是抽不出兵力,因为华北、华中也在激战之中,兵力捉襟见肘。蒋介石急于在关内打开局面,不想再向关外调兵。

如此一来,林彪信心百倍,决定攻打四平。

为何要选择四平?因为它是东北中部的交通枢纽,连接着沈阳、长春、吉林等大城市;拿下四平,东北一盘棋就活了,就掌握了整个东北战局的主动权。

守卫四平的,就是陈明仁率领的国民党71军。

尽管蒋介石不重用陈明仁,只是在需要炮灰的时候才想起他,但是陈明仁对蒋介石还是比较尊重的,觉得老蒋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中国人传统的座右铭。陈明仁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定死守四平。

当然陈明仁这样做,也有另外一个客观因素在里面。那就是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下过一个死命令,那就是谁丢失自己驻守的城市,是要杀头的(见陈明仁回忆录)。

陈明仁认为,自己横竖是个死,死守说不定会能绝处逢生。

陈明仁对部下发出一道命令,无论是谁,有“异动”者格杀勿论。这一来,71军上上下下抱定了必死决心,四平反而守住了。

其实这时候,陈明仁的日子很难过,他的71军经过了夏季攻势之后已经被打残,军中甚至没有一个团是满编的,正规战斗人员满打满算不到两万,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刚从前线撤下来疲惫不堪的败兵,士气低落,战斗力可想而知。

对陈明仁的兵力状况,我军是了如指掌,而东北我军的主力7个师以及5个炮兵营已经全部到位,又有十七个师负责打援。

当时我军的炮火也极为猛烈,陈明仁在回忆中说,八年抗战中面对的日军炮火,都没有这么强大。我军的兵力是敌军的四倍以上,而且对方还是惊弓之鸟,武器弹药充足,火力强大,这场战役怎么打都稳操胜券。

可是结果非常遗憾,因为蒋军的死守,血战四十多天后,四平只啃下了一部分,大部分还在陈明仁手里。

1947年6月30日,杜聿明派来的援军也赶到了,林彪只能咽下失败苦果,下令撤军。

不久后,陈明仁登上个人军事生涯巅峰,被升为第七兵团司令,蒋介石授予其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以2万残兵抵挡10万雄兵,军事上都不多见,不得不说,陈明仁确实是一员骁将。

新中国成立后,回忆起这场仗来,毛主席就曾经对陈明仁笑言道:

“我看哦,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后,陈明仁这个力挽狂澜的将军却被免职了。

原来,1948年6月陈诚代替主政东北之后,有人举报陈明仁部下贪污军粮,给陈明仁扣上一系列污名。

举报人是辽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刘翰东,在71军死守四平的时候,此人却企图化装出逃,被士兵抓了回来,陈明仁本来可以现场枪毙他,却手下留情,只是大骂他了一顿,陈明仁这一心软,却埋下了祸殃,刘翰东跟陈诚是保定八期炮科的同学,在陈主政东北之后,狠狠地告了陈明仁一状。

国民党腐败是真的,71军军官贪污也是真的,87师军需主任应起鹤在《陈明仁在东北》一文中回忆说:“71军动用救济面粉修筑工事,在战斗结束后,大家争相搬着去变卖,以饱私囊”。但这已经是国军中的普遍现象,不是陈明仁一个人所能制止的。

在用人之际,撤换大将,而且还是很能打的战将,不能不说,蒋介石犯下了致命错误。

最后,陈明仁不得不离开71军,调到了南京,出任了一个“参军”的闲职。

1948年10月,蒋介石又启用了陈明仁,让他担任华中"剿总"副司令、武汉警备司令兼第29军军长、第1兵团司令,但为时已晚。

这时候的陈明仁已不是当初的他,几番浮沉后的他,心早被蒋介石伤透,对国民党彻底心灰意冷,他的思想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49年,陈明仁和程潜毅然在湖南宣布和平起义,历史证明,他这一次终于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

9月10日晚上,陈明仁到了北京,下车之后,惊奇地发现北平市市长聂荣臻在车站等待。11日,朱德也来到六国酒店拜访他。

到了门口,朱德并没有选择直接敲门进去,而是敬军礼之后喊道:“报告,我是朱德!特来看望陈明仁司令。”

朱德比陈明仁大了17岁,还是解放军的最高领导人,资历也比陈明仁老得多,却如此敬重一个起义将领,这让陈明仁唏嘘感慨不已。

不过,接下来的事更让他感动。1949年9月19日,毛泽东邀请程潜、陈明仁等同游天坛公园,刘伯承、聂荣臻等人作陪。几天后,毛泽东还特意宴请了陈明仁,对他说:“从今以后,解放军有饭吃,你也有饭吃;解放军有衣穿,你也有衣穿。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半点亏待你的。”

这句话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对这位起义将领的态度,表达得非常明确。

事后,陈明仁感慨万千地对儿子说:“我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命大半生,未曾听到他一句诚恳亲切的话,毛主席与我第一次相见,就如此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真有霄壤之别啊!”

人民政府说到做到,言出必行。1952年,陈明仁从广西剿匪回来,被调往广东驻守,政府继续信任他,让他担任55军军长。

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陈明仁根本没有抱任何希望,因为他是起义将领,也没有为建国做出多少贡献。

然而,他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高过了很多出生入死的红军出身的名将,这让他喜出望外,不禁老泪纵横,感慨万分。

之后,陈明仁主动提出到湖南长沙休养。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这位英勇善战、性格直率的名将因病在北京过世,享年71岁。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为和平解放长沙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