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晚前排坐了20年的她,到底什么来头?

 360QAQ 2023-01-29 发布于河南

以前看春晚的时候,时常看到一个女性的身影,她是谁?怎么每年都坐在最前面?今天这篇文章,就解开大家的疑问。她叫靳羽西,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光芒四射的多面人生。千万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束缚,不轻易被他人定义,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地走过每个今天。


作者: 一本叔

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过去了!不过,今天还是想和大家聊聊春晚。

恍然回首,才发现春晚已经陪伴我们很久了。那些熟悉的名字,已然成了属于我们的暗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岁岁花相似,年年人不同。

但有这样一位女士,曾连续20年被邀请坐在春晚前排。

每次观众席的镜头都会给她特写,而她永远带着微笑,永远“童花头”精致利落,永远穿着前卫时髦。

图片

那么,这位女士是谁?她究竟有什么来历,能够得到春晚20年的厚爱?

她就是靳羽西。



01

一说到靳羽西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但提到“羽西”化妆品,应该不少人都熟悉。

不错,她就是这个品牌的创始人。

图片

可几十年来,靳羽西身上的标签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她的人生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

靳羽西是桂林人,父亲靳永年是有名的画家,还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图片

因为出生在广西,又希望女儿能有一双自由的羽翼,所以父亲给她取了个备有诗意的名字——羽西。

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靳羽西从小就在艺术上显露出了天赋。不管她想学什么,父母都倾心培养,鼓励她做到最好。

她想学钢琴,他们就请来最好的老师教,花很多钱也无所谓。

甚至,在靳羽西三岁那年,全家搬迁到香港定居,只为了让女儿感受更浓厚的艺术气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父母的支持,让靳羽西一直很独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16岁那年,靳羽西做了个令全家吃惊的决定,出国留学。

这样的决定,让父母始料未及。那个年代,很多人连省都没出过,更别说出国了。

况且当时的靳羽西还是个“孩子”,担心忧虑一直萦绕在父母的心中。

但为了她,向来开明的父母,卖了房,筹集费用,支持她的决定。

独自来到异国他乡,靳羽西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活,主修钢琴。

图片

留学生活并不容易,为缓解家里的经济负担,她会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

当然,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她还参加了选美比赛。

长期受艺术熏陶,靳羽西出落得亭亭玉立,脱颖而出轻松获得了“中国水仙花公主”的桂冠。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选美和化妆,也似乎冥冥之中与“美”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

国外的校园生活,让她看到了世界全新的一面很大很精彩。

眼看着快要毕业了,艺术上的造诣也不算出类拔萃,这让靳羽西对未来的选择开始犹豫不决。

此时,她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永远不要做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因为人们只记得第一个,没人记得第二个。”

图片
图片

既然无法成为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它呢?

于是,她毅然决定放弃艺术之路。

没想到,这一决定影响了她的一生。

刚毕业,靳羽西揣着口袋里仅剩的150美元,和妹妹一起去了纽约。

开始创业时,她们做一些简单的进出口贸易活动,从枕套、窗帘到丝绸,应有尽有。

抱着期待,靳羽西坚信在繁华的城市里,能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可天不遂人愿,空有一腔热血,却也无法抗衡她在经商上的经验不足。

生意寥落,高消费、高租金让她的生活入不敷出,常常需要借钱度日。

当你坚持着走过所有严寒的日子,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

很快,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靳羽西的事业迎来了转机,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是这段独自打拼的时光,让她更加坚韧,也就此开启了折腾的一生。



02

有一次,受朋友邀约,靳羽西去一个节目帮忙主持。没想到,这次帮忙让她发现自己很享受主持人的工作。

心里也萌生了大胆的想法,想要创立一家小小的“电视制作公司”。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她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她偏不信这个邪,谁的梦想不是负重前行?

想到就去做。

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靳羽西发现西方人对于遥远的东方,知之甚少,印象还停留在很久之前,甚至还存在着偏见和错误认知。

所以,她急切地想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想要做一档展现中国魅力的节目,架起中西方沟通的桥梁。

就这样,《看东方》应运而生,节目里的她手执话筒,侃侃而谈,向世界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

图片

为了制作这档节目,靳羽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策划、拍摄、编导,没人就亲力亲为;

没赞助没广告费,她就自掏腰包,堵上自己的全部身家……

哪怕不知道前方充满未知,她都不会有丝毫退缩。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看东方》开播就掀起了一阵旋风,不少人还会守在电视前。

节目一做就是12年,被1200多家电视台转播,可见大家对这个节目的喜欢。

图片

随着《看东方》的爆火,靳羽西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名气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国内媒体也看到了她的影响力,邀请她来做一档节目——《世界各地》。

想要通过靳羽西,做一次文化交流,将世界的面貌展现给国人看。

而靳羽西也选择迎难而上,责无旁贷。

“中国有什么需要我都会去做,无论哪一方面都可以。”

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她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奔波的路上。

食不甘,寝不眠,于靳羽西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尽管困难重重,但付出终有回报,最终等来了节目的首播。

每到周末,就有上亿的观众跟随靳羽西的脚步,去探索世界,去踏遍25个国家。

图片

《世界各地》是中央电视台开办最早的栏目之一,打开了国内观众看世界的眼睛,领略到世界的多姿多彩,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观众也通过节目记住了靳羽西的名字,还有那句经典的“大家好,我是靳羽西”。

图片

从此,主持打开了羽西的眼界,也缓缓展开了她传奇的人生画卷。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经商头脑,她慢慢发现了一个商机。

经常暴露在镜头前,她常常因为找不到适合亚洲人的化妆品而烦恼。

录制《看东方》时,她看到国内女性几乎都是素面朝天,衣着朴素,鲜少有人会化妆。

她就在想:“为什么不设计一款专属亚洲人的彩妆呢?为什么不将美丽带给她们?为什么不教教她们?”

不安于现状,靳羽西开始盘算如何将“美丽”变成事业。

于是,她全情投入,她成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从第一支口红开始,“羽西”就迅速风靡全国。

图片

靳羽西尽自己所能,为国内女性打开了追求美的大门,也让更多人勇于尝试,释放自己的魅力。

就连《纽约时报》,都发文称赞她是“中国化妆品的皇后”。

忙忙碌碌的靳羽西,永远都不会疲倦,朝着梦想不断前进。

她也将全部的热情都放在热爱的事情上,竭尽全力让梦想变为现实。

在靳羽西身上,总能看到不一样的标签,而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她。

为了表彰她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杰出贡献,特别为她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

图片

她曾经创立了属于中国的玩具娃娃形象——羽西娃娃。

它是世界第一款黑头发、黑眼睛的亚洲娃娃。

图片

她还特别关心教育和公益事业,在北京大学创立了“靳羽西教育基金”,为高考女状元提供奖学金。

在家乡广西,建起了多所希望小学,为教育出一份力。

图片

回首她的一生,你会发现,靳羽西从不惧怕挑战,也从不让自己躲在舒适圈。

她用不断变换的境遇,告诉我们——人生路只会越走越宽,而沿途的风景,自然是美不胜收。

就像电视剧《三十而已》里所说:“唯一不担心后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得更长。”

不困于标签的人,跳出了世俗的荆棘,挣脱了束缚的枷锁,一路走得脚下生风、笃定坚韧。



03

事业上,靳羽西可谓波澜不惊、顺风顺水;但在感情问题上,她的经历就不是那么顺利了。因为她留给家庭的时间太少了。

虽然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大部分看到忙碌的靳羽西,总会想到:你这么忙,哪有时间陪我呢。

直到马明斯的出现,才让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靳羽西,心里荡起了涟漪。

在她最辛苦的时候,马明斯会说:“你每天这么忙,让我帮你分担一点好吗?”

正是这份恰好的温柔,让靳羽西很快投入到这个懂她疼她的怀抱里。

结婚之初,靳羽西就表明,不会因为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

图片

起初,马明斯并不在意,他也是生意人,懂靳羽西的事业心。

可过了几年,靳羽西事业发展得热火朝天。

长期两地分居,彼此间感情也渐渐变了味,马明斯有了“女朋友”,两个人也因此离了婚。

图片

身边也有人不理解,靳羽西为什么不安心当个富太太,要不婚姻也不会失败。

可就像她说的:“因为我想要去做一些事,不能算失败,只是一种选择。”

人生之路,不管如何选择,都只能由自己决断。

只为欢喜,不为其他。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羡慕她的原因吧!

如今,靳羽西已经77岁,依然未婚,没有孩子。但她却没有停下来,也丝毫不觉得有遗憾。

她依然会涂着口红,穿着高跟鞋,打扮靓丽的出现在舞会上。

图片

永远保持着向上的姿态,以洒脱的姿态一路走来,肆意又简单,努力活成她想要的模样。

在靳羽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光芒四射的多面人生。

年龄从来不是标签,更不该成为限制。

不被别人的眼光束缚,不轻易被他人定义,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地走过每个今天。

她始终知道,你的人生,只能由你定义。唯有紧追随自己的心,学会爱自己,才值得被全世界所爱。

请您带着思辨的立场看待本篇文章,可以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任何观点都不代表我公众号立场。

图片

作者:一本叔,公众号: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